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為什麼歐美卧病在床的老人很少?拼命搶救這種觀念你認可嗎?

原創 2022-09-16 08:03 ·

不管是什麼經濟地位和身份,最後都會走向生命的終點,區别就在于死去的方式。

如果沒有重大疾病,那麼可以幸運地自然“老死”,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件好事。如果有癌症之類的重大疾病,或者是癡呆症這種會影響認知和自理能力的疾病,生命晚期就需要在家人照顧中度過。

碰到孝順的子女還好,尚且能體面死去,如果子女經濟拮據或品格不好,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毫無尊嚴地離開。

臨終兩種結局,一種很體面,一種毫無尊嚴

曾女士的母親,4年前查出胃癌,剛開始她們像大多數患者一樣,住院、做手術、化療,看着母親因化療脫落的頭發,她一陣心酸。每天住在病房,母親經常站在陽台眺望遠方,那段時間她什麼都吃不下,喝水也會吐掉。

母親說每天關上門都能聽到走廊其他病人的嘔吐聲,她感覺自己命不久矣。不管曾女士怎麼安慰,母親每天都不開心。後來曾女士決定帶母親去旅遊,如果母親最後一定會離開自己,那麼她希望母親最後的時光能和自己在一起,而且是快樂度過的。

曾女士一家其實是比較開明的,能夠遵從老人心意主動帶老人去旅遊,沒有把最後的時間耗在無盡的治療和插管中,但是也有一些老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無法遵從自己的意願,隻能卧病在床消耗最後的時光。

哪些疾病可能導緻老人長期卧病在床?

骨折或骨關節病

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骨骼上的問題,例如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等,走路使不上力,平時卧床的時間就比較多,如果繼續惡化下去,還有可能畸形、喪失關節功能。而卧床太久肌肉和骨量流失加快,行走會更加困難。此外,有部分老人卧床是因為骨折,尤其是腿部、髋部。

癌症晚期

腫瘤生長變大,脊髓神經受到擠壓,可能使患者失去行動能力。營養不足,身體過度虛弱,也會讓患者卧床不起。有的患者因為治療失去一條腿,術後無法正常行走,隻能暫時卧床休養。

癡呆症

前期患者還有一定自理能力,而到了後期患者可能連走路、吃飯都無法進行,每天隻能躺在床上,由家人喂飯、擦洗身體,有的患者頭腦還是清醒的,對于這種生活會覺得一點尊嚴都沒有。

老人查出癌症,或者意外骨折需要做手術,這個時候到底要不要拼命搶救?這畢竟是自己的親人,是生養自己的父母,見死不救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因為搶救背負巨額債務,最後老人還沒被救回來,今後自己的生活又應該咋辦?

拼命搶救就是最大的孝道?你認可這種觀念嗎?

贊成方

中國自古以來重“孝道”,“百善孝為先”,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去搶救實在枉為人。都有養兒防老,為的不就是這個時候?生病的時候有人出錢為自己治療,行動不便的時候有子女在旁邊照顧,隻要老人還有一口氣,就應該拼命搶救,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自己的良心。

反對方

就算搶救也不能保證老人能救回來,恢複健康,如果以後癱在床上,隻會讓老人痛苦,讓家人痛苦,因為長時間卧床,經常會感染肺部、生命垂危,如果老人沒有自主呼吸功能,還要插管。

渾身插滿了管子,每天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無法和親人相見,這難道不是一種煎熬嗎?到底要不要繼續治療,應該問一下患者自己的意願。

影視劇上,經常會看到兒女們為了老人是否要繼續治療而争吵,最後鬧得關系變僵,而這種情況在歐美國家卻很少看到,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歐美卧病在床的老人很少?和中國有何不同之處?

外國老人和年輕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和我們不同,對家的理解也不同。父母不會因為子女不搶救就覺得不孝,子女也會遵從老人的意願,如果老人不願意治療,他們甯願帶父母回家,在親人的陪伴中離開人世。還有一些老人不想最後的日子被虛度,會繼續從事以前的工作和興趣愛好。

同樣是患病,歐美老人可能會選擇去旅遊,而中國老人可能更想接受治療,不想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希望子女抽空到醫院照顧自己,或者回到家中休養,每天有人貼身伺候,如果你和他們說不治了帶他們去外面旅遊,老人可能無法接受這樣的觀念。

歐美部分國家準許安樂死,如果患者不想繼續治療,可以簽下同意書,體面的、沒有痛苦地離開人世,不過能自己決定死亡這件事,并非每一個國家都有,中國暫時沒有安樂死,但是正在大力推行緩和醫療,旨在提升生命的溫度,讓絕症老人在生命末期更有尊嚴。

說到底,還是觀念、國情、經濟實力不一樣,但不管是什麼選擇,我們都不能說它是錯的。但是子女也要好好想一想,拼命搶救對老人一定就是有利的嗎?

與其到了生病的時候再想這些,不如平時就注重保養身體,定期篩查,及時發現腫瘤苗頭,同時健康生活,積極鍛煉大腦和骨骼,減慢衰老速度,讓老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參考資料:

[1]帶患癌媽媽邊看病邊周遊全國,本人回應:想抓住能陪伴媽媽每一秒,帶她出去看世界.健康時報.2022-01-18

[2]緩和醫療 讓每個生命的謝幕都更有溫度·北青網.2021-10-21

[3]拼命從死亡線上搶回的患者,最終隻能全身插管離世?·健康界.2021-03-07

舉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