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點共圓的判定,通用教材《幾何》第二冊中曾介紹過兩種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方法1:如果一個四邊形的一組對角互補,那麼這個四邊形内接于圓。簡記為:“對角互補,四點共圓”。
方法2: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條公共邊,這條邊所對應的角相等,并且在公共邊的同側,那麼這兩個三角形有公共的外接圓,簡記為:“同旁二等角,四點必共圓”。
但是書中分析道,兩種情況的直接證明比較困難,所以給出的都是間接證明,即反證法。
筆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得到數種證明方法,都可以對兩個定理進行直接證明,針對兩種情況,相同的思路一以貫之,與讀者分享。
定理1:如圖1,△ABC和△ABD有公共邊AB,這條邊所對應的角∠C和∠D相等,并且在 公共邊AB的同側,那麼△ABC和△ABD有公共的外接圓。
圖1
分析:作△ABD的外接圓⊙O,則∠AOB=2∠D=2∠C。命題就可以轉化為如圖2,OA=OB,∠AOB=2∠C,若能證明CO=BO,根據圓的定義,即點C在⊙O上,命題得證。
圖2
思路一:關注到核心條件有∠AOB=2∠C,不難想到,将∠AOB“一分為二”,則有作角平 分線内分以及構建等腰三角形外分兩種方法。
解法1:
過點O作OE⊥AB,過點B作BD⊥AC,
因為OA=OB,
所以∠BOC=∠AOB/2=∠ACB,
且點E為AB中點,所以DE=BE,
所以△CDB ∽△OEB,
所以CB:OB=BD:BE。
又∠CBD+∠OBD=∠OBE+∠OBD,
即∠CBO=∠DBE,
所以△CBO ∽△DBE,
因為EB=ED,
所以OC=OB,則命題得證。
圖3
解法2:
如圖3,過點B作BD⊥AB交AO的延長線于點D,連接CD。
記AD與BC交于點E,
不難得到,∠BDA=∠AOB/2=∠ACB,
又∠AEC=∠BED,
所以△ACE ∽△BDE,
所以CE:DE=AE:BE。
又∠CED=∠AEB,
所以△CED ∽△AEB,
所以∠CDE=∠ABE,
所以∠CDE+∠CAD=∠ABE+∠DBE=90°,
即∠ACD=90°,
所以CO=AO,則命題得證。
思路二:除了将∠AOB“一分為二”,也可以将∠ACB“加倍”,根據圖形特征,可以将三角形進行翻折。
圖4
解法3:
如圖4,分别作點O關于AC、BC的對稱點點D、E,
則∠DCE=2∠ACB=∠AOB=2q,
因為△CDE和△OAB均為等腰三角形,
所以△CDE ∽△OAB,
又DA=OA=OB=EB,
∠DAB+∠EBA=(∠DAC+∠EBC)+(∠CAB+∠CBA)=q+180°-q=180°
所以AD//BE,
所以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AB=DE,
所以△CDE ≌△OAB。
所以CO=CD=OA,則命題得證。
圖5
解法4:
如圖5,作點A關于BC的對稱點D,
則∠ACD=2∠ACB=∠AOB,
又AC:AO=DC:BO,
所以△ACD ∽△AOB,
所以AC:AD=AO:AB,
所以△CAD ∽△OAB,
即∠CAO=∠DAB,
所以△AOC ∽△ABD,
因為AB=BD,
所以AO=CO。則命題得證。
思路三:核心條件還有OA=OB,遇等腰則旋轉,可使分散的條件相對集中,以解決問題。
圖6
解法5:
如圖6,将△BOC繞着點O逆時針旋轉∠AOB度數,
則易得△COD ∽△BOA。
不妨設∠AOB=2q,
則∠ACB=q,
所以∠OAC+∠OAD=∠OAC+∠OBC=q,
即∠CAD=∠ACB,
又AD=BC,
所以△CAD ≌△ACB,
所以CD=AB。
所以△OCD ≌△OBA,
即OC=OB。則命題得證。
定理2:如圖7,如果一個四邊形ACBD中,∠C+∠D=180°,那麼這個四邊形内接于圓。
圖7
分析:連接AB,作△ABD的外接圓⊙O,則∠AOB=2∠D=2(180°-∠C)。命題就可以轉化為如圖7,OA=OB,∠AOB/2+∠C=180°,若能證明CO=BO,根據圓的定義,即點C在⊙O上,命題得證。思路形成同前文,得到以下五種證明方法。
圖8
解法1:
如圖8,過點O作OE⊥AB,過點B作BD⊥AC,
因為OA=OB,
所以∠BOE=∠AOB/2=180°-∠ACB=∠BCD,
且點E為AB中點,
所以DE=BE,
所以△CDB∽△OEB,
所以CB:OB=BD:BE。
又∠CBD+∠EBC=∠OBE+∠EBC,
即∠EBD=∠OBC,
所以△EBD∽△OBC。
因為EB=ED,
所以OC=OB,則命題得證。
圖9
解法2:
如圖9,過點B作BD⊥AB交AO的延長線于點D,連接CD,
記AC與DB的延長線交于點E,
不難得到,∠BDA=∠AOB/2=∠ECB,
又∠E=∠E,
所以△BCE∽△ADE。
所以CE:BE=DE:AE,
所以△CED ∽△BEA,
所以∠ECD=∠EBA=90°,
即∠ACD=90°,
所以CO=AO,則命題得證。
圖10
解法3:
如圖10,分别作點O關于AC、BC的對稱點D、E,
則∠DCE=360°-2(180°-q)=2q=∠AOB,
因為△CDE和△OAB均為等腰三角形,
所以△CDE∽△OAB。
又DA=OA=OB=EB,
∠DAB+∠EBA=(∠DAC+∠EBC)+(∠CAB+∠CBA)=180°-q+180°-(180°-q)=180°,
所以AD//BE,
所以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AB=DE,
所以△CDE≌△OAB。
所以CO=CD=OA,則命題得證。
圖11
解法4:
如圖11,作點A關于BC的對稱點D,
則∠ACD=360°-2∠ACB=∠AOB,
又AC:AO=DC:BO,
所以△ACD∽△AOB,
所以AC:AD=AO:AB,
且∠CAD=∠OAB,
即∠CAO=∠DAB,
所以△AOC∽△ABD。
因為AB=BD,
所以AO=CO,則命題得證。
圖12
解法5:
如圖12,将△BOC繞着點O逆時針旋轉∠AOB度數,
則易得△COD∽△BOA。
不妨設∠AOB=2q,
則∠ACB=180°-q,
所以∠OAC+∠OAD=∠OAC+∠OBC=180°-q,
即∠CAD=∠ACB。
又AD=BC,
所以△CAD≌△ACB。
所以CD=AB,
所以△OCD≌△OBA。
即OC=OB,則命題得證。
雖然“對角互補,四點共圓”和“同旁二等角,四點必共圓”是兩個不同的定理,但它們有脈絡上的關聯,相互依存,由此及彼。文中提及的五種思路也都可以将兩種情況直接證明,體現了兩個命題及圖形的共性和邏輯的一緻性,五種方法都回歸到了圓的集合性定義,在同一平面内,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在定義的引領下,關注角之間的度量關系,構建初等幾何方法,利用相似性,軸對稱、旋轉全等,平行四邊形等性質和應用,實現對“線段轉化”這一難點突破,使得四點共圓的直接證明也并不困難。
本文部分字句引自期刊論文,有改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