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書》原著
晉·郭璞 著
晉·郭璞《葬書》原著(全文共計1619字)
一、生氣篇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夫陰陽之氣,噫(ài)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
(噫[ài],吐氣)
二、氣感篇
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三、風水篇
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粟芽于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四、方法篇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氣之盛而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
經曰:外氣橫行,内氣止行,蓋言此也。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
五、生物篇
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淺。經曰:土行氣行,物因以生。
六、勢與形篇
葬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
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兇。勢兇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兇,禍不旋日。千尺之勢,委婉頓息,外無以聚内,氣散于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七、萬乘篇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tuó]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鸾,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橐[tuó],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
地勢以原脈,山勢以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複,回環重複。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也。欲進而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八、乘氣篇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随而始,支之所終,氣随而鐘。觀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元)通,吉在其中。
經曰:地有吉氣,土随而起;支有止氣,水随而比。勢順行動,回複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兇。(鐘[zhōng]彙集、集聚)
九、垅支篇
夫重岡疊阜,當擇其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zhì])于地上;支垅之止,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巅,垅葬其麓。蔔支如首,蔔垅如腳。形勢不經,氣脫如逐。( [zhì],直立、聳立)
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候虜有間。
十、造化篇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内藏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經曰: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十一、土質篇
天光發新,朝海拱辰;龍虎抱衛,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經曰:山來不回,貴壽豐财。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幹如穴粟,濕如割肉,水泉砂礫,皆為兇宅。
十二、四勢篇
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砂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順俯。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
十三、敗椁篇
蓋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曠後折,生氣散于飄風。經曰:騰漏之穴,敗椁之藏也。
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迹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十四、朱雀篇
朱雀源于生氣,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澤于将衰,流于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後洩,洋洋悠悠,顧我欲留,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經曰:外氣所以聚内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之勢,百尺之形,勢來形止,前親後倚,為吉藏也。
十五、論勢篇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嶂,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刑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負刲([kuī]),有垅中峙,法葬其止。(刲[kuī],刺、宰殺)
十六、論形篇
王候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zuò)土分茅。形如側壘,後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巅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歡。形如投算,百事皆亂。形如亂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災舍焚倉。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橫幾,子滅孫死。形如卧劍,誅夷逼僭(jiàn)。形如仰刃,兇禍伏逃。牛卧馬馳,鸾舞鳳飛,頫(fǔ)蛇委蛇,鼋鼍鼈龜,以水别之。牛富鳳貴,形如百動,葬者非宜,四應前按,法同忌之。
(胙[zuò],賜予,胙土:帝王以土地賜封功臣)
(僭[jiàn],超越,超出本分行事,超越身分而竊居上位)
(頫[fǔ],同“俯”)
(鼋鼍[yuán tuó],指巨和())
十七、五不葬篇
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消已福。
十八、三吉六兇篇
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兇。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持福力為四兇;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
經曰:穴吉葬兇,與棄屍同。
十九、三吉六兇篇
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兇。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持福力為四兇;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
經曰:穴吉葬兇,與棄屍同。
二十、總論篇
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之頻,鼻颡(sǎng)吉昌。角自滅亡,耳緻候王,唇死其傷。宛而中蓄,謂之龍腹;其臍深凹,必後世福。傷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禍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應速也。
(颡[sǎng],額,腦門兒)
《葬書》密碼破釋
《葬書》不到兩千字,卻系統地闡述了風水理論。其五大理論亮點歸納為:一是乘“生氣”論;二是“藏風得水”論;三是“形勢”論;四是“四神砂”論;五是“土質标準”論。
一、《葬書》首先提出了風水乘“生氣”論: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
《葬書》講出了“生氣”的成因: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經曰:土行氣行,物因以生。
郭璞《葬書》風水術的核心是乘“生氣”,是“理法”之核心。“生氣”就是能生成萬事萬物的陰陽之氣,中國唐朝風水宗師楊筠松繼承了“乘生氣”的理論。郭楊乘“生氣”風水術的實質,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生氣”,讓人達到養生、平安、富裕的目的。“生氣”産生的能量和微波是對人們是有利的,這個吉利的氣場所感應的村莊、城市的居民就會得到平安、健康、幸福。
由于風水學認為“生氣”是生發萬事萬物的根基,有“生氣”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風水實踐的最終目的就是尋找能夠聚集“生氣”的那個地點。
二、《葬書》提出了藏風得水論: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氣之盛而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行,内氣止行,蓋言此也。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
《葬書》提出的風水法則,首先要求人們“得水、近水”,因為隻有緩緩的流水和湖泊等才能蓄積“生氣”,使外氣輔助内氣。其次要求人們靠山背風,或者是采取使“生氣”積聚而不擴散的措施,也就是說,墳墓或陽宅要找好靠山,且要防止“生氣”擴散,因為世上萬物都是氣的生化結果,沒有“生氣”的地方就沒有生機和希望。
所謂“藏風”,有兩層含義:
其一,“藏風”并不是許多外行人說得把風隐藏起來,也不是完全避外來的風,而是采取使地中“生氣”聚積而不擴散的措施,墳墓要做好密封,或者埋在較深的地層;住宅應該保溫和通風,有适宜人體的室溫和清新空氣,就實現“藏風聚氣”之目的。
其二,靠山背風,這是為了防止外來的大風侵襲,隻有環繞宅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擋住大風。這就是人們在群山所環抱、流水所環繞、主流支流交彙處或者河流凸岸之地選址建城、建村、建宅的原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吉地。
三、《葬書》提出了風水“形勢”論。
勢與形合稱為形勢。現在大家都知道:“勢”、“形”是風水術表達龍、砂、水的動靜、遠近勢态和形态的概念。但是,對于什麼才稱為“勢”?什麼才叫做“形”?古往今來,隻有《葬書》給出了恰當的定義,《葬書》說:“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從自遠方而來的巨浪、水波、湍急水,自天而下的山脈即“降龍”,重嶺疊嶂等就屬于“勢”。在近處看見的“龍盤虎踞,屈曲彎環,尖齊高聳,方圓秀麗”等等都屬于“形”。
若是從遠方來的勢與近處靜止的形相适應,即有什麼樣的勢就配什麼樣的形,這種相适應的形勢就主吉利。
若勢與形不相适應的,謂之勢與形逆,則主兇。例如來龍從天而降如萬馬奔騰的勢,穴位明堂狹小,朝堂水短小,這種勢與形不相适應,就主兇。
若勢來得不好,而形結得很好,有福也得不多,隻能得百分之一的福。若是來勢很好,而近形不吉,這種形勢不但不能得福,而且災禍立即就要降臨。
四、《葬書》提出了風水“四神”砂論
《葬書》說:砂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雖然“四獸”、“四象”、“四宿”、“四砂”的名字都叫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但是,它們的含義卻不同。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本義分别有兩種:
一是對天上二十八宿而言,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合稱為青龍;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合稱為白虎;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合稱為朱雀;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合稱為玄武。
二是對道教而言,青龍是指道教所信奉的東方神;白虎是指道教所信奉的西方神;朱雀是指道教所信奉的南方神;玄武是指道教所信奉的北方神。
在《葬書》風水術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含義都是指“砂”,即分布在墓地左右前後的“四神砂”。在所有環繞吉祥宅地的“砂”中,“四神砂”當屬最重要,它們是位于吉祥地左右前後四個方向的小山,風水學中假借天上的四方星宿或者道教四方之神的名字為它們命名:把位于宅地之左砂叫“青龍”,把位于宅地之右砂叫“白虎”,把位于宅地之前砂叫“朱雀”,把位于宅地之後砂叫“玄武”。
《葬書》中的“砂”指連綿的小山體,是高大蜿蜒之“龍”旁邊的小山丘。在成因上,“砂”是由“龍”的石頭風化而成的,因此是“龍”的附生物。
風水學認為,僅有“龍”還不能成為吉祥之地,“龍”的周圍還需要各種“砂”來拱衛和呼應,如果沒有“砂”,“龍”就很難聚納生氣。
一般的風水師,對于陰宅“龍虎”認識不清,都把左邊的山峰稱為青龍,右邊的山峰稱為白虎。如果從事風水時間長了,對《葬書》風水作了深入的研究,一定發現“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是錯誤的;就形勢而言,青龍、白虎不是指山峰而是指“砂”。
五、《葬書》提出風水土質标準論
《葬書》對土質标準作了如下論述: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具備五色。幹如穴粟,濕如刲(kuī)肉,水泉砂礫,皆為兇宅。
這段話是衡量土質軟硬、色澤、幹濕度的标準,仔細揣摩,吉土和人類皮膚的最佳感受度一緻。
判斷吉土的标準是:
土細密、堅實,潤而不濕,土就像剛切開的脂肪一樣有紋理,而且土像切開的美玉一樣新鮮滑膩,具有白、青、黑、紅、黃五色氣,這樣的土是吉土。
五氣行于地中,金氣凝則白,木氣凝則青,火赤、土黃皆吉。唯水黑則兇。五行以黃為土色,故亦以純色為吉,又紅黃相兼鮮明者尤美。吉土不太軟也不太硬,看上去非常鮮亮,用手摸有滑膩感覺。
判斷兇土的方法:
凡是像一堆幹燥栗粒一樣的土,或者像一塊濕腐肉一樣土,或者像水泉岸邊的砂礫一樣粗糙的土,都是不吉之土。
為什麼呢?因其太硬不細密無法聚氣,土太淤濕軟爛,用鐵鍁或者鐵鋤挖鋤這樣的土,像割腐肉那樣不任刀,地氣虛浮。
隻有結構堅實細密、新鮮滑膩的自然土才能保存住吉祥的“生氣”,人們通過保護宅地基址不受外界氣溫、水分的幹擾,使生氣傳遞通暢。如穴土軟(不堅實)或濕,則不可能藏聚生氣,反而會讓生氣外溢散發。穴土潮濕的土地,被公認為是最差的建築用地,因為按《葬書》風水法則,生氣在好地中傳遞最佳。《葬書》中有關穴土的這些風水原理已成為後輩風水師論述土質的基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