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秋節有哪些禁忌?老人說“男不拜月”,為什麼男人不能拜月?

中秋将至,老人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為什麼男人不能拜月?有什麼說法。

中秋節又叫祭月節、月夕、仲秋節、月亮節、團圓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這天無論工作多忙、學業多重,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月到中秋分為明月”,人們把明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古往今來,多少遊子以明月來寄托思鄉之情。

“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一年有12個月,我國農曆把一年分為4個季節,其中農曆七月、農曆八月、農曆九月是秋季,農曆七月是孟秋,農曆八月是仲秋,農曆九月是季秋,而農曆的八月十五正處于“仲秋”之中,因此古人稱八月十五為“中秋”。

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祖先信仰,二是天地信仰。像清明節、七月半所反映的就是對祖先的緬懷,而中秋節就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痕迹。月亮和太陽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是先民崇拜的對象,最開始人們把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作為祭月節,後來我們老祖宗将“祭月”由秋分調至農曆的八月十五,因此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

有句老話叫“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說的就是人們早上拜太陽,晚上祭月亮。太陽和月亮在一天中循環出現,日代表着陽,月代表着陰,陰陽象征着世界的兩極,日月正常循環運轉,萬物才能保持和諧。

今年的中秋相比往年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中秋節也稱為月夕節(這天要祭拜月亮),而“災年”是指糧食的收成不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中秋節在“秋分”節氣前到來,那麼糧食的産量就不好。

中秋在秋分之前到來,意味着冷天會來得更加早,冷天來得早,不僅會導緻作物的生長積溫不夠(積溫不夠會導緻籽粒不能儲存過多的養分,糧食的籽粒會不飽滿),而且還容易導緻作物遭受凍害,因此老祖宗認為,中秋在秋分前可不是好事。

今年9月10日中秋節,9月23日秋分,很明顯中秋節在秋分節氣前。像2021年是9月21号中秋節,9月23号秋分,去年也是“中秋節在秋分之前”,但是去年我國糧食照樣大豐收了。“必是災年”就明顯誇張了,其根本目的是讓人們重視節氣的變化,以便合理安排農業生産,我國地域遼闊,這句農諺僅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這天有哪些禁忌?

一、男不拜月,女不祭竈

中秋節這天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祭月”,祭拜“月亮”反映了古人對月神的崇拜;同時祭拜月亮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祈求福佑”,這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到八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都會在庭院裡擺上月餅、瓜果等祭品,點燃紅燭,然後朝着有月亮的方向進行祭拜,參祭者按照長幼秩序依次到奠席前跪拜、上香(上香時拿3根或者1根),祭拜時默默祈禱心中的心願。

古代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的記載,按照傳統,男性不能拜月,隻能擔任執事協助祭月。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月亮屬陰,且月神是位女子,祭拜時男性應敬而避之,男性祭拜會顯得不尊重。

“男不拜月”的後半句叫“女不祭竈”,所謂的“祭竈”就是祭祀“竈王爺”,這天是我國的傳統小年(臘月二十三或者臘月二十四),“祭竈”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

在古代幾乎家家都有“竈王爺”神位,竈王爺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祭拜“竈王爺”反映了古人對“衣食有餘”的追求。至于為何我“男不祭竈”,其主要原因是竈王爺是男性,而在古代男人往往是一家之主,選擇由男性來祭拜更顯得是對竈王爺的尊重。

二、忌諱月餅不圓

中秋吃月餅最開始于元朝,月餅最開始是秋天祭拜月神的供品,“圓圓的月餅”象征着月亮,如果用不圓的月餅供奉月神會顯得比較冒犯。

此外,中秋吃月餅象征着團團圓圓,古人認為吃不圓的月餅會使一家人分開。有的人會把月餅切開來食用,切開的月餅要擺成蓮花狀。

三、忌諱吵架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這天也是鞏固情親的大好時機,因此這天是忌諱吵架。古人認為中秋節這天吵架,意味着以後的日子會經常吵架。其實這很有道理,連中秋節一家人在一起都會吵架,那麼平常時間自然就不用多說了,隻有家庭和睦才能事業高升。

此外,在有的地方忌諱嫁出去的女兒在中秋回娘家,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好比潑出去的水,中秋節嫁出去的女兒會娘家會讓外人看笑話。

總結,馬上就是中秋了,你們那裡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