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我國有多少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尚賢者,政之本也。

為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高級專家的關心愛護,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實施政府特殊津貼制度。

截至2020年底,共選拔了22批18.7萬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入選的人才都是各自學科領域、所在地區單位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領軍人物,基本覆蓋了科教文衛、工農業生産、國防等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上世紀80年代,科研工作者收入普遍偏低,生活艱苦。當時社會上流傳着一句順口溜:“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

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給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特殊津貼,每人每月100元。

當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共有1246位傑出人才獲得政府特殊津貼。他們中包括學部委員、工改前1-4級的科學家和教授、國家批準的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以及獲得國家高等級科技獎勵的骨幹人員。

100元,相當于當時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月平均工資的50%。在當時經濟條件下,政府特殊津貼對體現知識分子創造性勞動的價值,改善他們的生活待遇,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起到了積極作用,讓一線專業技術人才直接感受到了來自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與溫暖。

“國家在财力緊張的情況下,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政府特殊津貼獎勵我們這些知識分子,這使我們看到黨和政府真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鵬大動情地回憶。

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待遇水平的不斷提高,自1995年起,政府特殊津貼改為一次性發放,榮譽終身保留。

目前,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已發展成為以精神激勵為主的榮譽性制度,獲得者無不将其視為莫大的榮譽和肯定。“這份榮譽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普遍認為,特貼不僅是物質獎勵的事,而是代表黨和國家對自己專業技術水平、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是全社會對知識和人才尊重信任的體現。

在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的帶動下,全國近20個省區市建立了省級政府特殊津貼制度,部分地市還建立了市級政府特殊津貼制度,逐步形成了上下銜接、梯次遞進的人才選拔培養制度體系。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8年起,将高技能人才納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範圍,使他們享有與科學家、工程師同樣的榮譽和地位。許振超、高鳳林、徐小平等一批大國工匠和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正成為廣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學習榜樣和追趕目标,激勵他們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