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活動之一。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當人們處于睡眠狀态中時,可以使人們的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休整和恢複。但是随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人出現了失眠症狀。失眠在傳統中醫裡又稱為“不寐”,主要為入眠困難、睡眠時間不足、睡眠不深以緻醒後疲倦,嚴重者可徹夜不眠。
醫案:頑固性失眠
李某某,女,45歲,2007年6月17日初診。患者嚴重失眠一年,一年來經多方求治無效,患者神疲乏力,煩躁、心悸、口幹,飲水不解渴,曾久服六味地黃湯、酸棗仁湯等方效不顯。舌嫩紅,苔薄白,脈沉細,寸略旺,兩顴紅。投以潛陽封髓丹川附片100g,灸龜闆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15g,生龍牡各20g,灸遠志1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6月23日複診,效大顯,由原來通宵難眠改為可入眠4-5小時,心悸、口幹均得改善。守此方一月後,諸症息消。第二年因感冒就診,一直未複發。
按:“陽入于陰則寐,陽出于陰則寤。失眠者,多由陽不能歸于陰多見。”“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入夜不寐,多乃相火不潛于腎水之中浮起而擾神。神無以守舍,寐之安有哉?失眠因陰陽失調,心腎不交為主要病機,治法重在引火歸源,使其水火既濟,自然神安寐安。下元虧虛,腎火旺浮,容易導緻心神不效而失眠。本例因腎陽虛相火浮虛,擾動心神,心腎不交而見心悸、不寐等諸症,故在大劑附子溫腎水輔以肉桂等壯君火,附以龍牡龜闆等諸潛鎮之品交泰水火,細辛、遠志等開三焦通道,使相火秘藏,腎水得溫,膀胱之水上濟君火,心腎相交而諸症悉除。
潛陽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黃柏12g,附片30g,龜闆24g。
根據臨床的需要不斷發展,又不斷地經過臨床實踐的檢驗。這些調整是從吳佩衡先生開始的,經他的孫子吳榮祖老師的臨床實踐延續了下來。起初,在原方的基礎上加了兩味藥∶骨碎補和細辛。關于前者,《本草求真》寫道∶“ 味苦而溫,功專入腎補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腎虛耳鳴、久瀉、跌仆損傷、骨痛、牙痛出血、無不用此調治 ”。《藥性論》中更是指出骨碎補可以治上熱下冷的病情。關于後者,《本草備要》中說∶“細辛之辛能行水氣以潤之(《内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雖手少陰引經,乃足少陰本藥 ”。細辛善于溫散太陽少陰兩經之寒。
到了這個階段,潛陽封髓丹的組成有八味藥,但吳榮祖老師總是習慣再加上三味藥∶
1- 龍骨。《本草經讀》中說∶“龍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
2- 牡蛎。起潛陽的作用。通過鄭欽安的描述,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味藥的應用,在它們的收斂潛鎮的基礎上,作者這樣解釋說∶“取龍、牡有情之物,龍禀陽之靈,牡禀陰之靈,二物合而為一,取陰陽互根之意,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壯君火也”;
3- 炒白術。炒白術和甘草巧妙的配合充分體現了補土伏火(火無土不潛藏)的道理。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吳老師喜歡用鄉間燒火的方法做例子:寒冬的夜晚,農民們上床以前,在爐床裡堆上一些土或者灰,既能保溫,又不讓火燒得太快。第二天起來一吹,便又能把火吹旺。
鄭欽安在“附伏火說”裡解釋道∶“如今之人将火煽紅,而不覆之以灰,雖焰不久即滅,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藥,立一方,皆有深義。”他認為附子合甘草不但有“先後并補之義”,而且有“伏火之義”。補土伏火法也通過龍的形象反映出來∶“如坎卦之龍,初生之龍也,養于坤土之中,故曰:‘見龍在田’,雖無飛騰之志,而有化育之功。是水也,無土而不停蓄,龍也,無土而不潛藏。故土覆水上,水在地中,水中有龍,而水不至寒極,地得龍潛,而地即能沖和,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
結語
“潛陽封髓丹”在臨床運用中的發展軌迹,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功用是:收斂由于陰寒盛而上浮的命門之火。另,本文中所寫醫案僅供學習參考之用,請勿擅自服用,治療請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