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嗜酒如命的許世友,退休後喝不起茅台,工作人員想妙計解決

1985年9月,曾經叱咤戰場的許世友将軍病情再度加重,他整日裡昏昏沉沉,少有清醒的時刻,醫院裡已經幾度下了病危通知書。

但許世友難得清醒時,總會招呼陪伴在一旁的鄧醫生,讓他把一旁桌子上放着的酒給自己拿來。

這是一隻滴酒全無的空“茅台”酒瓶,裡邊早已幹幹淨淨。但許世友将軍接過酒瓶後仍然顫巍巍地撫摸着酒瓶,旋開瓶蓋後再把瓶子湊到鼻子下,使勁兒地嗅着裡面殘存的酒味,久久不肯撒手。

可以說,許世友将軍嗜酒如命了一輩子,也傳出了諸多關于“酒”的轶事。這樣一位“酒神将軍”為何在退休後隻能對着自己心愛的“茅台酒”望洋興歎呢?而他的工作人員又給出了怎樣的破解妙招?

1905年,許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許家窪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

20世紀初期,是一段苦難和戰火交織的歲月。

八國聯軍的鐵蹄踏碎了清王朝粉飾太平的美夢,腐朽的清廷徹底成為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傀儡。地方上,封建軍閥各自為政,軍閥割據和混戰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盡災難。

許世友的家庭,就是當時底層民衆苦難生活的縮影。

許家兄弟姐妹七人,許世友排行老三,他們的父親是一個憨厚淳樸的地道農民,隻知道拼了命的種地養家。

許世友的家裡有着三分薄田,為了能夠養活一家九口人,許世友的父親還另外租種了四畝的山地,可這份辛苦卻并沒有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因為光是山地的地租就要占到了全部收獲物的五成以上,辛辛苦苦一年卻往往是為地主做了嫁衣。

許家兄妹平日裡還要幫地主家做各種勞役,許世友六七歲的時候就能頂半個大人的勞力。他成日裡光着雙腳,跟在父親的背後上山下地,放牛砍柴樣樣不在話下。

可就算一家人拼了命地幹活,日子也總是過得緊緊巴巴。

除了饑寒,許家人的生活還面臨着土匪禍患的威脅。

許家窪地處河南、湖北兩省的交界山區,兵荒馬亂的世道裡土匪橫行,當地的村民整日裡還要擔心會不會被山上的土匪打砸燒搶。

為了自保,麻城縣裡不少人家都有着練武的習慣,許家窪也成了十裡八鄉有名的“武鄉”。

許世友雖然年歲小,但身子卻極為靈活。他每天放牛回來總會去村裡的空地上看着村民們舞刀弄棍,看得入迷時也會跟着學上幾招,倒也有模有樣。

1913年10月,一個武僧來到了許家窪。

他自稱是嵩山少林寺的弟子,一路化緣傳武來到此處,有意接收窮苦人家的孩子跟自己上山學武。

許世友定睛一看,這名武僧看上去其貌不揚,可一旦出手七八個青年壯漢都近不了他的身。許世友動了心。

他少年早慧,知道父母為了養活兄妹幾個人熬幹了心血,家中卻仍然時常面臨揭不開鍋的窘境。如果自己真的跟着老僧去了少林寺,家裡就會少一張吃飯的嘴,父母也能少受點苦。

許世友打定主意後辭别了父母,跟随僧人來到了少林寺學武。

許世友在少林寺學武八年,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一次偶然下山探親的機會卻打亂了他原來的人生軌迹,讓許世友走上了一條革命的道路。

1926年,這是個改變許世友命運的重要時間點。

那一年,許世友經人介紹,決定去大城市尋覓出路,他從麻城縣來到了當時湖北的革命中心武漢,并在當年的九月份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正式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次年,許世友返回了家鄉,擔任鄉裡的農民自衛隊隊長。鄉裡的青年人紛紛響應許世友的号召,在他的帶領下一起打土豪,分田地,将革命事業搞得熱火朝天。

1927年11月的黃麻起義裡,就有許世友的身影。經此一役後,許世友被編入了工農紅軍,開始了跟随大部隊轉戰各地的戎馬生涯。

許世友曾經練過功夫,又有着一腔熱血豪情,打起仗來總是不要命似的沖鋒在前,屢屢立下戰功,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士兵逐漸成長為了團長。

許世友曾經先後七次參加敢死隊,并且兩次擔任敢死隊的隊長,出色地完成了艱險異常的戰鬥任務。

而他最醒目的一個标志,就是一把大刀不離身。

這是他從在鄉裡參加農民自衛隊時就養成的習慣、那時,許世友總是背上扛着一把大刀,以一股“萬夫莫開”的氣勢指揮鄉親們打土豪。

而這個習慣也被許世友保留到了紅軍征途中。

革命剛開始的時候,紅軍裡彈藥出量極其不足,槍炮更是極為稀罕的武器裝備,很多戰士不得不靠着冷兵器肉搏,許世友的這把大刀可就派上大用場了。

1932年,紅四方面軍到達了鄂陝交界的漫川關,遭到敵方五個師兵力的圍追堵截。

危急關頭,許世友指揮全團士兵在北山垭口打出一條路,以保障全軍突圍的實現。

許世友扛着大刀,斬釘截鐵地立下了軍令狀,他說,自己一定會帶領隊伍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

在許世友的以身作則下,全團戰士們朝着敵營發起了一陣陣沖鋒。

在敵人的絕對武力優勢下,戰士們手中的彈藥幾乎用盡了。許世友率先大吼一聲,手持一把大刀沖進敵人陣中,與敵軍進行了貼身肉搏。

在許世友的鼓舞下,戰士們一個個奮不顧身地沖在前線,彈藥打光了就換大刀,誓要将敵人殺個片甲不留。

在一場浴血拼殺後,戰士們終于在敵人的重圍中撕出了一道口子,順利突出重圍。

在随後的川陝蘇區反擊“六路圍攻”的作戰中,許世友再次指揮部下捍守萬源城,以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氣概以少勝多,為革命的整體态勢作出了重大貢獻。

許世友的英勇善戰自此出了名,成為了軍中赫赫有名的一員“猛将”。

但一同打響的名号,還有許世友的“豪飲海量”,他嗜好喝酒的特性也在軍中出了名。

每次打了勝仗,許世友總會酣暢淋漓地喝上幾碗,盡興之後再随便找塊空地,給将士們表演自己在少林寺學到的絕活。

許世友常命兩名戰士各端一盆水朝自己身上潑,自己則雙手各持一個闆凳,舞的旋如疾風,硬是一滴水都沒沾到身上,這是他最引以為傲的“闆凳功”,常常逗得大家暫時忘卻了長途鏖戰的疲憊。

據說,在許世友跟随部隊途徑四川黨嶺山時,還憑借着“豪飲海量”的長處博得了當地山寨寨主的青眼相待。山寨的寨主非但沒有阻攔部隊借道通行,反而慷慨解囊,補給了不少物資,許世友也自此赢得了個“英雄海量”的美名。

喝酒喝出一段交情來,也确實是樁好事,但自古以來喝酒誤事的故事不在少數。許世友雖然嗜好杯中之物,卻也很有原則,為自己定下了“三不喝”的原則。

那就是“戰前布陣不喝”、“打仗時候不喝”、“打了敗仗不喝”。

在多年行兵打仗的途中,許世友一直恪守自己定下的“三不喝”原則,從來沒有因為喝酒延誤過軍情,也從來沒有因為喝酒耽誤過作戰。

隻有在打了勝仗的時候,許世友才會拿出碗來暢快地喝上一通,好好地慶祝一下真正的勝利。

為此,許世友還得了個“酒神将軍”的稱呼。

新中國成立初期,對于軍隊幹部實行的是供給制。個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領用津貼,一律由國家給付。

但在五十年代初期,國家實施了第一次工資改革,将供給制逐步改為工資制。1956年時,又啟動了第二次工資改革,大幅度提高工人、技術人員的工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薪酬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許世友在1955年時被授予上将軍銜,享受行政五級待遇,每月有工資382元,退休後的工資津貼相應的就更少了些。而那時候茅台酒出廠價一般是一塊多,市場上則會售賣到兩塊多、不足三塊的價格。

按理說,許世友将軍的工資供給一家花銷,再餘出來些給自己打酒喝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可為什麼許将軍會為喝酒犯了難呢?

這是因為許世友将軍一向性情豪爽,無論是誰來到家中做客,他都要拿出自己最喜歡的茅台酒招待一二,請客吃飯更是毫不吝啬。

這樣一來二往的,許将軍每個月的工資漸漸地有些撐不住。

再加上那些年國内自然災害頻繁,糧食的産量大幅下降,茅台酒的價格也水漲船高起來,許世友将軍的“茅台瘾”漸漸地成了一種奢望。

許世友将軍身邊的工作人員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們知道,雖然許世友将軍嘴上不說什麼,但他素日裡隻有喝酒這點愛好了,大家夥不忍心看着将軍“望酒興歎”,經常商量着該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滿足許将軍的“茅台瘾”。

那時,許世友将軍有個寫書的業餘愛好。他經常坐在桌前,将自己行軍打仗的故事記錄下來編輯成冊,再交給身邊的工作人員拿去投稿。

每每被收錄後,總有一筆不菲的稿費。

但許世友将軍卻叮囑工作人員,這些稿費都要如數上交給國家,不要自己留着。

許世友将軍覺得,自己如今待遇已經很好了,每個月還有固定的工資,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寫回憶錄不過是自己閑暇時候打發時間的樂趣,賺來的錢實在不适合自己拿着。

可眼看着許将軍即将喝不起茅台酒了,工作人員們隻得把目光放到了稿費上。他們仔細合計後一緻決定,留下一小部分稿費給将軍作為買酒的經費,剩餘的大部分仍然按照許世友将軍要求悉數上交。

靠着這筆稿費收入,許世友将軍的茅台酒才得以足量供應了上來。

但稿費也是一次性給付來的,以後的日子長了,總不能日日指靠着稿費買酒吧。

許世友将軍身邊的工作人員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許世友将軍退休後在住處開了一塊菜園子,平日裡也喜歡種些蔬果花朵,養雞養鵝的。這些果蔬禽蛋的産量除開滿足一日三餐的需求外,倒還能剩餘不少。

工作人員便将這些餘下的果蔬禽蛋仔細攢起來,賣去外邊換些零錢。就連院裡種植的玉蘭花也成為了換酒錢的好寶貝。

據說,許世友将軍在某次散步時看到院子裡的老園丁忙着收攏地上掉落的玉蘭花,心中納罕的将軍不由得出聲詢問花瓣的用途。

老園丁笑呵呵地告訴許将軍,這些玉蘭花曬幹後可以做藥材,用來煲湯也是再好不過的。

許世友将軍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召集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起摘花,許将軍用賣掉玉蘭花換得的錢給身邊的工作人員一人買了一件的确良襯衣,剩餘的錢則用來買酒喝。

靠着各種“東拼西湊”的法子,許世友将軍的茅台酒倒是一直沒怎麼斷過。

但為着許世友将軍的身體着想,身邊的警衛員們倒也會時常勸說将軍珍重身體,盡量少喝些酒。

為此,周總理還曾特意找到許世友将軍和他“賭酒”,給他定下了喝酒不過六杯的規矩,為的就是勸谏老将軍珍重身子,不要飲酒過量。

1985年,罹患肝癌的許世友将軍身體每況愈下,整日裡忍受着病痛侵襲的許世友忍着痛苦一聲不吭,唯一的慰藉就是身邊攜帶來的那個空茅台酒瓶。

自從許世友将軍病情嚴重後,醫生一再囑咐他千萬不能碰酒。

一輩子和酒結下不解之緣的許世友難得遵了回醫囑,以難以想象的毅力克制住了自己的酒瘾,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就擰開酒瓶,靠着聞酒味兒過瘾。

1985年10月22日,八十歲的開國上将許世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南京溘然長逝。

王震同志曾經高度評價許世友将軍,稱他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人物。

掩在青山綠樹叢中的将軍墳前,隻樹立了一塊岩石碑,碑文不冠職、不記功,隻镌刻着“許世友同志之墓”七個大字。

墓前則擺滿了他生前摯愛的茅台酒瓶,寄托了後人對将軍的無盡緬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