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對待老師的講課,以及書本上的内容,這裡就我個人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供同道們參詳,也歡迎同道們一起進行探讨!
前天我針對玉虛呈華推出的練法:書上雖然說了,要掌心微向前凸,但是我為什麼認為不必要刻意如此呢?這是根據自我的修持經驗,以及對功夫的理解來談的。
一些循經太極拳的書上也有玉環樁的内容 ,這些内容跟老師在辦班教學的時候基本上是一緻的。
但是如果大家有買真元寶笈一書,可以認真看一下。後面還有很多内容,如《玉環樁行功中足踏九宮演示》,《玉環樁行功武技演示說要》,這裡面玉環樁的練法就出現了一些不同。
比如說前期練玉環樁之時,雙掌多呈荷葉掌,也就是五指自然分開,呈爪狀。但是到了後面則有其他的變化,如玄機手,也就是金鋒掌。
在實際演練的過程中,我還出現過紫陽針,劍指,這些都是順其自然演化而出。
而在老師壯年時期演練玉環樁的視頻與循經太極拳中心演放的視頻,風格和動作也有所不同。
老師壯年時期拍的視頻近于真元寶笈後面的内容,循纏并用。而循經太極拳中心演放的視頻則是以循經為主。
以我的理解,則是現代人心性浮燥,元氣也不足,如果直接練循纏之法,不易降伏心性,元氣也運轉不過來,不易見功。所以老師傳授的玉環樁才以循經内斂之法為主要教導内容,讓大家盡快地把元氣和心性都收斂好,從而快速增長功力,這也是應時而變。
在真元寶笈裡面,還有低小架玉環樁的練法,後期出的循經太極拳書因為篇幅的緣故,裡面已經沒有了這方面的内容,直接是大架玉環樁了。
記得在武當山開班的時候,安徽的一位同道在家堅持每天早晚180個低小架玉環樁,并沒有練大架玉環樁。老師在看了他練的功夫之後,直接在操場上教了他另一樣功夫(似乎是寒山七式的鶴眠拜鬥)。
可見老師是認可他的,如此說來玉環樁并不是一定要練大架才能出功夫,要根據自我的情況來調節。
練玉虛呈華時,老師在書中說:“内功精良者,能以氣機外注,随行功之自然有氣機吞吐開合,往來勞宮之處。氣機外注時,感受者衆,能以視之者稀”。
講到這裡,說一個我聽到的故事。老師在八十年代到廣西弘法,那時條件不好,老師是在一位學友家中與之抵足而眠。
然後早上老師練功之時,有開天眼的同道,看到老師雙手推出之時,有一個大火球直飛向天際,然後随着金鋒返真,又呼嘯而收回,這個大家就當作一個故事來聽吧。
玉環樁之水撞金輪,有合抱一球掤捋而起,也有雙手分化,各持一球而升,還有雙手順腹胸捋之而上,都是随功夫而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
記得在武當山時,老師在操場上讓大家練玉環樁之定式,要求大家玉虛呈華之時,要雙手推直,但是在大家正式演練動樁時,卻并沒有如此要求。
按書中之語,玉虛呈華雙手推出之時。“身形前移,同時兩手臂向前推去,呈伸展狀,曲中求直,切不可僵化。
但是老師為什麼又要求大家練定式時,雙手要伸直呢?我個人理解是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和地點,老師通過以形鑒真,通過這種雙臂伸直來讓大家元陽貫穿周身,以快速生發陽氣。
在課上可以這麼練,回家以後就不一定能這麼練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
我看到有位同道講,老師說過,玉環樁要動起來,不能練定式。這位同道是陷入了執着,她隻看到了老師說的部分話,卻因為見識不足而不能全面地認識玉環樁。
玉環樁是動樁,以動為主是不錯的。但是在修習的過程中,可以用定式來增強自我功力,這也是對的。甚至當你功夫到了,用某個姿式當作樁功來修煉,一練就是幾個小時,也未嘗不可。
玉環樁是太極拳的根,老師在說循經太極拳的時候,說太極拳是由混元球演化而出。而玉環樁屬于太乙混元的功夫,混元練氣,太乙修仙。
在練玉環樁久後,不僅僅是在雙手抱球的時候,有那個球。在其他的動作裡面,手分開的時候,球也無處不在。也就是說,兩個手中會各有一個球。具體的修為可以詳參《真元寶笈》太乙混元球中的内容。
老師的話,老師的書,要認真讀,認真思考,要認真對待。因為有時簡單一句話,裡面有許多真知灼見,可謂微言大義。
但是有時又不能太認真,因為老師說的,寫得很多内容,是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人的,因此不能以偏概全。
說個最明顯的例子,在九十年代初,國術交流裡面寫了一段老師的話,說大家不要總想當徒弟,當好學生就行了,好多徒弟懂的功夫遠不如學生學得多。
但是2000年以後,武當山開班的時候,師父又說了,學生呢,就是學習知識,功夫呢,有時練一下,有時不練。徒弟呢,是要列入門牆的,是能得到真正傳承的(注:加引号的,是老師的原話。像這種表述的,不是原話,大緻意思如此。具體内容可以看老師的講課記錄,北京循經太極拳中心有視頻,有課本)。
老師早年講課呢,内容整理得很齊全,每一步都講得很清楚,可是有的人在課上聽到了,第二天就傳到網上去了,這是亂法。
于是後來老師講課時,就把很多好内容給摻在課堂裡面講了,你要想學,得認真聽。
可能有一些同道是專修太極豢”雲手“的,練到一定時間後,就要記得及時進修其他的内容,不能始終隻練雲手,這樣功夫不容易精進(具體内容問教自己的老師,也可以看老師的講課記錄,北京循經太極拳中心有視頻,有課本)。
老師出的書,很多該講的都講了,沒怎麼藏。但是呢,有些内容是前後順序颠倒的,如果有人按照書裡的順序去練,是很難練出來功夫的。比如說真元寶笈裡面,元明八戒在小煉形之前,你要是不練小煉形直接先練元明八式,那麼就很難練。
同樣的,如果練混元球,有人也按書上的順序練,也練不出來。
更何況有些内容,由于書本篇幅有限,不能詳細寫,這些都需要老師仔細教導,言傳身授,才能更快地取得進步。
所以想學好丹經武學,最好還是交學費,找老師一步步地練,這樣才有機會進入正宗的大門。北京循經太極拳中心有固定的教學場所,這是非常好的機緣。如果因條件有限,不能上北京的,也盡量在當地找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在練功之餘,也要多跟同道交流,不懂的地方也要多請教老師,隻有這樣才能更快進步。隻有當你進入到潛氣内循的境界之後,練功才開始從苦進入到樂。如果練功始終隻有苦,是練不下去的。
隻有你體内的真氣得到啟動了,這時多看書,多聽老師的課,明白了許多道理,再去練功,體内的真氣随着你的動作而産生相應的流動,身體處于一種輕靈暖融的狀态,這時練功就有樂趣了。
這樣對于功夫,也就不會沒有什麼大的疑惑,不會老想着,噫,我的的動作對不對啊?姿勢哪裡不到位?動作的速度合适不?這時都沒有了,隻管練就是了。
因為以心行氣,務令順遂,隻要心中安靜下來,氣推形動,行功的動作,姿勢,速度盡在自我把握之中。
以前我寫過的一些文章,說金頂沉鋒的時候,可以用兩邊腎俞穴,或兩腿的陽經,或脊椎的自我感受來調節自我的動作,來分析功夫練對沒有。
這是有為之法,因為我原來後天的執念是比較重的,動作,功夫已經走偏了,就需要以偏制偏,從而快速地調整自己。這時你不能說,我要無為而練,你的動作已經偏了,形體會引導氣機運轉,你要是再無為而練,這錯誤的氣機也隻會按照原來的軌迹運轉,繼續錯下去,這時就得用有為的意念和方法來調整。
當然,在你把動作基本上調整得差不多了(或者說并不需要在行功中始終這樣調整。一般來說每天在練功中有意識地調整幾次),然後就可以什麼都不想的去練了,這種清靜無為的練法才能夠讓功夫得到長進。
我們讀書,持頌功譜,不能讀完了就完了。要去思考,去揣摩,并且結合功夫去體悟,這種是有為,但是功夫是從有為進入無為的。
如果一味地隻想無為,讀書是讀書,功夫是功夫,不用書上的内容去指導功夫,不用功夫去難書本上的内容。那麼功夫和讀書就分開了,就不是丹經武學了。
有的同道,天天講修心,但是不練功夫,這是向社會上的散流學習。丹經武學為什麼要有這麼多詳細的功夫?因為修心也是要有具體法門的。
不是你坐在那說修心,天天說着就有用。丹經武學的前身又叫真元修真法。在九脈合真裡面,有道有儒有釋,為什麼要以真元為名?因為三教共尊太上,以太上為祖。
包括心性也是以元氣為根本,心藏神,修心的根本目的其實是為了修神。神由什麼而來,按社會上廣傳的說法,是神由氣來,氣由精來(練精化氣,練氣化神)。
在宗風裡面,則進一步提出神生于金,金生于玉。玉是什麼?守身如玉,玉就是身體,就是精。如果不講具體的練形,練氣的方法,光隻講心性,那就是無源之水,長久不了。
隻修性 不修命,此是候選第一病。但是同時又有煉神為上,煉氣次之,煉形又次之的說法。怎麼看?煉神為上,煉氣為上,煉形同樣為上,這是老師的教導。
形不動,精自固;心不動,氣自圓;意不動,神自靈。這是修真圖上的警示,也是我們修真的指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