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陰道炎效果好!
陰道炎在臨床上較為多見,複發率高,西醫的藥物治療一般短期療效較好,能很好地改善臨床症狀,但其有一定副作用,且不能有效預防複發。而老年性陰道炎則主要以激素替代療法為主,方法較為單一,且停藥後易複發,存在誘發子宮内膜癌、乳腺癌發病的危險性。
因此,在治療上仍有一定難度。而中醫治療陰道炎從整體出發,或清利濕熱,或健脾化濕,或補益肝腎,或疏肝健脾,配以殺蟲止癢;在内治的同時,結合外治法,内外合治,臨床療效良好,無明顯副作用。
全球醫院網婦科專家組認為陰道炎症的發病機制有很多共同之處,臨證時須結合全身症狀,依照“審因論治”的原理,作出正确的辯證論治。治療着重調理肝、腎、脾的功能。要注意“治外必本諸内”的原則,采用内服同外治,整體與局部相結合進行施治。
[治愈病案舉證]
黴菌性陰道炎、附件炎、卵泡發育不良—病案
林某 性别:女年齡:25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音西鎮融音居委會
初診:2007年11月22日,不方便來院就診,希望接受函診治療。
自述:2006年1月結婚,婚後避孕半年,性生活後經常出現尿急、尿頻、尿痛,當地醫生診斷為尿路感染,經常反複發作,服用過大量的抗生素。在2002 年7月發生宮外孕,并在當地醫院行右側輸卵管大部分切除術,7天後出院發現外陰有白色附着物,且很癢,經檢查醫生診斷為黴菌性陰道炎。現在精神抑郁,平日口苦咽幹,晨起口幹舌燥,舌苔為黃色,多夢,神疲乏力。月經經常後延7~15天。
于2006年9月在當地中醫院調經8個月,停藥後月經周期在31~35天之間。近半年月經量一般,行經6~7天,前2~3天為鮮紅色,後3~4天多為褐色,有大血塊。經前一周乳房脹痛、小腹痛,經期腰酸腿軟至經行後則舒。從經期開始到周期第14天情緒易激動,善怒。這個月月經推遲5天,經量多,行經頭兩天小腹疼痛加劇,無法正常上班,白帶色黃。
2007年3月進行治療,醫生開了氯米芬膠囊5粒和藥片再加5貼中藥,要求在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臨睡前服下1粒和中藥,連服5天後,繼續在每晚臨睡前服用1/4片,連服5 天。于周期第16天測排卵:左卵巢發育兩個卵泡:32mm×24mm,21mm×19mm,右卵巢未見卵泡發育,雖然排卵但未孕。
2007年4月25日做碘油造影檢查:子宮頸光滑,宮體後位,宮腔形态正常,左側輸卵管通暢(末端有炎症),右側未顯影(已經切除)。2007年3月~11月都在治療,氯米芬膠囊也由先前1粒增加1粒到3粒。
西醫診斷:1.黴菌性陰道炎2.附件炎3.卵泡發育不良
中醫辯證:濕熱下注氣滞血瘀
治療方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處方:黃柏、生苡仁、雞血藤、夏枯草、紅花、水蛭、黨參、枳殼、莪術、巴戟、昆布等,每日清水煎服1劑連服20天。
二診2007年12月19日:末次月經11月27日,周期31天,行經期5天,經量中,色紅,無血塊,乳脹消失,小腹疼痛明顯減輕,近日有些感冒。
處方:守上方加減:去雞血藤、黨參等;加柴胡、枳實等服用20天。
三診2008年1月10日:末次月經12月29日,周期32天,第一天量少,第二天量多,色紫紅,血塊多,行經期5天,腰酸乏力,性欲淡漠,BBT雙相。
處方:
1、外用:龍鳳貼(安陽固本膏)貼臍30天。
2、守上方加減:去莪術、枳殼加補骨脂、生山藥等内服。
四診2008年1月30日:末次月經1月29日,周期31天,量中,行經期6天,無不适,中期在當地監測卵泡:2.3cm×1.9cm,再監測已排出,建議暫停藥觀察。
2008年3月20日來電告知在一周前做B超檢查為宮内妊娠,12月産一健康男嬰。
陰道炎—病案
魯某 性别:女 年齡:38歲 住址:河北省唐山鋼廠 初診:2008年1月10日
自述:反複發作性尿頻、尿濁、尿痛,愈後每見帶下量多達1年之久,經後尤甚,色黃粘濁,臭穢難聞,恙延數月,治無著效。伴見日晡煩燥,脘腹痞悶,食不知味,腰膝酸楚,少腹脹痛,口苦咽幹,小溲赤熱,尿道灼痛。婦科檢查診為“陰道炎”。刻診脈來滑數,舌苔黃膩,周邊薄白,舌質暗紅。
西醫診斷:陰道炎
中醫辯證:濕毒蘊熱,注于下焦,郁滞氣機。
治法:清化濕熱之法。
處方:黃柏、金銀花、海金沙、車前子、滑石、冬葵子、粉甘草、淮木通等。同時配伍蒲公英、吳茱萸、黃柏、蛇床子等泡水坐浴。
二診2008年1月26日:前方服後,帶下顯減,潮熱未作,腰酸脘痞,少腹掣痛,諸症均不若前甚。1月20日經潮,量少,色紅,經行5天而止。現帶下尚多,色黃兼赤,少腹隐痛,小便赤短,尿道澀痛,此濕熱蘊于血分,水府不暢,再依前方加減。外用同前。
三診2008年2月26日:帶下止,尿赤諸症已除,腰酸、潮熱,迄未在發。囑其原方加減續療一周。
滴蟲性陰道炎—病案
朱某 性别:女 年齡:37歲 住址:廣州市白雲路 初診:2008年5月20
自述:反複發作性白帶增多,外陰瘙癢1年餘。患者帶下黃濁,量多而腥臭,陰中灼癢難忍,腰重墜酸疼,小腹及下肢灼熱腫痛,口臭氣粗,唇焦齒燥,尿黃赤而短少辣臭,舌紅,苔黃膩少津,脈弦。某醫院檢查化驗,診斷為“滴蟲性陰道炎”,先後用中西醫針藥注射、内服、外治未愈。
西醫診斷:滴蟲性陰道炎
中醫辯證:濕熱邪毒下注任帶二脈所緻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止帶,并配以外治,以圖速效。
處方:内服方:蒼術、炒黃柏、牛膝、蛇床子、地膚子、炒黃芩、炒黃連、蒲公英、金銀花、薏苡仁等;外方:忍冬藤葉、土大黃、土黃連等煎湯熏洗坐浴;同時忌食煙酒腥熱之品。
二診2008年6月3日:内服方并配合外治後,黃帶色轉白黃,量減過半,腰腹腿部重墜灼痛亦減輕,尿色漸清,尿量較增,乃熱勢衰減,濕毒未盡,守上方去土黃連加土茯苓,同時配伍坐浴。
三診2008年7月3日:内服方并配合外治兩個月經周期後,患者自訴諸多症狀消失,白帶色、量正常,無味,囑其續療兩個月經周期,随訪至今前症未在複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