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4年,白語:Dablit guaif)是中國曆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曆代國君多于暮年禅位為僧。
接下來帶大家了解大理國,在中國曆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極盛時期版圖覆蓋,雲南,緬甸老撾,以及越南北部地區,因金庸的天龍八部而被大家所熟知,曆代君王酷愛禅位為僧。
從公元937年,段思平滅大義甯國,建立大理國開始,到公元1254年,被大蒙古國所滅為止,大理共享國317年,史學又分為前理和後理,中間還夾雜着兩年的大中國時期。
大理國的締造者(大理太祖)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诏國的武将,公元937年,因受大義甯國國主楊幹貞德迫害,聯合奴隸舉行起義,攻破太和城,滅掉了大義甯國,建立大理,即位後段思平厲行改革,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使南诏末期,分裂戰亂德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後逝世,由其子段思英繼位,可這位文經帝段思英在位僅僅一年,就因權位之争,被自己的叔叔段思良廢為僧人,成為首位被廢黜的大理皇帝。
公元952年,在位7年的(大理太宗)段思良病逝,段思聰繼位,段思聰在位期間,朝政大權被高氏所掌控。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段思聰緻書北宋,要求通好,在位17年後病逝,兒子段素順成為大理國的第五位皇帝,段素順在位期間,正趕上趙匡胤南征,趙匡胤鑒于唐朝的失敗,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大理得以保全,
公元985年,段素順去世,其子段素英繼位,這位昭明帝段素英,笃信佛教,刺文著述了,傳燈錄,舉行開科取士,以和尚讀儒書者應考,這些人被稱為“釋儒”,此時大理國的官吏,大多是從釋儒中所選任,段素英在位24年,兒子段素廉在其死後,成為大理的第七位皇帝,這兩個皇帝都不錯,能體恤百姓疾苦,但段素廉的兒子早逝,孫子尚且年幼,所以在段素廉死後,隻能将皇位交給他的侄兒段素隆,但這個段素隆卻很不喜歡當皇帝,勉強對付4年後。
于公元1026年,将皇位禅位給了侄子段素真,自此開啟大理皇帝禅位為僧的先河,可沒想到這一發就不可收拾,段素真在位15年後,又将皇位禅位于孫子段素興,出家為僧,這個段素興性好遊狎,廣營宮室于東京(今昆明),鬥草簪花晝夜行樂。
公元1044年,被國人所廢,段思廉被擁立為王。
公元1063年,權臣高智升因鎮壓洱海地區的起義有功,被加封為太保,賜白崖禾甸之地,不久又晉封為鄯闡侯,自此高氏權勢日重而段氏日衰。
北宋時期的大理
公元1075年,段思廉禅位為僧由其子段廉義繼位,可僅僅過了5年,段廉義就在權臣楊義貞發動的政變中被殺,楊義貞自立為帝,四個月後,鄯闡侯高智升之子高昇泰,率領東方爨(cuan)僰兵讨逆,誅殺楊義貞,因段廉義并無子嗣,高智升隻好擁立他的侄子段壽輝即位,高智升因此被封為國相,這時的高家已經權傾朝野,段壽輝終日擔心會遭到高家的暗算,心神恍惚,故在次年禅位給了堂弟段正明,自己則出家為僧,這位段正明就是天龍八部裡大理國的保定帝,段正淳的親兄長,段譽的伯父。
公元1094年段正明被迫避位為僧,高升泰改國号為“大中國”兩年後,高升泰迫于傳統勢力及佛教的影響,臨終前囑咐其兒子高泰明還位于(大理中宗)段正淳,同年段正淳即位,自此大理國又稱為後理國,實權仍操于高氏之手。
公元1108年,段正淳禅位于太子段正嚴,出家為僧,這個段正嚴又名段和譽,就是《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段正嚴雖勵精圖治四十年之久,但是始終無法改變被高氏架空的局面,統治後期由于諸子内争外叛,隻好禅位于兒子段正興,出家為僧,同時段正嚴也是大理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
公元1172年,段正興在位24年後,也效仿其父禅位其子(大理宣宗)段智興,出家為僧,這個段智興在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均有出場,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法号一燈大師,曆史上的段智興,雖然不想小說那樣退位出家,卻也極其崇佛,在位期間建了,60座佛寺,因此不僅荒廢政事,還浪費許多資源,使得實力本就不強的大理國力進一步衰落。
公元1200年,段智興駕崩,其子段智廉即位,(大理英宗)段智廉跟他父親一樣崇佛,曾于1202年派人到南宋,求得大藏經1465部,放置在都城大理五華樓,在位4年駕崩其弟段智祥繼位,這個段智祥倒是個明君,身體也很健康在位33年間,舉賢育才,使得大理政治清明有了一番新氣象,唯一遺憾的就是段智祥最後也難逃習俗,禅位為僧。
公元1239年段祥興繼位,在位期間大理已面臨内憂外患,又值蒙古大舉南侵。
南宋時期的大理
公元1244年蒙古軍入侵臨關,段祥興派大将高禾出戰,結果被打的大敗高禾戰死,幸得蒙古軍因窩闊台的死而退兵,大理得以喘息。
公元1251年段祥興駕崩,将爛攤子留給他的兒子,也就是大理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段興智。
公元1252年,蒙哥漢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兵東,西,中三路征伐大理,忽必烈親率中路軍渡過大渡河,抵達金沙江,蒙古軍将剝下的完整牛皮,或者羊皮的四肢,然後充氣作為漂浮器材用來渡江,大軍最終得以到達雲南麗江,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随後三路大軍直逼大理城,對大理形成包圍之勢,當時大理的軍事力量其實并不薄弱,但高氏為了削弱段氏的勢力,控制國政,有意把大理軍隊的精銳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當薄弱,以至于蒙古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大理都城。
公元1254年忽必烈北歸,兀良合台活禽段興智,大理至此滅亡。此後雲南以一個行省的形式,被納入中國的版圖,自唐以來大理城作為雲南政治文化中心的時代結束,雲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
又想了解中國其他朝代曆史的小夥伴可以看我往期文章
下一篇
高中語文常見通假字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