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高考必背64篇之李白《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同“馐”,食物)(通“值”,價值)萬錢。

  停杯投筷子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qí)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jì)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鬥價高十千,玉盤裡的佳肴則值萬錢。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寶劍,環顧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準備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滿了山。

  閑來垂釣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機遇,又想象是伊尹夢見駕船經過太陽的旁邊。

  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裡?

  總會有一天,我能乘長風破萬裡浪,高挂着風帆渡過茫茫大海,到達理想彼岸。

【整體賞析】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放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内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着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後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八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曆史人物的經曆,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隻覺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将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悫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裡浪,挂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隻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清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着“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歎“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郁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态下的内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複回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叠叠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内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歎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組《行路難》詩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這裡選的是第一首,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于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此詩多寫世道艱難,表達了離愁别緒。

情景默寫

1.李白《行路難》中先以誇張寫美酒佳肴,接着以“”兩句用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内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2.李白《行路難》中以“”兩句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比喻手法寫他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表現出壯志難酬的苦悶。

3.李白《行路難》中“ ”兩句借用呂尚、伊尹的故事,暗示人生際遇變化無常、但過一段時間終會得到重用。

4.李白在《行路難》中以“”兩句表現自己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答案: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3.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素材運用】

逸、狂、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

  盛唐氣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詩人,他以超脫世俗的人性智慧,譜寫了盛唐的最強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鑄就了飄逸灑脫、傲岸不拘的詩仙和“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的酒仙。現在讓我們來追尋他的人生的不同階段,探究李白——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曠世奇才、人間仙人的情感曆程。

(一)少年——(意氣風發仗劍任俠心雄萬夫)

1.漂泊家族,異域生活——形成獨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葉城,誕生了一位不同尋常的男孩——李白。在這地廣人稀的異域遊牧民族中,頑強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異族血液所滲透,五年的異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響是巨大的。四處漂泊,四海為家的遊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沖撞揉合成了:天性酷愛自由,灑脫飄逸,清風朗月般純淨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來自西域“胡姬貌如花,當垆笑春風。”(《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從蜀中出遊,栖隐求仙、交遊,過着四方遊曆的生活,與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異域生活息息相關。有着胡兒豪放灑脫的李白,從碎葉入蜀、入楚,入魯,入大唐各地。他這種獨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響人生取向

  李白五歲那年,舉家内遷西蜀隴葉,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嚴格的家教,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贈張相鎬》)。朝廷崇道形成熱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響,他“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八首》之五)。十八歲師從趙蕤學縱橫術,從小受儒、道、縱橫三家影響。從少年時期,就有建功立業的功名心,“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響“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願走科舉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這幾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這位“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有着遊俠之氣的少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在積蓄着自己的才氣和閱曆,準備一鳴驚人!

(二)青年——(狂熱自負悲喜更叠侍君榮親始終不渝)

1.志在宰輔遊曆拜谒——狂熱自負

  李白自負有“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裡觸龍門”的雄氣,夢想能“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他自喻為“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水”的北溟巨鲲,“騰昆侖,曆西極,四足無一蹶”的天馬、“朝飲蒼梧泉,夕栖碧海煙”的鳳凰。他能“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分明楚漢事,曆曆王霸道(崔宗之《贈李十二白》)。他“志尚道術,謂神仙可緻,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年輕自負的李白,在四川綿州初谒益州長史蘇蕤時就呈上得意之作《大獵賦·冠年聞天子獵》、《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李白以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大氣磅礴、雄奇浪漫的壯美風格,傳遞着豪邁、奔放、昂揚的激情。他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蘇蕤的非凡禮遇,真心推許和誠摯教導,使他信心倍增,對仕途充滿希望,但因蘇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舉薦。李白又怅然若失,當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時,卻費盡周折,年輕氣盛,狂傲自負的李白,借謝罪之辭,給李邕呈上《大鵬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自比直上九萬裡的大鵬,責問李邕“宣父猶且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擲地有聲的詩句引起李的震顫。

  兩次早期拜谒,均以失敗告終,仕途不順的陰霾籠罩着這顆狂熱自負的心。他感慨良深:翼挾萬鈞風雷的大鵬,何時沖天九萬裡。橫吞百川水的巨鲲何日“簸卻滄溟水”。他第三次拜谒一代道宗——司馬承祯,得到盛贊,李白欣喜若狂,熱血沸騰,意氣飛揚,慷慨陳詞濟世安邦之道。相信自己定會名動萬乘之主,定取卿相之位。

2.安陸成家渴求榮親——失意窘迫

  三次拜谒,并未給李白帶來入仕的契機,年輕自負的李白,沒有停止奔走幹谒的步伐,其間曆經八年多的遊曆拜谒,此時的李白,已千金散盡,生活困窘。近而立之年的李白終于在湖北安陸入贅為婿,娶已故相國許圉師之孫女許如素為妻,安陸成家,但贅婿的生活使李白更渴望功成名就。他企盼“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南軒松》)。

  此時,他全身心投入自己選擇的幸福婚姻,度過了一生中難得的一段好時光:“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甯同萬死碎绮翼,不忍雲間兩分張”(《白頭吟》)。可惜不久,恃才自負的個性卻使他無意得罪了安州前長史李京之,又得不到新任長史的賞識,其實李白他還是充滿矛盾的希望地方官的提拔:“願君侯惠以大遇,洞開新顔,自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他上書表意,屢遭冷遇。自負有王佐之才的李白卻無用武之地。他失意郁悶,窘迫的贅婿生活迫使他又邁開了奔走拜谒的步伐。

3.别妻離女兩次拜谒——悲多喜少

  公元734年秋,“酒隐安陸,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從侄遊廬山序》),已為人父的李白别妻離子,奔赴長安,拜谒求仕。他比任何時候都渴望侍君榮親,他為了妻兒為了理想,不顧拜谒裴光庭時遭受的冷遇,繼續拜谒當時文壇典帥燕國公張說,滿懷希望卻再遭尴尬境遇。一個多月幽禁似的生活,讓李白郁悶失落,随感而發的:“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卻慘遭張說二子厭棄,失去生活供給。

  他又遭李燦冷遇風雪途中,處境困窘,壯業未成,悲憤傷懷:“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蒼蒼幾萬裡,目極令人愁”(《登新平樓》)。他思念妻兒:“長相思,在長安……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

  這期間他在幾番痛苦思索後,又信心百倍,決心用他驚天動地的詩,濟世扶危的劍,行非常之事,樹非常之名,建非常之功!。

4.谒見狂客舉薦未果——惆怅失落

  在典當和友人資助中生活的李白,在長安酒肆痛飲狂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俠客行》),他憑着七分豪腸,三分劍氣,吟誦排律長歌,寫大塊文章,杯不停筆不休的驚人之舉,在長安城名氣遠揚,卻并沒有得到理想的舉薦之機,他黯然神傷,慷慨悲歌,發出了撼人心魄的鳴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魂牽夢萦的侍君之道,難于上青天!李白以縱橫馳騁,随意抒寫的樂府體古詩,長短不齊的雜言,獨特的開頭句式,讓人随着他變幻無常、滔滔奔瀉、噴湧而出的情感洪流一起開阖動蕩,感受着他的抗争,他的激情。

  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四明狂客”賀知章上。但仍“舉薦未果”。李白憤慨惶惑,空有一身才華,卻不得識。他在等待和思念妻兒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曾經“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的他,多麼希望“窮地之險,極路之峻。”即使“山崩地摧壯士死”,也心甘情願。如今仕途無望,隻能“側重西望長咨嗟”!對妻子的思念使他“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難》)。“一飲三百鬥”的李白,隻能“醉卧累月輕王侯”(《蜀道難》),在外奔走多年一事無成,怅然低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5.幹谒韓朝宗無功而返——憤愧落魄

  狂熱執著的李白,滿懷希望,費盡周折才拜見荊州刺史韓朝宗。但韓對浪吟海喝的李白,頗為腹诽。城府極深、頗為迂腐、易生成見的韓朝宗,讓李白憤愧難當,希望再次破滅,想到苦苦等候佳音的妻兒,他“亂愁心,涕如雪。寒燈厭夢魂欲絕,覺來相思生白發”(《寄遠十一首》)。

  面對“珠玉買歌笑,糟糖養賢才”(《古風》十五首)的黑暗現實,“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他别無選擇,帶着一身疲憊、滿腹辛酸,帶着對妻兒的相思和愧疚,落第似的傷心回家,損兵折将似的敗北而歸,無奈的回到他并不想依附的許府故宅。

(三)中年——(躊躇滿志傲岸不屈折翅而返癡心企盼)

1.壯年失妻愧對家人——痛心裂肺

  開元廿三年冬,司馬承祯仙逝。給玉真公主的遺囑中提到“經濟文章之才,不要忘記蜀人李白”。令李白萌生希望,他激情昂揚,“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庭前晚開花》)。

  他随雁門将軍打獵,初遇郭子儀,暢談天下事。舉家遷往山東曲阜南陵後,又隻身前往中都縣裴旻家學劍,以期自己文武兼備,大展宏圖。他躊躇滿志:“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好友元丹丘奉诏入京任道宗,更使李白看到希望的曙光。他熱切企盼着。

  就在此時,久病纏身的愛妻許如素在長年的相思和期盼的煎熬中,撒手人圜。“春風忽無情,吹我夢魂散。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大堤曲》)。十多年來,未盡人夫人父職責的李白,愧悔交織。心被沉重的悲怆和揪心的痛苦時刻咬噬着。

2.金門傳诏供奉翰林——躊躇滿志

  經玉真公主、賀知章、吳筠等人舉薦,李隆基金門傳诏,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别兒童入京》)。準備大展宏圖的李白,滿懷對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躊躇滿志,奔赴長安。朝廷之上,天子特賜七寶禦床,力士脫靴,貴妃研磨,天子引紙,震懾回鹘使者!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駒”(《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他相信必展鵬翼,搏擊雲天。“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飛”(《溫泉侍從歸逢故人》)。在天子“朕決不負卿”許諾下,李白神思飛縱,“我無為,人自甯。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飄翩下雲輧。”(《春日行》),并對天子感激涕零“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春日行》)。“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結襪子》),李白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幻想,詩情澎湃、才情激揚。他滿懷希望,做着他的“待诏”翰林,期待着皇上的真正重用。

3.奸佞當道進谏未果——傲然而返

  長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悶寂寞“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下獨酌》)。他把酒問月“……但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戲萬乘若僚友,視俦列如草芥”(蘇轼《李太白碑陰記》)的他與李林甫針鋒相對,毫不相讓。他深深憎惡“群沙穢明珠,衆草淩芳孤”的黑暗現實,對橫行跋扈的權貴和趨炎附勢的小人強烈憤慨“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天子,“殷後亂天紀,楚懷亦己昏。”

  他決心披肝瀝膽,直谏天子,橫批逆鱗。提出十條勤政務本的建議,李隆基不悅,李白被“出宮思過”。他悲憤彷徨,過分高估天子的愛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謗中傷。這條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濘難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難》之一)。結構的巨大跳躍,突兀奇來、不可端倪的詩句間激蕩着李白矛盾的内心,他靠詩歌排解郁結胸中的不平之氣。

  他日漸消極,“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之三),懷着無限惆怅失落和郁悶難抑的苦楚,經曆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的等待,天寶三年春,李白傲然離開長安!

4.賜金放返盼君将悟——癡心不改

“賜金放返”後的李白,悲憤不平,“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贈蔡山人》)。他借酒消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但現實卻如此殘酷。壯志未酬,青春已逝,“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他感慨人生如短暫的朝夕,想用酒來滌蕩胸中塊壘,急欲沖破憂愁“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他不甘寂寞,渴望用世,卻隻能以“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将進酒》)聊以自慰。

  他又癡心不改,盼君将悟。積極用世畢竟是李白人生觀的主導,因此他很快從迷惘中振奮起來,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終于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5.入道受箓煉丹求仙——渴盼再诏

  深受道家影響的李白,萌生入道受箓、煉丹求仙的想法。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希冀尋求再诏重用的機會。他決絕地完成了入道受箓的過程,并架爐煉丹服丹,結果大病一場,入道成仙之夢破滅。他感慨“寒早悲歲促,人生鳥過目……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秋露白如玉》)。

  這位想像豐富、雄氣豪放、極具個性和浪漫氣質的詩人夢遊天姥,由感而發“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應該“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夢遊天姥吟留别》)的豪壯之聲。他悲怆感慨“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他為自己鳴不平,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争,對朝廷産生失望之心和輕蔑之情。

  癡心不改的他要掙脫封建秩序的桎梏,要沖破正統的儒家觀念。流露出抑儒揚俠的思想傾向,盡管年近半百,李白卻萌生了從軍的念頭,“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贈何七判官昌浩》)。想在邊疆建功立業,實現再诏理想!

(四)暮年—憤(抑郁憤懑命運多舛矢志報國壯心不已)

1.勇闖幽州以詩陳情——憂憤難載

  天寶十年,年過半百的李白,覺察到安祿山有叛亂之心,也收到邊關鮮為人知的秘密。他冒着生命危險,勇闖幽州,“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淩黃沙”(《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他周旋于安祿山身邊,想探聽虛實。在幽州其間,他為邊關百姓的慘狀而顫栗!他憂憤不平,“箭空在,人今戰死不複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上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憂國憂民的李白憤歎當今聖上的昏庸,大權旁落,朝政更加黑暗,百姓苦遭荼毒。李林甫大興冤獄,目睹國是日非,傲世獨立的李白情感噴發宛若天際的狂飚和噴溢的火山。如《鳴臯歌送岑征君》抒寫對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憤慨:“雞聚族以争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珠。嫫母衣錦,西施負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軒冕兮,亦奚異于夔龍蹩躠于風塵”。李白内心痛苦:“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遠别離》)。

  他痛心疾首。以詩陳情,寫下了《一百四十年》、《抱玉入楚國》、《戰國何紛紛》等作品。想通過赴京上任的韋良宰,在長安抄寫分發詩作。希望借此來引起統治者的警醒,希望天子能力挽狂瀾,重整朝綱。但滿腔憂國憂民之情,并沒有得到皇上重視。

  與小叔李華餞别時,道出了内心的憂憤,“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多想“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但他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無奈隻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眺樓餞别校書叔雲》)!他時而憂愁,時而激昂,似暴風急雨,驟起驟落,如行雲流水,一瀉千裡,淋漓酣恣的悲憤中又見慷慨激昂的豪情。他不願被消沉情緒吞噬淹沒,從這大起大落的飛躍的詩句,感受着他深沉痛苦的内心和睥睨憂患的達觀性格。

2.幕府從軍竟成附逆——悲憤難抒

  安祿山叛亂,無辜百姓逃亡,刺痛了詩人善良的心,面對哀鴻遍野,他怒叱“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古風·西上蓮花山》)!

  在永王再三恭請下,李白從軍李璘幕府。他以為自己從此走上從軍報國之路,躊躇滿志地為李璘出謀劃策。“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

  然而不幸,李白陷入一場皇室政治突變的漩渦中。他先前信心百倍“過江似流水,志在清中原”,如今卻“把劍擊前柱,悲歌難再論”,他四處逃亡,後在彭澤縣投案自首,卻仍被送入死牢。哀寂、悲怆、怨憤的他向魏朗中憤述自己的痛苦“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想到自己“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複相提攜”,感慨“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他渴盼“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傥辨美玉,君收白珪”(《萬憤詞投魏郎中》)。

  他“萬憤結緝,憂從中摧。舉酒太息,泣血盈杯”(《上崔相百憂章》)。寄希望于高官幫他減免罪行,後幸遇郭子儀,以全部官爵贖李白死罪。但李白仍被流放夜郎!

3.流放夜郎半途赦返——怨憤怅然

  李白流放途中,回想自己“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臨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夫子紅顔我少年,章台走馬著金鞭.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如今“我愁遠谪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流夜郎贈辛判官》)。途登黃鶴樓,他惆怅孤獨,悲吟“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在夔州遇全國大赦,半途赦返,令李白欣喜若狂,歸心似箭。他意氣酣暢,把酒痛飲,豁然開朗,與山水冥合,輕松喜悅之情溢于胸中。他高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下江陵》)。

4.矢志平亂壯志未酬——壯懷幽憤

  赦返後的李白,認為現在已是“雁行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夏十二登嶽陽樓》)的時候。他又逢韋良宰,又萌生入世報國的希望。但韋一去無音訊,使他惆怅傷懷:“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鹦鹉洲》)。

  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歲,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讨史朝義,他由當塗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半道謝病還……天奪壯士心。長籲别吳京”(《金陵崔侍禦十九韻留别》)。

  抑郁憤悶的李白,此時又有了尋仙得道的夢想,“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這位“手持綠玉杖……鳳歌笑孔丘”的“楚狂人”,他把苦難現實的感受寄托于異常空洞、雄奇壯偉的意象中,“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想着“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來撫慰自己幽憤之心!

5.暮年歸隐魂歸當塗——感慨悲歌

  經曆四十多年的生死浮沉,悲歡榮辱,血淚辛酸的求仕之途,曾經的待诏翰林,天子外臣,如今年老體衰,重病纏身,卻無顔回歸故裡,隻能歸隐當塗“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面對自己“白發如霜草”,不禁“扪心空歎息,問影何枯槁。”他逐漸接受了這種孤獨安處的現實,“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田園言懷》),“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九日龍山歌》)。

  貧病交加的他思念故鄉,“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宣城見杜鵑花》),他感歎何處是他的最後的歸宿,嘗盡世間冷暖的李白,有了非凡的徹悟,“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他悲歎“天下無人知我心”(《悲歌行》)。

  他看不起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而平步青雲之徒“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笑歌行》)。“黃金到手快意盡,昨日破産今朝貧”的李白,不願拖累李陽冰,做好了離世的準備,“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挂石袂.仲尼亡兮,誰為出涕?”(《臨終歌》),“平生壯志未伸”、困頓一生、流離失所的李白,自責自己“不孝不悌不慈不愛”但唯一的安慰是自己的痛苦血淚化作驚天地泣鬼神的萬卷詩文——《草堂集》。在那個封建社會個體人性意識受正統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中,李白狂傲不拘、純真爽朗的個性,豪放飄逸的詩風,變幻莫測的想像,清新明麗的語言,産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明月清風,寂寞鎖不住金樽空對,他筆墨縱橫,用立體的字,醉倒了大唐萬裡江山。

  他與江天共醉,與江月同歸,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

理想化的人生設計,濃烈奔放的情感,自由狂傲的性格,熱切渴盼成為英雄的李白,注定在這紛繁多變、權勢傾紮、爾虞我詐的現實中慘遭失敗。才華橫溢、孤獨漂泊、始終不渝追求理想的李白,盡管在每個人生階段李白都有他特别彰顯的個性,但他的“逸”、“狂”、“憤”、“醉”始終交織、貫穿和影響了他的一生。

【應用角度】

1.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紅塵,走着辭别故友。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裡”;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然而李白同樣是位被上蒼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詩——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翰林遭貶,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哪裡比陶潛與屈子少呢?但他卻一直在走,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塊寶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來折去,卻無半點玷污與磨損!

2.李白灑脫,不寄托于高堂的莊嚴,不豔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蕩心胸,随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3.當李白不被重用時,他卻仍能快樂地夢遊天姥,卻仍能舉杯暢飲。他對明天有着樂觀的微笑。當蘇轼屢遭貶谪,他卻仍有“泛舟遊赤壁”的雅興,有“浪淘盡千古英雄”的豪邁。他對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當屈原縱身投江時,我想他也一定帶着微笑,因為他堅信他的“衆人皆醉唯我獨醒;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一定會給後人帶來思索和警惕。

4.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浮萍碎成搖曳的翡翠。詩人一聲長歎,湧起層層墨香。李白的一生因為沒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銘留青史,因為舍棄了“鐘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當時的士大夫之徒一樣追求金錢和名利,而違背自己的靈魂,那麼祖國的山河裡便不再有他的飄逸長衣,曆史裡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為世人吟詠。曆史的雨沒有下進太白的靈魂,他把一個真實的自己寫進了曆史。

5.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遭人诽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奔馳。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他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他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他磨墨,那該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可是,無意間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醜态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覺得他應該永遠讓他奔跑的雙腳停滞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他清醒地知道,他甯願散盡千金,隻求一醉,也不願摧眉折腰,做大唐的“禦用文人”!于是他帶上一把佩劍,把一杯酒去尋訪他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昔日他騎卸賜骠馬奉诏奔馳,今日他騎白鹿奔向他夢寐以求的遠方。濁酒深酌,重返喜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遊天姥,齊叙難酬鴻志。奔跑讓他屢跌屢撞,奔跑又讓他獲得心靈的超越——思想,永遠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權貴”的青蓮居士,曾放蕩不羁地笑罵孔夫子,曾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玉環為其碾墨,讓高力士為其脫靴。這是多麼“異端”之舉,多麼荒謬之行。然而太白見不容于世之滋垢時,便憤然離去了。沒有易安居士那“這次第,一個愁字了得?”的憂傷,也沒有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植一杯水”的笑歎而已。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着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遊曆,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于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铐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後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的灑脫!因此,他雖不被朝廷重用,但卻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于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仙人

【整篇作文】

李白的淚

河南考生

  遠遠地,我看見一身素衣的青蓮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視他怅望江天的姿勢。“恰似飛燕倚新妝”,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和楊玉環的一句嗔語,把一個極度輝煌的人生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香車寶馬”,“誓取樓蘭”,“殺敵報國”,他苦笑,淚水在無聲中滑落。低頭輕撫生鏽的寶劍,奔騰的壯志又如未滅的火把熊熊燃燒起來。呵!自己有多麼無知,四次出蜀,揮金巨萬,萬裡山河,遊履迨遍。本以為金殿之上讓高力士脫靴,楊玉環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貴榮華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樣?滿腹錦繡又怎樣?抵得了楊貴妃對李隆基的一句悄悄話嗎?好恨!好恨!

  我的心裡忽然有一根弦被這愁苦折磨的一代詩仙撥動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視着我。

“詩仙,您的那句‘可憐飛燕倚新妝’,究竟有無亵渎楊玉環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為千年之後,我的冤屈已被滌清,沒想到蒙于我身的恥辱尚未被冗長的歲月消逝。我本是以‘飛燕’之輕比楊玉環,她實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語?”說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駐在空曠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劍,将要窮透時間與空間,把李隆基的心剖開來,看一看,他為何不相信他的話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楊玉環的話,而以為你隻是狡辯之辭,你恨他嗎?”

“如果一個人從榮華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遠過着潦倒的生活,你難道不恨嗎?可畢竟李隆基與楊玉環是夫婦,夫婦之親有如天地,一個人的判斷有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感情的親疏,他信了楊玉環,而認為我不忠,這是一個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個國家的悲哀。”

  青蓮居士踏着夕陽的餘晖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從我的視野中漸漸消失。

  我靜靜地伫立在河邊。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幹,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個忠臣。感情的親疏使昏君們相信近臣的花言,愛妃的巧語,而每一個如此的君王無不蹈覆國的命運。而對于我們,難道沒有一些可以借鑒之處嗎?

我低了頭,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淚水。

且放白鹿青崖間

  生命萌動伊始,人在母親的胎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生命終結之際,一堆墳冢、一方淨土便是人最後的位置——或高或低,或浮或沉,人一生總有自己的位置,或如鷹擊長空,或如魚翔淺底。

  數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使“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莘莘學子千百年來的夢想如一——中舉出仕,一生便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還有,那高高在上的位置。

  然而,這真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嗎?人生真的須要這樣的位置嗎?

  陶淵明曾走過這樣的路。寒窗十年,一朝功名,而他卻在官場上寸步難行:官場的路,泥濘濕滑,一不小心被染得一身污泥,水洗不去。他終于看清楚了自己的位置,看清楚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最适合他的生活,三十年誤入塵網,久在樊籠中的苦悶,全因他選擇歸隐,歸園田居而“複得返自然”。這是屬于陶淵明的位置——隐逸于山水之間,悠閑自如地做他的山水田園詩人。

  李白也曾走過這樣的路。雖然他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卻因為超凡脫俗的才情為唐玄宗所賞識,坐侍禦前,享受着貴妃端硯,力士挽靴的待遇。但他終究是個天真爛漫、不經世事的“仙人”,怎堪忍受官場的爾虞我詐、阿谀奉承?能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人,怎能在官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李白的位置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卻永不是官場。于是,他飲酒放歌,潇灑人生。這是屬于李白的位置——獨酌與明月之下,做他的浪漫豪放的“詩仙”。

  又如張良、範蠡,在輔佐君主成就霸業之後,都選擇了泛湖而去,歸隐山水之間。

  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最佳位置。當曆盡滄桑、洗盡鉛華,人總需返樸歸真,重回甯靜。

  何必為了俗世的所謂“位置”而苦悶煩惱?功名利祿不過如過眼雲煙,倒不如保持心靈的甯靜與自由,用心去品味生活。這樣,才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位置。這位置,自在人心,且放白鹿青崖間,複得輕松返自然!

  醉李白李白,立于如夢盛唐,你隻求一醉冷月輕王侯,那是何等的灑脫與豪爽。我看見你玉碗頻換,酒興正酣。你在花前月下清影裡,舉杯開懷對婵娟;你在山銜好月洞庭夜,将船買酒白雲邊;你在金陵酒肆别知己,酩酊忘離吳姬店。

  唐朝的天開始邊得昏暗,你已醉意分明了,吟笑間滿是谪仙的礦酒仙的癡。你感慨處世如大夢,不如頹然一醉;你喟歎清賢渾濁難辨,酒趣勿為醒者傳;你疾呼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這是你的醒與着世界的昧昧昏睡。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