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我的女兒不需要善良!”黑化媽媽火上熱搜,有人為她點贊

文丨優寶 最近,有位媽媽在小紅書上分享了和自己女兒的一次日常。 事情很簡單,排隊買壽司的女兒想把最後一份壽司讓給身後的小哥哥,這番善良的舉動卻換來母親“無情”的打擊。 她不但二話不說直接替女兒結賬把壽司拿走,還在回家的路上對女兒發出了一系列靈魂拷問。 核心思想隻有4個大字 “不要善良”

所有圖源:小紅書、百度、頭條新聞等 這波“反向”育兒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争論,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善良真的讓你快樂嗎? 那天晚上,這位媽媽正帶着女兒逛街,她們行走到街邊一個壽司攤前,女兒突然很想吃壽司。 但因為天色已晚,攤主說隻能做這最後一份了。 好巧不巧,一個男孩也前後腳來到這裡,聽到賣完了臉上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女兒看在眼裡産生了一些猶豫,想了一會便對攤主說道: “阿姨,這份還是給小哥哥吧,我不要了。” 說完有點可惜的看了看面前的美食,又帶着點期待誇獎的神情望向媽媽。(媽媽原話) 知女莫如母,媽媽馬上洞悉了女兒的想法,她沒有理會剛剛露出驚喜表情的男孩,而是直接付款給攤主,告訴她還是繼續做給女兒。

拿着壽司回家的路上,媽媽看着一臉不解的女兒問道: “是不是以為媽媽會因為你謙讓而誇獎你?” 女兒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你剛剛為什麼要讓給那個男生?你覺得他比你更應該優先吃到好吃的嗎?” 女兒想了想說: “不是,他比我大,來得比我晚。” “那你認為他比你更需要這份壽司?” “嗯……也不是,我自己也很想吃。” “既然都不是,那為什麼要讓呢?” 女兒似乎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她問媽媽,書上不是都說善良的小姑娘是最美的嗎?而且做了好事,聽到别人說謝謝,自己也會很高興。 可媽媽繼續問她: “那個哥哥剛剛有說謝謝你嗎?” “沒有。” “是誰告訴你那樣做會讓自己高興呢?明明因為吃不到想吃的東西會不快樂,就因為讓一個不認識的男生滿足了願望,就覺得自己也跟着快樂了嗎?” 這下女兒徹底被問住了,因為這裡面包含的深意已經遠遠超出她這個年紀所能領會到的程度。

最後,媽媽蹲下來,扶着女兒的雙肩,再次認真又嚴肅地告訴她: “我的女兒不需要善良,不需要美麗,她聰明、勇敢,可以是最厲害的小朋友,但不做最厲害的那個也沒關系,因為我和爸爸會永遠支持她、愛她。 所有最好的都是她應該得到的,沒必要用讓給别人來換取誇獎,即便是自己的哥哥,寶貝你自己開心比别人開心更重要!”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争論,想來還是媽媽最後的話有點過于自私之嫌。

但站在為人母的角度倒也可以理解。 這個世界男女從來都是不平等的,女性不可避免的在更多場合淪為弱勢群體的存在。 但偏偏這個社會更願意去鼓勵女孩要善良、要溫柔,卻沒有給予女孩不善良溫柔的權利。 而在這份善良與溫柔的驅使下,男孩子吃了虧,父母可以灑然一笑,頗有孩子得到曆練的欣慰。 但如果是女孩子吃了虧呢?很可能便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傷痛。 因此這位媽媽十分害怕女兒日後會習慣性對比自己更強者産生同情,倘若一個遇人不淑,便可能毀了女兒一生的幸福。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我們擔憂過度,太悲觀了嗎? 你真的願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善良嗎?

可以善良,不必讨好

相信每個人都曾感受過他人的善良。 公交車上,你暈車暈得厲害,但車上人很多,站了十來站都沒有一個空位。 是否曾有一位好心的老者拍拍你的肩膀,把他的座位讓給過你? 踏入社會,你因為沒有經驗,各種被領導壓榨、被客戶刁難。 是否曾有一位好心的同事主動拉你喝酒談心,将他的處世哲學向你娓娓道來? 每遇災情,又有哪一次不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正是這些讓人感到人性美好的瞬間,讓我們教導自己的孩子——好人會有好報,做人必須善良。 善良本無原罪,隻是容易扭曲成為讨好。

前兩年,有部很火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閑暇/凪的新生活》。 這部劇的女主角,明明是自然卷發,卻為了男友每天早上用一小時把頭發拉直; 與同事拍合照,自己迷了眼睛卻也不敢要求大家再重新拍一張; 同事們無禮的要求,她也有求必應地答應,犧牲自己的時間幫助同事處理文件,替别人背黑鍋…… 說起來,我一直以為我的父親也是這樣一個人,他也是别人口中的那種“老好人”。 都快退休了,還起早貪黑、任勞任怨撲在工作上。 我總說他傻,都這個歲數了,又是在老國企上班,哪個人不是得過且過,混混日子就完了,偏就他還這麼上心,年假都不好意思休。 結果好了,别人嫌遠嫌累的活全都交給他來幹,領導有點什麼事情也是第一時間給他發微信,他呢?二話不說就開始換衣服出門。 或許是領導也有些過意不去,象征性提拔他成為一個小頭兒。 名義上手下管着五個人,可實際上卻是老爸經常在幫這些“手下”替班。

我内心其實很心疼他,但嘴上卻總說他這個小領導在我眼中從來都隻是一個笑話。
逢年過節他經常不在家,一問才知道,又是去替哪個同事值班了。 可每當我抱怨老爸幹嘛這麼好心,人家說家裡有事他就信時,老媽總會淡淡擺一擺手: “這都不叫事,不過是替個班,又不用他幹什麼重活,你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你不懂。” 直到老爸确定退休的那天,他告訴我們單位可能要将他返聘,這在他們單位可是前所未有的待遇。 一邊拿着退休金,一邊拿着正常工資,想想簡直不要太美。 老媽得意地告訴我: “看吧,這就是你爸平時人緣好,領導才會如此照顧他,為他開這個先例。” 我問老爸是不是早有此心,瞧不出來,您隐藏夠深的啊,不愧是大智若愚。 但老爸隻是無所謂的笑了笑,他說自己做那些事情從來不是為了别人,隻是為了讓自己求一個心安。 那一刻我若有所悟,或許真正的善良,本質上就該是如此“自私”的。 行使善良的出發點,很重要。

無底線的善良,是軟弱也是惡

電影《囧媽》中,徐伊萬的媽媽也是一個善良的女人。 徐伊萬一直以為,父母關系非常好,其實那隻是母親給他營造出的假象。 隻要徐伊萬不在,他父親總是喝酒,砸東西,對母親家暴,把她身上打得青一塊紫一塊。 有一次,父親又開始了暴力行徑,砸東西,打人,等他把家中弄成一片狼藉後,便一臉滿足地出了門。 徐伊萬放學回來,看到家裡慘不忍睹,就問: “媽,你怎麼了?” 母親為了不讓孩子知道,就扯了謊: “家裡進了小偷。” 徐伊萬非常生氣,想把小偷追回來,卻被母親攔了下來。 等到長大後,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非常心疼自己的母親,但母親卻說: “我們因為愛情結婚,知道你父親這個樣子,也很生氣。事後,你父親和我承認錯誤,我原諒了他,誰知道他變本加厲。”

現實中這樣的家庭并不少見,其實不止是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乃至與陌生人之間,好的關系從來都是平等的。 而不是一方刻意忍讓,造成的表面和諧。 當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家人考慮、為了大局考慮而行使善良時,換來的從來不是感動與改變,而是對方壞得越發肆無忌憚。 一次次心軟、讓步,卻讓對方一次次變得更加偏執,他或許仍願為妻子各種付出,但同時又是傷害妻子最多的那個人。 當一方的善良失去了底線,另一方便被一種莫名的情緒控制住了,讓言行不再考慮後果。 甚至還以為,我做這一切都隻因為我太在乎你了,我太愛你了。 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 曾建議父母,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被人欺負的老實人,那麼一定要告訴他,這3種情況一定不要善良: 1、沒有底線的善良叫“軟弱” 同學借東西不還,下次别借;同學推你打你,必須告訴老師。人善被人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2、不分情況的善良叫“無知” 陌生人讓你去陌生的地方,别逞能;比你健壯的人向你求助,要拒絕。 3、單向輸出的善良叫“愚蠢” 同學天天别求你幫忙帶早餐,下次必須讓他帶;總找你值日,下次隻能換,不能幫。 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有付出沒回報,小心你的善良變成别人眼中的理所當然。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