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任弼時:“不是蓋世英豪根本對付不了他,黨内隻有毛主席可以對付他。”
葉帥:“别人也都當過頭、掌過舵,但都不行。”
毛主席:向着最壞的一種可能性作準備是完全必要的,但這不是抛棄好的可能性,而正是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變為現實性的一個條件。
這是毛主席的中心,圍繞着這個“中心”派生出來的“必須”就化成了“實際”的“曆史”。
這個中心策略,在博弈論裡,叫做“最小收益最大”,其特點是:
決策者持最悲觀的态度,他總是把事情估計得很不利。持悲觀決策準則的決策者對風險的态度總是悲觀的,對客觀各事件發生的概率不明而需作決策時,非常謹慎,先估計各種最壞的可能結果,然後從中選擇最好的作為決策策略。
預言:
“最小收益最大”的策略是“處于弱勢地位、戰勝強大對手”的支配性策略,非如此,則不足以戰勝對手。
由我黨的曆史,該預言多半是成立的。
毛主席:比如我吧,我并不比别人聰明,但我懂得辯證法,會用辯證法分析問題,不明白的問題用辯證法一分析就明白了,要好好學會用辯證法,這個作用很大。
這個策略是從“悲觀”出發,迎娶“樂觀”,用辯證法來解讀:
事物總是要走向反面的。
隻要準備得好,事物就從“悲觀”走向“樂觀”。
事物是一體兩面的。
這個準備,就是解決掉、壓制掉一面,事物就會暴露出剩下的另外一面,即從一面走向反面。
這是一個公式、校正政策的公式、執行初始化思路的公式。
所以,在場景中普及辯證法,就可以“生産、校準”更多支配性策略:
1、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2、對敵人愈狠,對自己人則愈和;對自己人愈和,則對敵人愈狠
3、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4、以鬥争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
……
辯證法的精髓:
1、運用辯證法,去檢查策略、訂正策略、求出策略。
2、運用辯證法,去預言、預見。
曆史上,毛主席的天才策略、高超的預見性,從被人喊“小毛”到被視為“天才”,辯證法居功至偉。
毛主席除了是辯證法大師,還是
1、概率論大師 毛澤東
2、 博弈論大師 毛澤東
3、 分割大宗師 毛澤東
這些可說是毛主席真正的技能吧。
回到“最小收益最大”這個策略利器
實例:
“最小收益最大”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就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在這個策略下,城市什麼的全都放棄了,以得到殲滅戰的最大收益。
那麼依辯證法,對應“最大收益最小”,也即:使對手的“最大收益最小化”。
隻要使用這個策略,則強大者必勝。
比如确保“不被打成殲滅戰,允許打成擊潰戰”,那麼“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如果确保“順利撤退”,那就是旗鼓相當。(如果老蔣知道這個博弈論,不打成殲滅戰,不是必輸。)
在競争中:
1、面對強敵,我們要實現“最小收益最大”。
2、面對弱敵,我們要使之“最大收益最小”。
雙方競争,隻需要破壞掉對方的那個最大收益,那麼對方就難以有所作為,不進則退,對方就會趨向于自然消亡。
此時,就會暴露出“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這一定律。
有效競争,作為強者,也許不是消滅對手(會使對方調整出最強掌舵者),而是使對手(對方調整不出最強掌舵者)或有收益、但不能求得最大收益,使其無所作為,就足以保證競争的成功。
可以把漂亮國視作當代的“蒼龍”,G7和歐盟是當代的“蒼龍和各軍閥”,其他有部分實力的國家則是民主人士。
先要解決我國成為全球性國家這個問題,一如當初先解決我黨成為全國性政黨。
漂亮國是怎麼回事:
1、需要 + 可能 = 現實
2、需要 = 需求
3、可能 = 科技
4、需求 + 科技 = 先進的現實
缺一則僵,缺二則死;封殺,實質就是封殺需求。
如果需求充足,則科技問題一定能解決。
詳見:熟讀7遍《毛選》:我發現其中的偉大答案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1、“科技”是“地”還是“人”?
2、“需求”是“地”還是“人”?
3、漂亮國的“有生力量”是“科技”還是“需求”?
毛主席: 如果不把戰争引向蔣管區,隻注意在我們區域裡消滅敵人,俘虜敵人,最後還是要失敗。戰略問題最重要的是雙方吃飯、屙屎、洗澡和牲口吃草等問題。這一個問題解決的好,在蔣區吃的多,在我區吃的少,戰争持久下去一定能勝利。
問題:
1、現在我們要的最大收益是什麼?
2、如何使對手不破壞掉我們的最大收益?
3、在這個博弈裡,這個“戰争消耗”是什麼?支撐戰争的“經濟力”是什麼?
毛主席:戰争是一個皮球,他踢過來,我踢過去,最後踢到他頭上。戰略上如果不考慮戰争消耗,不考慮幾百萬人的吃飯穿衣,就不是戰略家。
4、對手的大别山是哪處?我們如何千裡挺進大别山?
覺得好就加個關注吧,謝謝
下一篇
腹部腹部按摩絕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