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詭谲,不是因為你職場混得久了,就一定會成為高手。有些人在單位混了一輩子,照樣還是是在底層。
這與能力有關,與關系、背景有關、也與自己是否真的搞懂了職場的“潛規則”有關。
因為天賦、經曆、環境……這些差異,導緻能力有大小;至于關系、背景,有些是與生俱來,有些是恰逢其會,也有運氣的成分。
至于所謂的“潛規則”隻是人們心裡清楚,而不會對外說的事情。如果搞懂了規則,行為上自然會發生變化,自然會對職場生涯産生積極的影響。
古人雲:上無不智,下無至賢。意思是說,上司沒有不聰明的,下屬沒有十全十美的。
職場上,經常有些人覺得領導能力不如自己,能力太強會給領導造成威脅,領導瞎指揮,不了解基層的情況……
事實上,領導之所以能走上那位置,必然有自己的過人之處,隻是你沒有發現而已,至于能力強,對領導産生威脅,那實在是杞人憂天。
哪怕領導就是一個地道的“小人”,也會遵循職場規則“趨利避害”,之所以領導壓制你,是因為你能被壓制,當他感覺壓制不住的時候,自然會采取拉攏的方式,看那些行業内的專家,哪個領導不是盡力拉攏,哪怕是利用,都會尊重有加。
要知道判斷你優劣的是領導,不要試圖挑戰領導的權威,作為資源支配、分配者而言,對你的看法決定了你未來可以獲得多少的資源傾斜,能成就多大的事情。
所以,“别拿無知當個性”覺得領導這也不對,那也不行。領導安排的事情,先執行,再探讨,達成共識才是精明的職場人應該有的覺悟。
職場就是名利場,隻要符合大家的利益,那就是對的,至少當下就是對的。哪怕這件事是對的,但是會損害大家的利益,事情也會被擱置,甚至是被完全否定。
職場不是考場,非要弄個對錯,大家的立場不同,對待同一件事情的判斷也存在差異,沒有誰對誰錯,隻是怎樣才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就像嶽飛是忠臣,但依然會被奸臣秦桧害死,雖然後世證明了對錯,但當時嶽飛卻殒命。可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大家會選擇淡忘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誰會為證明你是對的,哪怕有這樣的人,也是在利用此事,擡高自己的手段。
所以,職場上維護彼此的利益,遠比對錯更重要;懂得分利就會有擁護者;能創造利益,就會成為引領者。
所謂的“對錯”在職場中是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出發點,搞清楚這個道理,就不難做出正确的事情。
職場上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哪怕這個人看上去哪都不如你,因為你并不知道别人身後有何種背景,也不清楚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中,誰可能成為自己的阻礙。
有些大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人物推動的,有些人确實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或許沒有能力幫助你,但暗處使個絆子似乎沒什麼問題。就像一個沙粒,雖然小,但是在鞋裡它會十分硌腳。
千萬也别高估自己,有些人總喜歡把平台的力量當成自己的能力,或許當下别人對你的尊重,隻是尊重你現在的身份,身後的平台,當你的名片上隻剩下名字的時候,要麼你已經成事,要麼就是被人抛棄。
真正的強者不屑向弱者證明,弱者由于自卑才會想盡辦法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就像博士不屑向初中生證明自己有多豐富的知識道理相同。
所以,你看到的不過是别人讓你看到的而已,你聽到的隻是讓你聽到的而已。謙虛,和善才是一個人處世智慧。
看得懂“眉眼高低”,别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釋放善意,不一定别人就要接受;你提出質疑,不一定别人就要解答……類似的事情職場上經常發生。
就像“所問非所答”,并不是别人沒聽懂你的話,而是不願意繼續這個話題,這時最好選擇閉嘴,别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否則隻能是為難了别人,作踐了自己。
“有眼色”是職場人必備技能之一,把事做在别人心坎裡,嘴上不說心裡暗爽,無形中好感倍增,自然會有下一步的價值交換。
比如,說領導想說但不能說的話,做領導想做而不能做的事,領導順心,安心,下一步自然會有資源傾斜。
職場上很多事情,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出來就落了下乘,“留白”才會有韻味,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即可。就像一幅畫,有“留白”才有無限遐想的可能。
人們總是對“少說多做”有誤解,“管住嘴”不是不說,而是說得恰到好處。要知道上級的時間、精力比你的寶貴,沒時間關注到所有人。
“不說”對不起自己的付出,“說多”會給人言過其實的感覺。人們總覺得這個“度”很難把握,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說。
事實上,隻做了“1”的時候,選擇閉嘴,如果做到了“2”那就說“1”,做到了“3”就說“2”……做的越多,能說的話就越多,但一定要比做的少那麼一點點,給自己多留些餘地。
事情是做出來的,從來不是說出來的。做事是一切的基礎,而說話是為了不讓所做的事情被埋沒。
正确理解“少說多做”的含義,不要把兩者分開來看,而是二位一體,相互結合。
混迹職場,不是說混得年頭越長,就越有閱曆。許多人工作了十年、二十年,隻是重複一年的事情。除了空長了歲數,并無任何收獲。洞悉職場上這幾個規則,才會讓腳下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