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喜解答:“升降散“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姜黃為佐,大黃為使,米酒為飲,蜂蜜為導,藥味雖少,六法具備,而方乃成。
考諸本草而知,僵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于口,散逆濁結滞之痰也。其性屬火,兼土與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溫病火炎土燥,焚木爍金,得秋分之金氣而自衰,故能避一切怫郁之邪氣⋯⋯故為君。
夫蟬氣寒無毒,味鹹且甘,為清虛之品,出糞土之中,處極高之上,自感風露而已。吸風得清陽之真氣,所以能祛風而勝濕;飲露得太陰之精華,所以能滌熱而解毒也。
蛻者,退也,蓋欲使人退去其病,亦如蟬之蛻,然無恙也,亦所謂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為臣。
姜黃氣味辛苦,大寒無毒,蠻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惡,行氣散郁,能入心脾二經建功辟疫,故為佐。大黃味苦,大寒無毒,上下通行。
蓋亢盛之陽,非此莫抑,苦能瀉火,苦能補虛,一舉而兩得之⋯⋯故為使。米酒性大熱,味辛苦而甘。令飲冷酒,欲其行遲,傳化以漸,上行頭面,下達足膝,外循毛孔,内通髒腑經絡,逐邪氣無處不到⋯⋯故為引。
蜂蜜甘平無毒,其性大涼,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熱,嘔吐便秘,欲其清熱潤燥而自散溫毒也,故為導。蓋蠶食而不飲,有大便無小便,以清化而升陽。
蟬飲而不食,有小便無大便,以清虛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黃辟邪而靖疫,大黃定亂以緻治,佐使同心,功績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潤之使下導,引導協力,遠近通焉。補瀉兼行,無偏勝之弊,寒熱并用,得時中之宜。”肖師:“《複習·用升降散之真經》。
提要:溫疫病相當于急性傳染病。清·楊栗山是古今治溫疫病的第一高人!
其著的《傷寒溫疫條辨》中有治療溫疫病十五方,升降散是十五方之總方,每個“十五方”中都有升降散。
從零開始講解升降散于下:一,【升降散源流】
考升降散之源流,在1587年的《萬病回春》中叫“内府仙方”,在1613年的《東醫寶鑒》中叫“僵黃丸”,在1623年的《傷暑全書》中叫“太極丸”,在清代的《二分析義》中叫“賠赈散”,最後在清代楊栗山的《傷寒溫疫條辦》中叫“升降散”。升降散從《萬病回春》到《傷寒瘟疫條辨》,各個階段的主治、制劑、用量、服法都不同,唯有方劑的“君臣佐使”始終未改變,僵蠶為君,蟬蛻為臣,姜黃為佐,大黃為使。清代楊栗山在《傷寒溫疫條辨》中尊之為治“溫病郁熱内伏”的十五方之總方!
二,【古代升降散】
1,組成:白僵蠶(酒炒)6克,全蟬蛻(去土)3克,姜黃(去皮)9克,川大黃(生)12克。
2,功用:升清降濁,散風清熱。
3,主治:表裡三焦大熱,其證不可名狀者。
4,用法:共研細末,和勻。據病之輕重,分2~4次服,用黃酒,蜂蜜調勻冷服。中病即止。
三,【現代升降散】升降散原由僵蠶,蟬蛻,姜黃,大黃,米酒,蜂蜜六味藥組成。因酒性辛烈,易動火生風,而蜂蜜味甘,易緻痞滿,不利濕熱分散,故現代臨床應用時,多數去掉米酒和蜂蜜,因此現代升降散組成是僵蠶,蟬蛻,片姜黃,酒大黃。
四,【解析升降散】1,僵蠶與蟬蛻為氣分藥,升陽中之清陽,其中第一個“陽”字是指氣分。也就是說,僵蠶與蟬蛻升氣分中之清陽。姜黃與大黃是血分藥,降陰中之濁陰,其中第一個“陰”字是指血分。也就是說,姜黃與大黃降血分中之濁陰。一升一降,調和氣血,暢通三焦氣機,共奏解郁宣透,降火洩熱之功。
2,升降散是攻邪之方劑,主要用于實證、熱證。攻邪常用汗法、吐法、下法,而升降散攻邪是用升降法,不用汗法、下法。用僵蠶與蟬蛻,意在透邪氣于外,引清陽上達,而不是強發其汗。用姜黃與大黃,意在涼降郁熱,而不是強通其便。升則解表,降則解裡,雖然名叫升降,但是也有雙解之義。
3,僵蠶、蟬蛻作用是升,将氣分中的清陽升上去。姜黃、大黃作用是降,将血分中的濁陰降出去。
4,升降散一般常用劑量是:僵蠶8~10克,蟬蛻4~6克,片姜黃8~10、酒大黃5~6克。用藥量輕,意在調理氣機,而不是發汗與瀉下,可以避免用藥量過重緻郁之弊。
5,升降散主治表裡三焦大熱。表裡大熱是指:表證見“憎寒壯熱,頭痛,骨節酸痛”的症狀,裡證見“口渴飲水無度,口氣如火,煩躁不甯”的症狀。三焦大熱是指:上焦證見“頭面碎腫,咽喉腫痛,痰涎壅盛”的症狀,中焦證見“上吐下瀉,嘔如血汁,丹毒發斑,雷鳴腹痛”的症狀,下焦證見“舌卷囊縮,腰痛如折,大便火瀉,小便淋澀”的症狀。
五,【升降散病機】1,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氣運動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2,人體的陽,最佳狀态是流通,陽随氣行,升降出入,無處不到,若氣機滞則陽郁,陽郁則化熱,導緻人體内産生郁熱。氣機滞是何故呢?一為邪氣阻礙,二為七情所傷,三為飲食所傷。由此可見,六淫、七情、飲食等皆可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導緻陽郁而化熱,形成郁熱。3,升降散證的病機是以郁熱内伏,氣機升降失常為特點。
六,【用升降散秘訣】
1,升降散應用範圍非常廣,内外兒婦各科都用之,使用升降散的原則:凡是以熱為主,兼挾風、濕、痰、瘀緻病者,具有陽、熱、實性質,以郁熱為病機特點,表現為肝肺、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的一類病證,均可以辨證用升降散。
2,診斷病人是否是升降散證?要抓主要症狀。升降散證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咽痛,咳嗽,頭痛,口苦,咽幹,心煩,出汗,大便幹燥,小便黃。
3,升降散證的病機是郁熱内伏,氣機升降失常,因此掌握了郁熱的特征,就掌握了運用升降散的奧妙,而不為紛繁複雜的症狀所迷惑。下面從脈、舌、症三方面分述之。
(1)脈:郁熱的典型脈象是沉而躁數。脈沉是何故呢?郁熱的一個重要病理改變就是氣機郁結,使氣血不能外達充盈鼓動血脈,故脈沉,正如《四言舉要》所說“火郁多沉”。脈沉的程度,與氣機郁結的程度成正比。脈躁數是何故呢?熱郁在内,必不肯甯靜,躁動不安,奔沖激蕩,擾動氣血,故脈躁數。
(2)舌:郁熱之舌紅,舌紅是何故呢?因為氣機郁結,熱邪不能外達而上灼,故舌紅。由于郁熱的輕重不同,舌紅的程度亦有差異。輕者舌微紅,或僅舌尖紅,或舌尖部有晶瑩突起之紅點為粟狀。重者全舌皆紅,甚至舌绛少津。若因濕濁壅塞阻滞氣機而導緻郁熱者,舌苔厚膩而舌質紅。濕未化熱則苔白,濕初化熱則苔白膩微黃,濕已化熱則苔黃膩,濕已全部化熱化燥則苔黃而幹,若濕未化熱而津已傷者,則苔白厚而幹,舌質深紅或绛紫。
(3)症:郁熱的症狀特點:内呈一派熱象,外呈一派寒象。内呈一派熱象是何故呢?因為郁熱内伏,故内呈熱象,可見反映内熱的症狀,例如胸腹灼熱,口穢氣粗,尿赤便結等,若熱擾于心則心煩,狂亂;若熱迫于肺則咳嗽,氣喘;若熱犯少陽則口幹,口苦;若熱淫于肝則動風;熱侵于血則動血,發斑。外呈一派寒象是何故呢?因為氣機郁滞,陽被郁不能外達,外失陽之溫暖,故外呈寒象,可見反映外寒的症狀,例如惡寒惡風,四肢涼等。
總之,郁熱上述三項特點,以脈沉而躁數最關緊要,其次為舌,若見沉而躁數之脈,舌質又紅者,即可診斷為郁熱,用升降散。至于症狀,千差萬别,隻作參考,所謂的外寒内熱,僅指典型郁熱證而言,許多沒有外寒表現,不可因無外寒而否定郁熱的存在。
七,【郁熱已解标志】判斷郁熱已經外透的标志有五:
1,脈由沉伏轉浮起,由細小轉洪大且兼和緩之象。2,舌質由绛紫而幹轉紅活而潤。
3,四肢由逆冷轉溫暖。4,神志由昏昧轉清醒。5,身體由無汗轉出汗。
八。【治療溫疫關鍵】
溫疫病有三怕,第一怕表氣郁閉,熱邪散不出去,因此治療溫疫病辛涼解表是關鍵環節。第二怕裡氣郁結,穢濁壅塞,因此治療溫疫病攻逐穢濁是第一要義。第三怕熱閉小腸,水道不通,因此治療溫疫病清熱解毒比較重要。升降散可以擔此重任,解決三方面問題。
九,【用升降散舉例】
某男,3歲,在外玩耍出汗受風寒,當夜惡寒發熱,頭痛,曾服闆蘭根沖劑,肌注青黴素,第四日仍高熱達40度,陣汗,脈沉而躁數,舌質紅。1,分析辨證:《醫碥》說:“外感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内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病人惡寒發熱屬于“寒熱齊作而無間”,主外感表證。脈沉而躁數,舌質紅,主内有都熱。
2,診斷結論:外感表證,兼内有郁熱。3,治療方法:辛涼解表,祛内郁熱。4,施治方藥:僵蠶8克,蟬蛻3克,姜黃4克,大黃2克(升降散),豆豉9克,炒栀子6克(桅子豉湯),連翹15克,薄荷5克(加辛涼解表藥)。兩劑,每日一劑,分三次服,水煎服。5,治療效果:服三次即汗出,第二天早晨熱退病除。”
解答丨鄧國喜
整理丨林佳明
編輯丨林佳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