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傳統企業的營銷模式創新之道

一個鞋店如何通過私域流量年賺300萬元?

為了把“社群商務”這件事講得再清楚些,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接地氣的小故事吧!

這個小故事,我們用SCQA的結構來講述。所謂SCQA,指的是:

· S—背景(Situation);

· C—挑戰(Challenge);

· Q—疑問(Question);

· A—解決方案(Answer)。

下面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我們接着上述案例直接往下講;

私域流量的本質

為了回答以上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台灣前首富王永慶,早年開過一間米鋪……

王永慶小時候家境貧困,他隻能出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米店。當時,嘉義已經有30多家米店,競争十分激烈,而王永慶手中隻有200元,隻能去偏僻的小巷中開了一家小米店。王永慶的米店規模最小,沒有任何知名度,剛開張的時候生意十分冷清。

最開始,王永慶賣米隻能挨家挨戶推銷,人累得半死,米還賣不出多少。如何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在每一粒米上做文章。當時,台灣的稻米加工技術落後,小石子、秕糠等經常摻雜在米中,做飯的時候需要淘很多次米,十分不便。

王永慶和弟弟一起動手,将米中的石子、秕糠等雜物挑出,然後再賣出去。一段時間之後,鎮上的主婦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最好,都不需要淘米,一傳十、十傳百,米店一下子紅火起來。

王永慶在賣米的時候注意到,很多家庭隻有老人在家,買米非常不方便,于是推出送貨上門服務,此舉大受歡迎。王永慶賣米,不僅送貨上門,還幫助顧客将米倒入米缸,如果裡面有陳米,就把陳米倒出,将米缸擦拭幹淨,然後再把新米倒入米缸,最後将陳米放在上層。王永慶精細的服務讓顧客大受感動,一下子赢得了很多顧客。

王永慶在賣米過程中,還細心記住每一戶米缸的容量,問清楚家裡幾口人,飯量大小,估算下次送米時間,到時候主動送米上門。

王永慶以其細緻、踏實的服務,口碑一下子傳遍嘉義,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僅僅一年就完成了資本積累,在最繁華的地方開了一個碾米廠,王永慶也拉開了問鼎台灣首富的序幕。

我們來總結一下王永慶是怎麼經營的:

·每天晚上,王永慶都會挑燈夜戰挑揀大米中的小石子,堅持每天賣幹淨的大米;

· 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 到顧客家,倒出米缸内的陳米,将米缸擦拭幹淨,然後倒入新米,再倒入陳米;

· 會拿出小本,記錄顧客家人口數量和米缸大小,估算下次送米的日期;

· 甚至會記下顧客發薪日,約定收賬日期……

現在問題來了,王永慶做的這些事彙總起來,下個定義,是一件什麼事情呢?有人說是服務,有人說是體驗創新,有人說是誠信和用心,還有人說是追銷……都對!但在本質上,這究竟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在企業的商務活動領域,共有3項職能,分别是銷售、市場、營銷,為了回答關于王永慶的這個問題,我們先對這3項職能做個讨論。

什麼是銷售?

銷售就是實現“産品—貨币”的轉換。比如,本書價值100元,書(産品)給你,100元(貨币)給我,就完成了一次“産品—貨币”的轉換,也就是實現了一次銷售。

我們都知道,貨币的信用由國家提供。那麼,産品的信用由誰提供呢?是企業?是市場監管部門?是消費者?其實都對,不同的時代,産品的信用有不同的來源。

電視媒體“标王”盛行的時代,産品的信用顯然由電視媒體的公信力以及由此塑造的企業品牌來決定,大家還記得中央電視台的那句“相信品牌的力量”麼?

電商時代,信用的來源變成了客戶評價,還記得那句“親,給個五星好評”麼?實際上,互聯網上的銷售,80%的時間都在構建信任,你必須證明你是一個好人,沒有信任,就沒有購買力!

那麼,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産品的信用由誰提供呢?答案是IP和個人品牌!美國學者湯姆·彼得斯說:“在當今的商業社會裡,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造那個叫作'你’的品牌!”

什麼是市場

袁文澤認為,市場就是通過廣告推廣,刺激消費。所謂“天網、地網、人網”,在廣告實踐中,“地網”是終端地推,“人網”是銷售團隊,而“天網”是市場投放,屬于“空中轟炸”,力求進入消費者的心智。

AIDMA是消費行為學領域很成熟的理論模型之一,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行為被重構,可用AISAS模型來描述如下圖所示。

AIDMA營銷模型

引起注意、引起興趣、喚起欲望、留下記憶,都是為了進入消費者的心智,希望當消費者在需要做出購買行動的那一刻,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為什麼需要搶占消費者的心智?理論研究表明,每個消費者能記住的每個品類的品牌數,最多不超過7個,通常是3個。舉例說明,最高的山峰,顯然是珠穆朗瑪山峰,請問第二高的是?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第二長的是亞馬孫河,請問第三長的是誰?

我們都知道,寶馬主打的賣點是運動,奔馳主打尊貴,奧迪主打科技,沃爾沃主打安全……那麼請問,難道奔馳不安全麼?顯然不是的,從搶占消費者心智的角度出發,我們在做市場時,都會聚焦一個主打賣點來宣傳,我們稱之為唯一銷售賣點(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USP)。

當年,樂百氏在行業内率先推出了“27層淨化”的概念,成功地從衆多飲用水品牌中脫穎而出。27層淨化是什麼?是其他純淨水廠家達不到的工藝嗎?非也,是USP啊!所以,對手能做但沒有說,我們先說,這就是提煉賣點,搶占心智!

在實踐中,我們還需要區分賣點和亮點。亮點是說産品怎麼怎麼好,是廠商思維;而賣點是從用戶需求出發,不是你有啥優勢,而是滿足了你的目标消費者的哪些需求!

總之,人們是基于自己的理由而非你的理由進行購買的,所以,首先要找出他們的理由。他們的理由就是你的賣點。

賣點可以是自己的優勢,也可以是顧客的需求,還可以是對手的不足。有一個尋找差異化賣點的三角研究法,會在以後的“運營篇”做進一步的介紹。可以關注實時接收最新私域流量營銷教程。

銷售形成推動力,市場形成拉動力,一推一拉,就促成了産品動銷。那麼,營銷是什麼呢?

什麼是營銷?

營銷是什麼?現代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說:“營銷的實質是對顧客的需求管理,給消費者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

而定位理論之父傑克·特勞特則說:“營銷的實質是針對同行的競争管理,營銷是創造差異化的行為。”

兩位大師說得都對!但時代在進步,當下是移動互聯時代,移動互聯網以“人”為中心,袁文澤認為,包政教授給出的“營銷”定義更合時宜。

回到我們的問題:王永慶做的這件事,是一件什麼事情呢?從商務領域的3項職能來考慮,是銷售嗎?可并沒有實現“産品—貨币”的轉換;是市場麼?王永慶也沒有投放廣告,占領用戶心智;所以,這其實是營銷,王永慶在構建“米店—客戶”的關系!

同樣,前面提到過的王姐做的又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呢?實際上,也是在構建“鞋店—客戶”的關系!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件事情就是“營銷”!

總結一下,銷售的本質是實現“産品—貨币”的轉換;營銷的本質是構建“企業—客戶”的關系。有句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類比一下,營銷和銷售的關系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看:

·銷售是開車,營銷是修路;

· 先修路,後開車,路修通了,車跑起來就順暢了!

既然營銷的本質是構建企業和客戶的關系,是用戶運營,那麼,從營銷的本質出發,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網絡營銷”,什麼叫“社群營銷”。

網絡營銷的本質是營銷,網絡是營銷的平台,網絡營銷就是借助互聯網這個通道,來構建“企業—客戶”的關系。

同理,微信營銷,就是借助微信(公衆号、個人号、微信群)這個通道,來構建“企業—客戶”的關系。社群營銷,就是借助社群這種形式,來構建“企業—客戶”的關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互聯網行業有一個說法:用戶比客戶更重要!比如,對百度而言,購買競價排名服務的企業,是它的客戶;而免費使用百度搜索服務的網友,是它的用戶。而在傳統行業,企業的客戶就是企業産品和服務的用戶。所以在下文中,連接客戶就是連接用戶,是指用戶運營。

什麼是私域流量

了解了什麼是營銷,我們再回來對曹姐的鞋店案例做一個複盤。實際上就是3個詞、6個字,袁文澤把它稱為私域流量的“連接—關系—價值”營銷模型:

· 連接(建立連接):以微信群為載體構建社群(私域流量);

· 關系(深化關系):通過持續互動深化“企業—消費者”的關系(營銷);

· 價值(價值變現):在社群信任關系的基礎上構建商務關系(銷售)。

在實踐中,以短視頻平台為例,讓觀衆關注、加“粉絲”,就是建立連接;持續更新視頻,就是構建信任,深化關系;通過直播帶貨,就是價值變現!

放大到私域流量層面,以短視頻平台作為大流量入口,将流量沉澱到個人賬号,就是建立連接;将流量導入微信群,高頻互動并持續進行價值輸出,就是深化關系;通過群内秒殺、團購等活動來拉動銷售,就是價值變現!

可以看出,這套營銷打法不再是以貨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先有“人”,後有“商務”,在“人”的基礎上,形成“商務”關系,是為“社群商務”!

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正在從以商品為中心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用戶正在成為零售商最重要的資産和變現的基礎!對于商家來說,從經營實物到經營用戶,實物是手段,用戶才是資産,産品隻是入口,以人為中心的社群商務才是順應時代的商業模式!

我們現在談到很多新模式,如社群營銷、“粉絲”經濟、圈層消費、部落經濟、族群經濟、網紅經濟、移動電商、分享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内容電商、IP電商,甚至微商,其實,它們的核心都是“人”!

用一句話來總結:社群商務本質上就是“粉絲”經濟,是以“人”為核心的,是“用戶關系”的運營,話語體系是“構建信任關系”,是“信用飛輪”,在營銷載體上,表現為構建私域流量。

而所謂構建私域流量,就是把門店流量、平台流量(公域流量)沉澱在自己的魚塘(社群)來做用戶運營,來構建“企業—客戶”的關系,這就是“營銷”。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構建代理商網絡、發展合夥人、建立會員制、打造“粉絲”體系、鼓勵客戶轉介紹等行為,都屬于構建私域流量的行為範疇。如果用本質和表象的關系來說明的話,那麼,創造顧客價值是“本”,社群商務是“道”,本立而道生!而社群商務是“道”,私域流量是“術”,行在道中,術可萬千!

那麼,究竟要如何連接并沉澱用戶呢?這就涉及私域流量的連接器戰略!

私域流量的連接器戰略

在今天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你會發現,在新的互聯網經濟和舊經濟的博弈之下,傳統的營銷玩不轉了,傳統的戰略規劃玩不轉了,傳統的組織體系玩不轉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玩不轉了。互聯網時代,究竟應該怎麼玩?

我們說,亂紀元,新常态!變,是不變的唯一法則!傳統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的出路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目标、兩個關鍵:

· 一個目标:數字化生存;

· 關鍵之一:成為互聯網公司,進行降維打擊;

· 關鍵之二:用好連接器戰略,轉型社群商務。

所謂降維打擊,是指從高勢能領域向低勢能領域的跨界打擊,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虛拟現實(Virtual Reality,V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大數據、區塊鍊、新零售、互聯網+、社群商務……你未必都懂,但是你可以把這些工具引入自己的行業,借助高維工具實現對低維生态的打擊,即降維打擊,例如:

·微信借助移動互聯網對運營商的打擊;

· 京東借助互聯網對大賣場的打擊;

· 優步借助關系模式對出租車行業的打擊;

· 特斯拉借助智能汽車對功能汽車的打擊;

· 小米借助社群商務方式對手機行業的打擊。

在戰略層面,我們要用好降維打擊;而在模式層面,我們則需要用好連接器戰略,來構建私域流量,轉型社群商務。

連接器戰略,是指一家企業必然要根據消費者使用的連接工具的變化來改變企業的集客方式;而且,凡是能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會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以及企業的經營方式與管理方式。

最開始所講到的“小米4年實現銷售額800億元的秘密”的案例,我們來看看小米是如何用連接器戰略連接起近1億客戶(用戶),來構建它的私域流量池的。

在這裡,我們考慮3個問題,如下圖所示。

連接器戰略

· 第一個問題:Who,和誰進行連接?

· 第二個問題:What,連接起來做什麼?

· 第三個問題:How,如何連接?

和誰進行連接(Who)?

小米構建的用戶社群,都和誰進行連接呢?研究小米的産品發布會、小米的“爆米花”活動、“米粉”節可以看到,小米構建用戶社群,連接的是具有相同價值主張的人。小米将年輕人聚在一起,幫助他們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并且分享知識、資源和支持。小米支持他們的價值觀、儀式與實踐,并且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

◆ 01 連接同頻,同頻才能共振

構建社群,就是連接同好、連接同頻!比如,為了推出最新的米兔玩偶,如下圖所示,小米推出的文案是這樣的:

米兔玩偶

兔妹:聽說出了一款24K土豪金限量版的帽子。

兔哥:想要我這帽子嗎?

兔妹:想……

兔哥:親一下就給你。

兔妹:哼!

你看,這就是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文案,完全是用戶生活中的某個場景。不了解他們,就寫不出這樣的文案;寫不出這樣的文案,就沒法連接他們!

袁文澤的QQ簽名是“說到做到、隻認功勞、嚴己寬人、敢當責任、艱苦奮鬥”。這樣的文案一看就是“70後”的風格,難以與年輕一代愉快玩耍、快速連接。怎麼辦呢?變,才是唯一的不變!我們要适應新生代的風格,同頻話語體系,與時俱進!

◆ 02 秉持“榴蓮精神”,無同頻、不成交

其實,互聯網玩的就是一種“榴蓮精神”——喜歡的會愛到骨髓,不喜歡的會完全沒有感覺!找到與你同頻共振的人,正是構建私域流量的關鍵!

所謂“幸福的人基本相似,痛苦的人各有不同”,同一社群的人,都有兩個基本特征:

·都具有某種“共同的東西”,如共同的興趣、愛好、地域、價值觀念、意識、利益;

· 這些人具有“親密的夥伴關系”,是較密切交往的社會群體。

可見,社群的本質特征,就是人與人之間結成的生活圈。如同古時候自然村落的人群,祖祖輩輩都在一起生活,相處久了,就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共同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和生活規矩。

社群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袁文澤認為,是共同體!《孟子·滕文公上》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也許,這就是社群的最高境界吧,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自組織”。

總之,和“團夥、團隊”的區别一樣,我們也要分清楚“群體、社群”的區别,不是拉幾個人建一個微信群,就能叫社群!你得持續構建和深化“企業—客戶”的關系,這就是“營銷”。

基于“榴蓮精神”,如果把私域流量的構建總結成一句順口溜的話,袁文澤認為應該是這樣的:

· 無體驗,不營銷;無粉絲,不活動;

· 無同頻,不成交;無服務,不落地!

◆ 03 微信裁員思維和數據清洗

同頻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數據清洗。問大家一個問題:微信加好友,是重“質”還是重“量”?

一個微信号可以加5000個好友,想象一下,你的微信号就是一個微公司,而你,是這家微公司的總裁,現在,你需要做什麼?是繼續增加微信好友,還是删除好友?

實際上,你應該具有“裁員思維”,你的地盤你做主,你的微信号你是主人,你的微公司裡你是決策者。作為微公司的總裁,你要為你的微公司導航,開始招聘新生力量。

也就是說,想要把你的微信号運營成一個微公司,必須大刀闊斧地裁員,而不是增員,要給其他真正需要你的客戶騰出空間。如果一開始你就有這個意識,就不會因為加與被加好友而“盲(目)、忙(碌)、茫(然)”。

先進行微信好友的裁員,然後再吸引真正的“粉絲”,通過幾個、十幾個精準“粉絲”再進行裂變,是一個完整的流程。而你的微公司裡的人員,才是真正創造效益的、同頻的夥伴,才有可能會建立一輩子的合作關系。總結一句話就是:秉持“榴蓮精神”、裁員思維,隻跟同頻共振的人建立一體化關系!

連接起來做什麼(What)?

通過上篇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小米的商業模式是通過社群連接起了近1億用戶(私域流量),他們是一種市場的力量,而通過這種力量,即可挾用戶以令“諸侯”!

可見,連接用戶是為了獲得一種市場的力量!這種市場的力量有多大呢?這要從一個關鍵理論說起,就是号稱互聯網三大定律之一的邁特卡夫定律,如下圖所示。

邁特卡夫定律

邁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N個連接可創造出N×N的效益S,即網絡的價值等于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互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也就是說,一個企業連接的用戶越多,企業就越有價值。未來,連接一定能打敗不連接,多連接一定能打敗少連接。

連接起來做什麼呢?總結一句話:走進消費者的生活,了解、體會他們的需求,通過為社群的消費者及其生活做貢獻,由此形成規模化經營的商務機會。

總之,從商業模式創新的角度來說,未來,誰能率先踐行社群商務,玩轉私域流量,從供應鍊走向需求鍊,從B2C走向C2B,走進消費者的生活,謀求市場的力量,和消費者結成一體化關系,誰就能赢得未來!

當然,社群也分種類,不同的社群連接的對象不一樣,其價值主張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舉例說明,小米社群連接的對象是目标消費者,其價值主張往往是感性的,如參與感、炫耀、娛樂、社交等,我們稱這類社群為“B2C商務社群”。

而西安楊森的醫生社群連接的對象是其關鍵夥伴、客戶中的關鍵人,其價值主張多是理性的,如工作效率、職業發展、事業成功等,我們稱這類社群為“B2B個人商務社群”。

再如,豐田全産業鍊社群(協力會、協豐會)連接的對象是能帶來協作競争優勢的關鍵夥伴、客戶,其價值主張是成為産業價值鍊的組織者或管理者,我們可以稱這類社群為“B2B産業社群”。

如何連接(How)?

解決了和誰連接、連接起來做什麼的問題,下一個問題是:究竟該如何和用戶構建連接呢?

大家想一想,世上最親密的關系是什麼?是親子關系嗎?從出生到入學,從牙牙學語到青春叛逆,從成家到立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事情發生啊!同樣的道理,你必須通過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用互聯網的手段讓你和用戶去共同經曆。

這件事可以是産品的開發或使用(産品連接),也可以是一次又一次有趣的活動(營銷連接),甚至是共同開啟一項事業(金融連接),但都必須建立在互聯網的技術基礎之上(技術連接),從而和用戶“低成本、大範圍、高效率”地直接建立連接!

總結起來,就是四大連接策略:

· 技術連接;

· 産品連接;

· 營銷連接;

· 金融連接。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他身邊有多少朋友,認識多少人,其實,你的微信人脈,号稱有5000位好友,有可能都是假人脈!

你需要做測試,也就是說,你得有事情發生!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見人心!這件事,可以是一個産品的購買、一次營銷活動的參與、一次小的金錢交易,這些實際上就是産品連接、營銷連接和金融連接!

◆ 01 小米的技術連接

實際上,小米用技術連接的手段,通過微博、微信公衆号、QQ空間、小米社區連接起了近1億用戶。

通常,移動互聯網下常用的技術連接手段有微信訂閱号、服務号、微信群、朋友圈、App、H5移動版網站、QQ空間、百度貼吧,等等。

◆ 02 小米的産品連接

小米用性價比極高的産品作為入口來連接用戶,并從互聯網思維(專注、極緻、口碑、快)出發,靠産品的持續改進來提升顧客體驗,從手機、電視到手環均是如此。

小米的産品連接策略是:微利、海量、單品!

· 微利:用接近原材料的成本價格定價,一開始不賺錢;

· 海量:賣得多,成本自然就降下來,最後賺得很多;

· 單品:每年隻做一款産品,保證做到單點極緻,以供應海量需求!

産品連接雖然是标準化、規模化地構建關系,但開發周期長、風險大,投入也大!比如,三星電子用一年的時間來研發Galaxy Note7手機,希望借助這款旗艦手機來連接用戶,可是才發布一個多月,就在全球範圍内發生三十多起因電池缺陷而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最後不得不暫停生産。

◆ 03 小米的營銷連接

相比産品連接,營銷連接能快速響應,也可以在運營中試錯,然後标準化,它有強大的用戶參與感,“消耗”用戶的時間更多,還可以變低頻連接為高頻連接。

我們來看看小米的營銷連接是怎麼做的:

· 小米産品發布會;

· 小米高校技術俱樂部;

· 小米最強音K歌大賽;

· “米粉”特長征集(我們需要有故事的你);

· 小米“爆米花”活動;

· 同城會(全國“米粉”活動發布平台);

· 小米上的中國(2013延時攝影大賽);

· “米粉”節(盛大的聚會)。

這些都是小米官方組織的大型線下活動,自2012年至今,小米已在國内舉辦過50多場“爆米花”活動,每場規模為300~500人,有抽獎、遊戲、才藝、互動等多個環節,小米的聯合創始人也會到現場與“米粉”們一起互動。

小米通過一系列的互動活動來構建有溫度的營銷連接,總結下來,其打法就是:先有讓人驚歎的好産品,再是極緻的互動體驗。其運營邏輯是:首先成員是“粉絲”,其次是互動,進而産生社群信任。

《社交紅利》一書提到,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們在你的社區裡消耗的時間越多,就沒有時間去想别的事情、到别的社區(社群)去了。

小米也是這麼想的,努力去占有社群消費者的時間。讓你用小米的手機,讓你看小米的電視,讓你看小米提供的片子與節目,吸引消費者在小米的社交空間中交流,吸引大家參加“爆米花”活動、同城會活動……

除了線下的營銷連接,小米還做了很多線上的活動,比如“我們的150克青春”的營銷活動。這個活動是在小米青春版手機上市發布前做的市場預熱。活動分為兩輪,第一輪,發布微電影《我們的150克青春》,由小米的7位聯合創始人出演,面向青春版的受衆(主要是年輕人),力求和大家産生情感上的連接和共鳴!活動的第二輪,主要是激發用戶的參與感:小米的7位聯合創始人擺出一個造型,引導消費者創作屬于自己的“小米青春體”,其中最受歡迎的創意,将赢取青春版手機!

我們知道,網絡上有甄嬛體、凡客體、舌尖體(舌尖上的中國)等表達風格,每種“體”的流行都是一次網絡狂歡。小米的這次活動後,“小米青春體”面市了。

活動的效果如何呢?3天送出36台小米手機,微博轉發203萬次,“粉絲”增加41萬。活動結束時,有用戶說想要林斌(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手中的《金瓶梅》封皮的筆記本,小米立刻做了5000本放到網上銷售,一上午即一售而空;KK(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黃江吉)穿的“Adiaos”的衣服做了一萬件,至今都是暢銷品。

案例小結

我們來對小米的連接器戰略做一個小結。

◆ 01 建立連接層面

第一,不能隻靠産品來打造連接,還要用有溫度的營銷構建用戶關系。也就是說,要用營銷将你和用戶連接起來,進而靠此建立關系。

我們不能僅靠産品建立連接,你得有事情發生,這樣才能深化與顧客的關系,變成強關系。同時,也不要以為單單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把用戶連接起來,就大功告成了,沒有了營銷連接的加持,沒有了互動信息的流動,其連接也隻會是“僵屍”連接。

◆ 02 深化關系層面

第二,小米構建社群的主要手段,是小米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的持續互動!這些持續互動都是圍繞某個核心展開的,這個核心就是共同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小米品牌就是這種共同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和圖騰!

◆ 03 傳播裂變層面

第三,社群成員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發燒友切入,取得認同後,産生口碑效應,然後有組織地促進口碑效應沿着“粉絲”的圈層向外圍傳播。總之,在持續互動中,建立“粉絲”對品牌的認知,粉絲帶動新用戶,新用戶進一步口碑宣傳,從而産生裂變式傳播。

小米的“粉絲”圈層是怎樣的呢?榮組兒、“米粉”、普通用戶……

· 榮組兒:榮譽開發組成員,能參與新産品的開發、試用和決策;

· “米粉”:小米“粉絲”圈層的中堅成員,小米的主要利潤來源,雷軍也說過:因為“米粉”,所以小米!

最終,形成中層仰慕頂層,底層追随中層的良性循環。對小米而言,“粉絲”是小米最得意的作品,遠遠超過一部手機、一台電視的價值。

總之,我們要知道,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是“連接”,連接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和用戶建立并深化一體化關系!

用技術連接抓取用戶(建立連接),用營銷連接深化關系,讓品牌有組織地沿着“粉絲”的圈層向外圍裂變。因為社群的力量,通過整合價值鍊去匹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從而使産品連接得以跟進。這就是小米的連接器戰略,如下圖所示。

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沒有真正建立起面向用戶的“連接管理”能力。這個能力的建設需要真正把内容生産和自媒體矩陣、粉絲和社群、社群電商和分銷裂變等環節全流程打通,并綜合數據分析、全面更新面向用戶的工作流程,才有可能有效地實現連接管理,進而做好基于私域流量的“用戶運營”工作!

小米的連接器戰略

那麼,這樣的一個面向用戶的工作流程,應該是怎樣的呢?下一節,我們将進一步地展開,與大家分享私域流量的布局架構和執行流程。

延伸閱讀:

分析總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小米組織線下活動時作為聯合創始人為啥要到現場和粉絲互動?

做生意不是你把産品賣出去了就可以的,就好比開網店的你,你把産品賣出去了就可以了麼?你可有和用戶聊過,是否清楚他們的喜好?是否了解他們為什麼要購買你的産品?

以上那些我想作為電商的你,可能沒有想過吧!

開網店也好,做生意也罷,如果你不了解你的客戶(用戶),你還想讓你的客戶(用戶)成為回頭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