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媽媽教的數學》這本小薄書,促使我去讀這本書的原因是我自己是個很害怕數學考試的人,所以很好奇别人小時候是怎樣學習數學的,學習一門科學的學習方法,應該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讀完這本書後,發現有的人數學好,真的是有努力之外的原因的,而這本書就揭示了其中蘊含的原因。
這本書對于我這種應試教育下被數學的陰影一直籠罩至今的人來說,非常不錯,打破了以前對數學枯燥、困難的印象。書中作者用日記的方式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媽媽教他數學的曆程,結合長大後多年數學老師的經驗,再加上兒童學習的科學知識,既有實際案例,又結合生活,讀起來很開闊思路。
在作者筆下,數學絕不是雞鴨同籠這樣脫離實際的學科,而是可以和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收電費、量體溫、擇菜過程中都有數學的身影。小學階段家長教育的關鍵關鍵在于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引發興趣,這比隻盯着成績更重要。
能夠學好數學的孩子,不僅有着良好的邏輯能力,也有很強的語義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抽象思維發展能力、對規則的理解和運用也有很大的意義。
對于為輔導孩子作業焦頭爛額的小學家長來說,這本書還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比如作者總結出了小學階段做錯題的五種情況,這樣家長不僅能為孩子的錯題歸類,而且也知道了每種情況下該如何應對如何引導孩子,避免過于暴躁。
比如孩子總是粗心,不喜歡檢查作業怎麼辦。因為孩子本身就不喜歡重複性的動作,家長不要僅僅隻給出一個解題過程,可以在他面前換一種方式重新計算一次,而不僅僅是口頭指責。
總之,适合每個家有小學生的母親閱讀,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發的。
如何培養孩子對于數學的興趣?
作者有另一本書叫做《爸爸教的數學》,我還沒來得及看,在《媽媽教的數學》這本書中,作者的側重點是,媽媽可以在衣食住行這樣的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去啟發孩子,引發孩子對于數學的興趣。比如量溫度時可以學到小數點的概念,上台階時可以學到加法規則,稱重時感知斤稱的概念。
一個從123數數開始學習數學的孩子,思維要從具象轉變為抽象思維,比如鴨子是具體的實物,7是抽象的數字,帶着孩子從1數到7個鴨子,這樣孩子就會對抽象的7有了具象的概念。
這樣,不用刻意去教孩子什麼是加減法,而是讓數學融入到生活中,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數學是一個遠離生活的學科,學習的門檻會大大降低。這需要家長花費很大的心血,但如果能由此培養出孩子一生對學習的熱情,倒也是值得的。
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要點
小學階段,孩子要做對數學題有兩個要點,一是熟悉規則,二是理解概念。如先乘除後加減這些屬于規則,規則是基本功,隻能通過不斷的練習來熟悉這些規則。
有人說數學好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應該不錯,這就是對概念的理解,畢竟要做對一道題目,首先要能讀懂題目。
比如一到應用題裡,孩子要首先什麼叫“兩輛車相向而行”。老師不一定能掌握每個孩子的進度,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了,家長可以用玩具車為孩子演示出“相向而行”的具體含義。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理解題目呢?可以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話把這道題目解釋出來,孩子在闡述過程中逐漸理解題目後,就能順利解題了。
說出來這個行為,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題目的理解,更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處。
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怎麼辦?
網上常看到一些短視頻,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簡直怒氣攻心。想起小時候我媽輔導我作業也是這樣,本來還有點思路,她在旁邊吼着我吓得一加一等于幾都忘了。
一些家長會把題做出來後一一講給孩子聽,其實家長不該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讨論這道題目,傾聽孩子對題目的理解,看是否有偏差,了解他的思考過程。也許在闡述過程中,孩子就逐漸理解了題目,也許還是不理解,但這是他認知的空白區域,正好是個學習的機會。
孩子不會做題,一般是三種情況:
看不懂較多的詞彙;看不懂題目的目的;看不懂題目已說明的情況。通過與孩子的讨論,了解是哪一步出了問題,然後在解題過程中讓孩子學到理解題目的方法和尋找題目線索的方法,這才是授之以漁。
————摘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學階段做數學題會犯五類常見的錯誤,分别是:
● 粗心導緻的錯誤。
● 步驟跳躍導緻的錯誤。
● 規則運用模糊導緻的錯誤。
● 題意理解偏差導緻的錯誤。
● 對概念理解不準确導緻的錯誤。
一項針對來自俄羅斯、德國的天才兒童的研究揭示了如下3個結論:
● 天才兒童的卓越之處主要體現在對抽象詞彙、抽象關系的掌握中。
● 生活中越是經常地接觸到具體、具象的數量,并得到及時的啟發,孩子就越具備主動走向抽象的能力。
● 數學方面的天才都具備對語言中詞彙的特殊理解能力。
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是孩子數學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這個基礎從3歲就開始形成了,然後每3年一個階段,直到18歲。這是數學教育中抽象概念的理解發展規律,具體解釋就是對詞彙的理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