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内篇………………………………………………………………01
外篇………………………………………………………………25
雜篇………………………………………………………………41 内篇 △葬者乘生氣也。 生氣即一元運行之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
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無此則形無以載,故磅礴乎大化,貫通
乎品彙,無處無之而無時不運也。陶侃曰:先天地而長存,後
天地而固有。蓋亦指此雲耳。且夫生氣藏于地中,人不可見,
惟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後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
骨得以乘之,則地理之能事畢矣。 △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五氣即五行之氣,乃生氣之别名也。夫一氣分而為陰陽,
析而為五行,雖運于天,實出于地。行則萬物發生,聚則山川
融結。融結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父母骸骨為子孫之本,子孫形體乃父母之枝,一氣相蔭,
由本而連枝也。故程子曰:蔔其宅兆,蔔其地之美惡也,地美
則神靈安,子孫盛,若培壅其根而枝葉茂,理固然也,惡則反
是。蔡季通曰:生死殊途,情氣相感,自然默與之通,今尋暴
骨,以生人刺血滴之而滲入則為親骨肉,不滲則非,氣類相感
有如此者,則知枯骨得蔭,生人受福,其理顯然,不待智者而
後知也。或謂抱養既成,元非遺體,僧道嗣續亦異所生,其何
能蔭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氣,心為氣之主,情通則氣亦通,
義絕則蔭亦絕,故後母能蔭前母子,前母亦發後母兒,其在物
則蒌薮螟蛉之類是也,尚何疑焉。 △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父母子孫本同一氣,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
有之,蓋真龍發迹,迢迢百裡,或數十裡結為一穴,及至穴前,
則峰巒矗擁,衆水環繞,疊嶂層層,獻奇于後,龍脈抱衛,砂
水翕聚。形穴既就,則山川之靈秀,造化之精英,凝結融會于
其中矣。苟盜其精英,竊其靈秀,以父母遺骨藏于融會之地,
由是子孫之心寄托于此,因其心之所寄,遂能與之感通,以緻
福于将來也。是知人心通乎氣,而氣通乎天,以人心之靈,合 山川之靈,故降神孕秀以鐘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貴、貧賤、壽
夭、賢愚靡不攸系,至于形貌之妍醜,并皆肖象山川之美惡,
故嵩嶽生由尼丘孕孔,豈偶然哉?嗚呼!非葬骨也,乃葬人之
心也,非山川之靈,亦人心自靈耳。世有往往以遺骨棄諸水火
而無禍福者,蓋心與之離故也。 △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 漢末央宮一日無故鐘自鳴,東方朔曰:“必主銅山崩應。”
未幾,西蜀果奏銅山崩。以日揆之,正未央鐘鳴之日也。帝問
朔何以知之,對曰:“銅出于山,氣相感應,猶人受體于父母
也。”帝歎曰:“物尚爾,況于人乎?昔曾子養母至孝,子出
母欲其歸,則齧指而曾子心痛。人凡父母不安而身離侍側,則
亦心痛,特常人孝心薄而不自覺耳。故知山崩鐘應,亦其理也。
” △木華于春,栗芽于室。 此亦言一氣之感召也。野人藏栗,春至栗木華而家藏之栗
亦芽,實之去本已久,彼華此芽,蓋以本性原在,得氣則相感
而應,亦猶父母之骨葬,乘生氣而子孫福旺也。夫一氣磅礴于
天地間,無端倪無終窮,萬物随時運化,本不自知,而受造物
者亦不自知也。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入
骨以蔭所生之法也。 乾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氣感合則精化為骨,血化為肉,
複藉神氣資乎其間,遂生而為人。及其死也,神氣飛揚,血肉
消潰,惟骨獨存。而上智之士,圖葬于吉地之中,以肉乘生氣,
外假子孫思慕一念與之吻合,則可以複其既往之神,萃其已散
之氣。蓋神趨則氣應,地靈而人傑,以無為有,借僞顯真,事
通陰陽,功奪造化,是為反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 △丘垅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随。 丘垅為陰,岡阜為陽,丘言其高,骨乃山之帶石者。垅高
不能自立,必藉石帶土而後能聳也。岡者,迹也,土山為阜,
言支之有毛,脊者垅之有骨,氣随而行則易見,支無石,故必
觀其毛脊,而後能辨也。然有垅而土,支而石,垅而隐,支而
隆者,又全藉乎心目之巧以區别也。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謂生氣随支垅體質流行,滔滔而去,非水界則莫之能止。
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完密,前後左右環圍,然後從能藏風而不
緻有蕩散之患。經雲:明堂惜水如惜血,堂裹避風如避賊。可
不慎哉!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高垅之地,天陰自上而降,生氣浮露最怕風寒,易為蕩散,
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氣适當肩背,便能成疾,故當求
其城郭密固,使氣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陽自下而升,生氣
沉潛,不畏風吹,(缺)出在曠野,雖八面無蔽,已自不覺。
或遇穴晴日朗其溫和之氣自若,故不以寬曠為嫌,但取橫水之
有止,使氣之不行也。此言支垅之取用不同有如此。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支垅二者,俱欲得水,高垅之地,或從腰落,雖無大江攔
截,亦必池塘以止内氣,不則去水稍遠,而随身金魚不可無也。
倘金魚不界,則謂之雌雄失經,雖藏風亦不可用。平支之地,
雖若無蔽,但得橫水攔截,何嫌寬曠。故二者皆以得水為上也。 △經曰:外氣橫形,内氣止生。蓋言此也。 水流土外,謂之外氣;氣藏土中,謂之内氣。故必得外氣
形橫,則内之生氣自然止也。此引經以結上文得水為上之意。 △何以言之?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
其深者猶有聚。 高垅之地落勢雄雌,或去或止,各有(缺)作自(缺)一
地可盡其力量也,而好龍多從腰落分布枝蔓于數十裡之間,或
為城郭朝樂官曜禽鬼捍門華表羅星之類,皆本身自帶不可為。
彼既流行,而餘者非止也,但當求其聚處,而使之不散耳。平
支之龍,大山跌落平洋四畔曠闊,其為城郭亦不過高逾數尺而
已,且去穴遼遠,朝山一點,在乎雲霭之表,人莫不以八風無
蔽為嫌,又豈知支垅氣隐若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也。但得橫
水攔截,使之有止耳。此言支垅之氣盛者如此。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淺。 上句言垅,下句言支。高垅之地,陰之象也,氣在内強剛 而沉下,故言涸燥當深葬。平支之地,陽之象也,氣在外弱柔
而浮上,故言坦夷當淺葬。 △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 高垅之葬,潛而弗彰,故深取其沉氣也。平支之葬,露而
弗隐,故淺取其浮氣也。得乘者,言所葬之棺得以乘其生氣也。
淺深世俗多用九星白法以定尺寸,謬也,不若隻依金銀爐底求
之為得。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
中而為生氣。 陰陽之氣,即地中之生氣,故噫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
雨,凡所以位天地育萬物者,何莫非此氣邪?斯蓋因曰葬乘生
氣故重舉以申明其義。愚嘗謂能生能殺,皆此氣也,葬得其法,
則為生氣,失其道則為殺氣,如所謂加減饒借吞吐浮沉之類,
并當依法而剪裁之,不緻有撞殺沖刑破腮翻鬥之患也。 △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 氣本無體,假土為體,因土而知有此氣也。水本無母,假
氣為母,因氣而知有此水也。五行以天一生水,且水何從生哉
?生水者金也,生金者土也。土腹藏金,無質而有其氣,乾藏
坤内,隐而未見,及乎生水,其兆始萌。言氣為水母者,即乾
金之氣也,世人不究本源,但以所見者水爾,故遂以水為天地
之始,蓋通而未精者也。 △經曰:土形氣形物因以生。 生氣附形而有,依土而行,萬物亦莫非(缺)也。此引經
結上文有土斯有氣之意。 △夫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 氣行地中,人不可見其始也,則因地之勢而知其行,其次
也,又因勢之止而知其聚也。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善葬者必原其起以觀勢,乘其止以扡穴,凡言止者,乃山
川融結奇秀之所有,非明眼莫能識也。片玉髓雲草上露華偏在 尾花中香味總居心,其止之謂與。或謂粘穴乘其脈之盡處為止,
然則蓋倚撞安可以止雲,不知古人正恐後世不識止處,故立為
四法以乘之,夫蓋者止于蓋,倚者止于倚也,撞粘莫不皆然,
唯觀義之所在,高低正側,何往而非止乎。 △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 平夷多土,□鬥瀉多石,支之行必認土脊以為脈,垅之行
則求石脊以為骨,其行度之勢,委蛇曲折,千變萬化,本與定
式,大略與丘垅之骨,岡阜之支略同。 △千尺為勢,百尺為形。 千尺言其遠,指一枝山之來勢也;百尺言其近,指一穴地
之成形也。 △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 原其遠勢之來,察其近形之止,形勢既順,則山水翕合,
是為全氣之地。又當求其止處而葬之,斯盡善矣。止之一字最
謂吃緊,世之葬者,不乏全氣之地,但于止處則有昧焉耳。夫 千裡來龍,五尺入手,才差一指,盡廢前功。縱奇峰聳拔,秀
水之玄,皆不為我用矣。若得其傳,知其止,則如數二三、辨
黑白。人或見其莽然,可左可右,可移可易,而不知中間自有
一定不易之法尺寸不可遷改者,指南雲立穴,若還裁不正,縱
饒吉地也徒然,高低深淺如葬誤,福變為災起禍愆。 △宛委自複,回環重複。 宛委自複,指其勢而言,或順或逆,即委蛇東西,或為南
北之意也。回環重複,以其形而論,層拱疊繞,即朝海拱辰之
義也。全氣之地,其融結之情如此。 △若踞而候也, 如人之踞然不動而有所待然。 △若攬而有也, 如貴人端坐,器具畢陳,攬之而有餘。 △欲進而卻,欲止而深, 上句言擁衛之山,須得趨揖朝拱,不欲其潛逼沖突而不遜
也。下句言潴蓄之水,必得止聚淵澄,不欲其鬥瀉反背而無
情也。 △來積止聚,沖陽和陰, 來山凝結其氣,積而不散;止水融會其情,聚而不流,斯
乃陰陽交濟,山水中和也。 △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水深沉則土壤高厚,氣沖和則草木茂昌。程子曰:曷謂地
之美?土色光潤,草木茂盛,乃其驗也。 △易貴若千乘,富如萬金。 氣像尊嚴,若千乘之貴;擁簇繁夥,猶萬金之富。 △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堂局完密,形穴止聚,則生氣藏蓄于中矣。善葬者因其聚
而乘之,則可以福見在昌後裔,如萬物由此氣而成化育之功,
故為上地。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 支龍貴平坦夷曠,為得支之正體。而土中複有支之紋理,
平緩恬軟,不急不燥,則表裡相應。然卻有支體而得垅之情性
者,直如擲搶,急如繃線,謂之倒火硬木,此陽中含陰也,法
當避殺,粘唇架折而葬。劉氏所謂直急則避球而湊檐是也。陽
者為弱,本宜湊入,奈何性急,要縮下一二尺緩其急性,苟執
支法扡之則兇,此支龍之至難體認者,故景純謂支龍之辨蓋言
此也。 △支之所起,氣随而始,支之所終,氣随以鐘。 此言平支行度體段原其始則氣勢随之而行,乘其止則氣脈 因之而鐘,觀勢察脈則可以知其氣之融結矣。 △觀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隐隐,有中之無也;隆隆,無中之有也。其體段若盞中之
酥,雲中之雁,灰中線路,草裡蛇蹤,生氣行乎其間,微妙隐
伏而難見,然其吉則無以加矣。 △經曰:地有吉氣,土随而起;支有止氣,水随而比。勢
順形動,回複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兇。 引經以明上文支龍行度,言平夷之地,微露毛脊,圓者如
浮漚,如星如珠,方者如箱如印,長者如玉尺如蘆鞭,曲者如
幾如帶,方圓大小不等者如龜魚蛙蛤,是皆地之吉氣湧起,故
土亦随之而凸起。及其止也,則如雞窠旋螺之狀,言形止脈盡
而一水交度也。高水一寸便可言山,低土一寸便可言水,此支
氣之止,與水朋比而相為體用者也。勢順形動者,龍勢順伏而
不反逆,局形活動而多盤旋,砂水鈎夾,回環重複,首尾無蔽,
始終有情,依法自可扡穴。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 山言垅也,勢雖險峻而其中複有不險之穴,但當求其止聚
融會處而葬之則善矣。蓋高垅之地,來勢高大,落勢雄壯,結
勢亦且(缺)急此(缺)之(缺)也,卻有一等以隴為體而得
支之情性者,大山翔舞垂下,及至平地變為支體,謂之下山水,
此陰中含陽也,若不識粘葬山麓莫不以前拖平地為ブ褥,豈知
其勢未住,兩邊界水随脈而行,平平隐伏,直至堂心,其脈始
盡。天寶經曰:“凡認脈情看住絕,水若行時脈不歇,歇時須
有小明堂,氣止水交方是穴。後面要金氣可乘,前頭要合水可
洩,若還鑿腦而鑿胸湊急傷龍匪融結。”此定穴之密語也。故
當求其砂水會處枕球而葬,陰者為強,固當縮下,奈何性緩,
要插上七八寸,急其緩性,名為湊交鬥煞,劉氏所謂擺緩則入
檐而湊球是也。苟執垅法、扡之則主敗絕。此又高隴之至難體
認者。 △乘其所來, 言生氣之所從來,因其來而知其止,故葬者得以乘之,不
使有分寸之違也。脈不離棺,棺不離脈,棺脈相就,剝花接木,
法當就化生腦上循脈看下,詳認雞迹蝦眼三文名字交牙滴斷,
或分十字,或不分十字,看他陰陽配與不配。及夫強弱、順逆、
急緩、生死、浮沉、虛實以定加減饒借,内接生氣,外揚穢氣,
内外符合,前後無蔽,始為真穴。一有不順,即花假矣。此乘
生氣之要訣也,下言乘金穴土義同。 △審其所廢, 謂入首廢壞真僞莫辨,故不得不詳加審察也。夫天真末喪
則定穴易為力,但乘其來即知其止。卻有一等,不幸為牛羊踐
踏,上破下崩,歲久年深,或種作開墾,或前人謬其旁圍牆
拜壇,不無晦蝕,或曾為居基,益低損高,或田家取土鋤掘戕
賊而大八字與金魚不可得而移易,但要龍真局正,水淨砂明,
當取前後左右四應證之心目,相度酌量開井無不得矣。蓋夫一
氣化生,支垅随К而成形質,今既廢壞,莫辨,故必于廢中審
之,則凡所謂陰陽、剛柔、急緩、生死、浮沉、虛實之理,無
不了然。既得其理,則倒杖之法亦因之而定焉。 △擇其所相, 謂審擇其所相輔于我者,法當于小八字下看兩肩,暗翊肩
高肩低以分陰陽作用,次視三分三合崎急平緩以别順逆饒減,
盡觀蟬翊之砂蝦須之水以定葬口界限,是皆左右之所相,苟失
其道,則有破腮翻鬥傷龍傷穴傷淺傷深之患,故不得不詳加審
擇也。下篇言相水印木義同。 △避其所害, 謂避去死氣以求生氣也。蓋穴中之氣有刑有德,裁剪得法
則為生氣,一失其道則為死氣,故不得不審而避之。何以言之
?避死挨生是也。如陽脈落穴,以陰為生,陽為死;陰脈落穴,
赤生,以陽為生陰為死。脈來邊厚邊還薄,以薄為生,厚為死。
雙脈一長一短,以短為生,長為死;一大一小,以小為生,大
為死;以秀嫩光淨圓厚湧動為生,枯老臃腫破碎直硬為死。又
或砂水之間反<喬亢>斜飛,直撞刺射,皆為形煞橫過之山,如
槍如刀尖利,順水可收拾為用者用之,可避去者避之,此則以
眼前之所見者而論之也。又程子謂五患,劉氏謂四惡,皆在所
當避也。 △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 上文所謂乘審擇避,全憑眼力之功,工力之具。趨全避缺,
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及夫穴
場一應作用裁剪放送之法皆是也。陳希夷先生曰:“聖人執其
樞機,秘其妙用,運于己心,行之于世,天命可移,神功可奪,
曆數可變也。道不虛行,存乎人耳。” △禍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呼吸中。”言應速
也。 禍福之感召,捷于影響,能乘能審,能擇能避,随其所感,
否則為兇應矣。大要在分别陰陽以為先務,有純陰純陽,邊陰
邊陽,上陽下陰,上陰下陽,陰交陽半,陽交陰半,強陽弱陰,
老陽嫩陰,各有作法。陰來則陽受,陽來則陰作。或入檐而鬥
球,或避球而湊檐。又有陽噓陰吸之不同。順中取逆,逆中取
順,情有蓋粘則正球順作,情在倚撞則架折逆受。假若陰脈,
落穴放棺饒過陰邊,借陽氣一噓其氣方生;陽脈落穴放棺饒過
陰邊,借陰氣一吸,其氣方成。所謂陽一噓而萬物生,陰一吸
而萬物成是也。苟不識裁剪放送之法,當噓而吸,當吸而噓,
宜順而逆,宜逆而順,及夫左右吞吐深淺,不知其訣,不能避
殺挨生,則生變為殺К,縱使高下無差,左右适宜,淺深合度,
猶且不免于禍,況未當于理者乎。古歌曰:若還差一指,如隔
萬重山。良有以也。 △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土色光潤,草木茂盛,為地之美。今童山角頑,土脈枯
槁,無發生沖和之氣,故不可葬。卻又有一等石山,文理溫潤,
光如卵殼,草木不可立根,自然不産,開井而得五色土穴者, 是又不可以童而棄之也。 △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 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山既鑿斷,則生氣隔絕,不
相接續,故不可葬。《青華秘髓》雲:“一息不來身是殼。”
亦是此意。然與自然跌斷者,則又不相侔矣。 △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高垅之地,何莫非石,所謂山勢原骨,骨即石也。石山行
度有何不可,惟融結之處不宜有石耳。夫石之當忌者,焦
而頑,麻燥而蘇或不受鋤掘,火焰飛揚,肅煞之氣,含煙帶黑,
為兇也。其餘縱使有石,但使體質脆嫩,文理溫潤,顔色鮮明,
則無不吉矣。又有奇形怪穴,隐于石間者,四畔皆石,于其中
有土穴,取去土盡,始可容棺。又有頑石鑿開而下有土穴,皆
可入選,是未可以石為嫌也。 △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 此言橫龍滔滔竟去,挽之不住,兩邊略有垂下,不過撓棹 而已。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過山無情,其勢未止,其形
未住,故不可葬。卻又有一等橫龍滴落正龍腰落,及夫斬關為
穴者,不同也。 △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 支龍行度,兄弟同完,雌雄并出,及其止也,城郭完密,
衆山翕集,方成吉穴。彼單山獨龍,孤露無情,故不可葬。卻
又有一等支龍,不生手足,一起一伏,金水行度,跌露平洋,
兩邊借外衛送為養蔭,及其止也,雌雄交度,大江拱朝或橫攔,
外陽遠接在乎缥缈之間,縱有陰砂,僅高一步,此又不可以孤
露而棄之也。何以言之?蓋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所以為貴也。 △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而消己福。 此複證五兇之不可用也。凡此是無所(缺)适足以腐骨爛
棺而已,主退敗少兇勞疾,久則歸于歇滅,可不慎哉!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其原自天。 此言上地龍之行度體段也,大頓小伏,藕斷絲連,謂之脫 卸。夫大地千百裡行龍,其何可窮乎?故遠若自天而來也。 △若水之波, 此言隐伏于平洋大坂之間,一望渺無涯際,層層級,級若
江面之水,微風蕩漾,則有輕波細紋,謂之行地水,微妙玄通,
吉在其中矣。 △若馬之馳, 原其起,若馬之奔騰,将欲止,如馬之及廄。 △其來若奔, 其來也,奔馳迅速,如使者之告捷。 △其止若屍, 其止也,若屍居不動,無複有去意。 △若懷萬寶而燕息, 衆山朝揖,萬水翕聚,如貴人燕安休息,珍(缺)富如萬
金,若攬而有也。 △若具萬善而潔齋, 明堂寬綽,池湖缭繞,左右前後,眼界不空,若貴人坐定,
珍馔畢陳,食前方丈也。 △若橐之鼓 橐乃無底囊,今煅者引風之具,即其類也。才經鼓動,其
氣即盛,言納氣之滿也。 △若器之貯, 如器之盛物,滿而不溢,言氣之止聚也。 △若龍若鸾,或騰或盤, 若龍之盤旋,鸾之飛騰,言其活動有蜿蜒翔舞之體段,無
破碎死蠢之形狀。 △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來勢如虎出深林,自幽而漸顯,氣象蹲踞而雄壯;止勢如
雁落平砂,自高而漸低,情意俯伏而馴順,氣象尊嚴,擁護綿
密,若萬乘之尊也。 △天光發新, 眼界軒豁,氣象爽麗,神怡性悅,一部精神悉皆收攝,而
納諸圹中。然而至理微妙,未易窺測,要令目系道存,心領意
會,非文字之可傳,口舌之可語也。中庸曰:人莫不飲食,鮮
能知味也。 △朝海拱辰, 如萬水之朝宗,衆星之拱極,枝葉之護花,朵廊庑之副廳
堂,非有使之然者,乃一氣感召,有如是之翕合也。易雲:水
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其斯之謂
欤。 △龍虎抱衛,主客相迎, 凡真龍落處,左回右抱,前朝後擁,所以成其形局也,未
有吉穴而無吉案,若龍虎抱衛而主客不相應,則為花假無疑。 △四勢朝明,五害不親, 四勢即龍虎主客也,貴乎趨揖朝拱端嚴而不欹側,明淨而
不模糊,情勢如此,烏有不吉。更欲不親五害,五害者,童斷
石獨過也。 △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此特指上地而言,十中有一(缺)泥以為說,則世間無全 地矣,非概論也。
海眼曰篇中形勢二字,義已了然,可見勢在龍而形在局,
非俗人之所謂喝形也。奈何卑鄙之說,易惑人心,須至锢蔽,
以訛傳訛,以盲誘盲,無益反害,莫此為甚。總之道理原屬廣
大精微,古聖先賢原為格物緻知窮理盡性大學問,今人隻作籠
利想,故不得不以術行耳。匪直今人之術不及古人,今人之用
心先不及古人之存心矣,奈何。 外篇 △夫重岡疊阜,群垅衆支,當擇其特。 聖人之于民類,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亦類也。
重風并出群阜,攢頭須擇其毛骨奇秀、神氣俊雅之異于衆者為
正也。 △大則特小,小則特大。 衆山俱小取其大,衆山俱大取其小。 △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參形雜勢,言真僞之不分;主客同情,言汝我之莫辨。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伏者隐伏,峙者隆峙,此言支垅行度體段之不同。 △支垅之止,平夷如掌。 支垅葬法雖有不同,然其止處悉皆如掌之平,倒杖口訣曰
:斷續續斷氣受于坦,起伏伏起氣受于平。李淳風曰:來不來
坦中裁,住不住平中取。亦曰:來來來,堆堆堆,慢中取,坦
中裁。皆如掌之義也。 △故支葬其巅,垅葬其麓。 支葬其巅,緩而急之也,垅葬其麓,急而緩之也。金牛雲
:緩處何妨安絕頂,急時不怕葬深泥。 △蔔支如首,蔔垅如足。 所謂如首如足,亦即巅麓之義,謂欲求其如首如足也。 △形氣不經,氣脫如逐。 支垅之葬随其形勢,莫不各有常度,不經則不合常度,或
葬垅于巅首,葬支于麓足,則生氣脫散,如馳逐也。 △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
侯虜有間。 支垅固亦易辨,奈有似支之垅,似垅之支,支來而垅止,
垅來而支止。或垅變為支而複為垅,支變為垅而複為支,或以
支為壇垛而行垅于上,以垅為壇垛而行支于上,複有垅内而支
外,支内而垅外者,又有強支弱垅,急支緩垅,欹支平垅,隆
支隐垅,石支土垅,老支嫩垅,偏支正垅,全支半垅,以及夫
非支非垅之不可辨者。然其中有奇有正,有經有權,自非明師
耳提面命,則眩目惑心,莫能别也。倘支垅互用,首足倒施,
其禍立至。今之葬者,支垅不能别,可無誤乎?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此言穴中證應之玄微也。金亦生氣之異名言,即其尖圓之
所止也。相水者,言金魚界合相輔于左右也。穴土者,土即中
央之義,謂穴于至中取中和之氣,即葬口是也。印木即兩邊蟬
翊之砂夾主蝦須之水以界穴也。神寶經曰:三合三分見穴土乘
金之義,兩片兩翊察相水印木之情。蓋亦神明其義耳。又有所
謂水底眼,剪刀交,水裡坐,水裡卧,明暗股,明暗球,長短
翊,長短水,蝸窟蛤尖,交金界玉,雞胸鸠尾,壽帶孩衿,筻
口鳥迹,生龜死鼈,眠幹就濕,割腳淋頭,明陽暗陰,陽落陰
出,羅紋土宿,十字天心撲面水底,浮大口出小口,水過山不
過橋,流水不流兩片牛,角砂一滴蟹眼水,舌尖堪下莫傷唇,
齒罅可扡休近骨,虛檐兩過聲猶滴,古鼎煙消氣尚浮。其名類
不一,莫可殚舉。其言隐括,自非明師耳提面命,逐一指示,
卒難通曉。 △外藏八風,内秘五行。 四維四正,完密而無空缺,既無風路,則五行之生氣自然
秘于其内而凝結矣。 △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天有一星,地有一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葬得其所,
則天星垂光而下照,地德柔順而上載也。 △陰陽沖和,五上四備。 物無陰陽,違天背原,孤陽不生,獨陰不成,二五感化乃
能沖和,沖和之處,則必有五色異土以應之。言四備者,不取
于黑,又曰沖和之處,陰氣寒至此而溫,陽氣熱至此而涼,溫
涼之氣是為沖和。 △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阙,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
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目力之巧,則能趨全避阙,工力之具,則能增高益下。大
凡作用之法,随宜料理,千變萬化,本無定方,全在人之心目
靈巧,以類度類觸而長之,則玄功可以盜天地之機,通陰陽之
理,奪造化之權。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 星岚插漢ㄢ天而下若萬馬奔馳而來也。 △形如負□,有垅中峙法葬其止。 萬物負陰而抱陽,故凡背後不可無屏障以蔽之,如人之肩
背最畏賊風,則易于成疾,坐穴亦然。真龍穿障受幕結成形局,
玄武中峙,依倚屏障以固背氣,此立穴之大概也,然又當求其
止聚處而葬之,則無不吉矣。 △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之藏。 勢欲止聚,形欲軒昂,前有攔截之,水後有樂托之山,形
局既就,則真龍藏蓄于此矣。 △鼻颡吉昌角目滅亡耳,緻侯王唇死兵傷。 此以龍首為喻,而取穴非謂真有鼻颡角目也。但鼻頭以喻
中正,故吉,角目偏斜而又角硬孤露不受穴,故兇。耳言深
曲,唇言淺薄,所以有侯王兵傷之别。 △宛而中蓄謂之龍腹,其臍深曲,必後世福,傷其胸肋, 朝穴暮哭。 宛,宛之中若有所蓄者,龍之腹也,況又深曲如臍,豈有
不吉。若葬非其道,傷其胸者,必遇石而帶黑暈,傷肋則乾操
如聚粟,或上緊下虛,鋤之如刮肉。朝穴暮哭者,言其應之速
也,可不慎哉。 △夫外氣所以聚内氣,過水所以止來龍。 外氣者,橫過之水,内氣者,來龍之氣,此即外氣橫形内
氣止生之謂也。 △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内氣,散于地中,經曰:
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千尺言來勢之遠也,宛委者宛轉委曲而馴順,頓息者頓挫
止息而融結也。若陰陽不交,界合不明,後無橫水以攔截,則
土中之生氣散漫而無收拾矣,葬之适足以腐骨。 △夫噫氣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
前曠後折,生氣散于飄風。經曰:騰陋之穴,敗椁之藏也。 天地之氣,噫則為風,最能飄散生氣,故必藉前後左右衛
護區穴,而後能融結也。若堂局雖有入首,疊疊之阜卻緣左空
右缺,前曠後凹,地之融結,悉為風所蕩散,則生氣不能蓄聚,
垅之浮氣升騰于上,支之沉氣陋洩于下矣。葬之無益于存亡,
适足以腐敗棺椁而已。 △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 石山土穴,欲得似石非石之土,細膩豐腴,堅實潤滋,文
理如裁肪也。土山石穴,必得似土非土之石,脆嫩鮮明,光澤
晶瑩,體質如切玉也。五氣行乎地中,金氣凝則白木氣凝,則
青火赤土黃皆吉,唯水黑則兇。五行以黃為土色,故亦以純色
為吉。又紅黃相兼,鮮明者尤美,間白亦佳,青則不宜多見,
以近于黑色也。枝垅千變萬化,高低深淺結作各異,唯穴中生
氣聚結,孕育奇秀而為五色者,則無有不吉也。言五色者特舉
其大綱耳。土山石穴,亦有如金如玉者,或如象牙、龍眼、珊
瑚、琥珀、瑪瑙、車渠、朱砂、紫粉花、細石膏、水晶、雲母、
禹餘種石、中黃、紫石英之類,及石中有鎖子文、槟榔文,或
點點雜出而具五色者,皆脫嫩溫潤似石而非石也。石山土穴,
亦有所謂龍肝鳳髓,猩血蟹膏,散玉滴金,關紉縷翠,柳金黃
秋恭褐之類,及有異文層沓如花樣者,或異色鮮明如錦繡者,
皆堅實光潤似土而非土也,即為得生氣矣,否則非真穴也。至
若活物神異,固嘗聞之,然有亦能漏洩龍氣,大非吉地之宜,
有高明者宜以鑒之。 △夫幹如聚粟, 土無氣脈,上緊下虛,焦白之土,麻黑之砂,括燥松散,
鋤之如聚粟也。 △濕如□肉, 淤濕軟爛,鋤之如腐肉,不任刀也。 △水泉砂礫, 地氣虛浮,腠理不密,如濾篾,如灰囊,内藏氣濕之水,
外滲天雨之水也。 △皆為兇宅, 已上皆兇葬之,則存亡無益,适足以腐骨敗椁(缺)而已。 △夫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 此言前後左右之四獸,皆自立穴處言之。 △玄武垂頭, 垂頭言自主峰漸漸而下,如欲受人之葬也。受穴之處,澆
水不流,置坐可安,始合垂頭格也。若注水即傾,立足不住,
即為鬥瀉之地。精華髓雲人眠山上龍方住,水注堂心穴自安,
亦其義也。 △朱雀翔舞, 前山聲扳端特活動,秀麗朝揖而有情也。 △青龍蜿蜒, 左山活軟寬淨,展掌而情意婉順也。若反<喬亢>崛強,突 兀僵硬,則非所謂蜿蜒矣。 △白虎馴□, 馴善也,如人家蓄犬馴,擾而不緻有噬主之患也。ぽ者,
低頭俯伏之義,言柔順而無蹲踞之兇也。明堂經雲:龍蟠卧而
不驚,是為吉形;虎怒蹲視昂頭不平,胸機中藏。又曰:白虎
彎彎,光淨土山,<角昆>如卧角,圓如合環,虎具此形,乃得
其真。半低半昂,頭高尾藏,有缺有陷,折腰斷梁,虎有此形,
兇禍災殃。 △形勢反此法當破死。 四獸各有本然之體段,反此則不吉矣。 △故虎蹲謂之銜屍, 右山勢蹲昂頭視穴,如欲銜噬,冢中之屍也。 △龍踞謂之嫉主, 左山形踞不肯降伏,回頭斜視,如有嫉妒之情,世俗多言
龍昂虎伏,蓋亦傳習之誤,昂當作降,大概龍虎俱以馴ぽ俯伏
為吉。 △玄武不垂者拒屍, 主山高昂頭不垂伏,如不肯受人之葬而拒之也。 △朱雀不舞者騰去, 前山反背無情,上正下斜,順水擺竄,不肯盤旋朝穴,若
欲飛騰而去也。 △夫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迹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 此言平洋大地,左右無山以為龍虎,止有高田勾夾,故當
求岡阜之來蹤、土迹于隐隐隆隆之中,最要寬展,如人之肘臂
腕肉有情,明堂(缺)夷自為局垣,一龍一虎,如規之圓,言
其形如步武,旋轉自然,團簇環抱而恬軟也。 △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水在明堂,以其位乎前,故亦名朱雀,若池湖淵潭,則以
澄清瑩淨為可喜,江河溪澗則以屈曲之玄為有情,倘廉劫箭割
湍激悲泣,則為兇矣。由是觀之,雖水之取用不同,關系乎形
勢之美惡則一也。蓋有是形則有是應,故子孫之衰旺亦随之相
感之理也。别有一般咚咚如擂鼓聲者,得之反吉,又非湍激悲
泣之比。 △朱雀源于生氣。 氣為水母,有氣斯有水,原其所始,水之流行,實生氣之
所為也,生氣升而為雲降而為雨,山川妙用,流行變化,勢若
循環,無有窮已,是故山之與水,當相體用,不可須臾離也。 △派于未盛,朝于大旺。 派者水之分也,朝者水之合也,夫水之行,初分懸溜,始
于一線之微,此水之未盛也。小流合大流,乃漸遠而漸多,而
至于會流總潴者,此水之大旺也。蓋水之會由山之止,山之始
乃水之起,能知水之大會,則知山之大盡,推其所始,究其所 終,離其所分,合其所聚,置之心目之間,胸臆之内,總而思
之,則大小無從而逃,地理可貫而盡矣。若夫禹貢之載九州,
其大要則系于随山浴川之四字,如導氵允水導河導漾之類,皆
水之未盛也,如入于江入于河入于海者,皆水之大旺也,以其
大勢言之,則山川之起于西北,自一而生萬也;水之聚于東南,
合萬而歸一也。禹貢舉天下之大者而言之,則始于近而終于遠,
自一裡而至十裡,由十裡而至于足迹之所能及。推其山之起止,
究其水之分合,是成小禹貢也。 △澤其相衰流于囚謝。 澤謂陂,澤詩彼澤之陂,注雲:水所鐘聚也,水既溺蓄,
停則止水勢已煞故曰:衰流。于囚謝者,水盈科而進則其這者
已為修波故曰謝。 △以返不絕。 山之氣運随水而行,凡遇吉兇形勢若遠、若近,無不随感
而應。然水之行也,不欲斜飛,直撺反背無情,要得衆砂節節
欄截之,玄屈曲有情而成不絕之運化也。 △法每一折潴而後瀉。 此言水之去勢,每于屈折處要有潴蓄。然亦不必盡泥。穴
前但得一水,則亦可謂之潴矣。善于作用者,穴前元辰直長,
法以穴中溝頭水論潴瀉,每折中作鬥既潴而後瀉去可救。初年
無患,此亦是奪神功之妙也。 △洋洋悠悠,顧我欲留。 此言水之去勢悠洋眷戀,有不忍遽去之情,顧我而欲留也。 △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源深流長,不知其來。砂攔局密,不見其去。 △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而财。” 山來者,衆山攢集。水回者,群流環會,此富貴壽考之穴
也。 △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山囚明堂,逼塞不寬舒也。水流元辰直溜,不萦纡也。生
旺系乎形,應地理之法,不過山水向背為緊,向則為吉,背則
為兇。故向坐有法,當取之于應照。水路有法,當求之于曲折,
他無與焉。 雜篇 △占山之法,以勢為難,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言闊遠,形言淺近。然有大山、
大勢、大地、大形,則當大作規模,高擡望眼,而後可以求之
也。勢有隐顯,或去山勢從東趨形,從西結勢,由左來穴,自
右出勢。又有佯詐,穴亦有花假,此所以為最難也。其次莫如
形,有一、二裡為一形,此形之大者也。有隻就局内結為蜂、
蝶、蛙、蛤之類,此形之小者也。鵝鳳相肖,獅虎相類。形若
不真,穴何由拟?故形亦為難也。又其次莫如方,方者方位之
說。謂某山來合坐依某方向之類是也。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此下言真龍降勢之大略。可總括天下山岚之行度。若欲逐
一分類,則反包括不盡矣。其葬王者,言其貴也,不得拘之。 △勢如巨浪,重峰疊嶂,千乖之葬。 峰巒層踏如洪波,巨浪奔湧而來,當出千乘之貴。 △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 星岚撐漢踏術而下,如龍之降也。及至歇處,山如雲擁,
水似帶蟠,烏得不貴? △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 真龍降勢,層層踏踏,如人家之重屋疊架,所以為貴也。 △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亡家國。 橫竄直插,行度畏縮而不條暢,死硬而不委蛇,故葬者,
家亡國滅。 △勢如矛戈,兵死形囚。 尖利如矛葉,直硬如槍杆,故子孫多死于兇橫非命。 △勢如流水,生人皆鬼。 順瀉直流去,無禁止之情,此遊漫之龍也。葬之者,主少
亡客死。 △形如負□,有垅中峙,法葬其止,王候崛起。 凡結穴之處,負陰抱陽,前親後倚,此總相立穴之大情也。
負形如禦屏壁立崎急不可扡,穴法當立于平地,須龍貴朝真,
而後可不謂負,便能如是之貴也。 △形如燕窠,法葬具曲,胙土分茅。 燕窠多于山腰龍虎包裹,自成形局,入穴不見孤露,所以
為貴。 △形如側壘,後崗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 穴形偃詐如聖之側,玄武來上,前朝後應,委曲周回。法
當就聖口扡之,主三公九卿之貴。 △形如覆斧,其峰可富。 覆斧如五星中所謂覆金也。唯挨金下水穴,今言形如覆斧,
則合葬麓,陰龍而陽穴也。若葬于巅,乃是以陰挨陰,不幾于
獨陰不成之義乎?近來世俗正坐此病,無不葬垅于峰也,固有
照天蠟燭及貫頂法,多葬山嶺。亦須有天然成穴方可下。 △形如植冠,永昌且歡。 植冠,言其形穴之尊嚴也。後仰前倚,壁立崎急,宜阡緩
中。 △形如投算,百事昏亂。 山形如算橫直亂投,故兇。 △形如亂衣,妒女淫妻。 山形剝落破碎如亂衣之不整,故淫亂。 △形如灰囊,災舍焚倉。 大抵即《内篇》水泉砂礫之意,言生氣不蓄之穴,得雨暫
濕,雨止即幹,如湯之淋灰,故兇。 △形如覆舟,女病男囚。 橫崗無脈,中央四ㄨ,無穴可扡,葬之則男女不利。 △形如橫幾,子絕孫死。 玄武縮頭入首,無脈穴何可扡。然有得幾之正形者,乃水
之所變,故出文章科第,世有盧相公祖、楊神童祖、方太監祖, 皆葬幾形,蓋未可以其兇而棄之也。 △形如卧劍,誅夷□僭。 形狹而長,首脫而瘠,純石剝落,文理枯燥,故兇。然有
劍形而出貴者。如石使相祖、曾文遄下托手穴是也。 △形如仰刀,兇禍伏逃。 形如魚之□鬣無肥厚氣象,故兇。 △牛卧馬馳,鸾舞鳳飛。 此言各得其本性而應形真。 △□蛇委蛇, 委蛇則為活蛇,故吉。直硬為死,則兇。 △鼋龜魚鼈,以水别之。 四者皆水族,故以近水而應形真。 △牛富鳳貴。 牛出于土星,故富。鳳出于木星,故貴。 △□蛇兇危。 蛇心險,有毒,故多兇。遇蛙、蛤則貪婪,而為小人。蓋
蛇之所陷也。逢蜈蚣、金龜、鸠鳥則畏謹而為君子。乃欲陷于
蛇也。古今阡蛇形地者何限,豈可例以兇危而不用乎? △形類百動,葬者非宜。四應前桉,法同忌之。 形勢止伏如屍,居之不動方可扡穴。若有不定,豈可用乎
?非惟主山,但目前所見飛定擺竄,于我無情者,悉當忌之。 △夫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兇。勢吉形兇,百(
缺)一。勢兇形吉,禍不旋日。 形、勢二者皆以止伏為順,飛走、擺竄為逆。順則吉,逆
則兇。勢吉形兇尤可希一日之福。若勢兇形吉則禍不待終日,
極言應之逮也。 △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寅、申、巳、亥,四勢也。
震、離、坎、兌、乾、坤、艮、巽,八方也。 若但言地有四勢,隻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而已。氣
促八方,隻有四正、四隅而已。兩句下證之以寅、申、巳、亥、
震、離、坎、乾、坤、艮、巽之說,則當以方位解之。四勢為
四長生,如火生寅,水生申,金、木生于已、亥是也。八方為
八卦。東方震、艮,南巽、離,西方坤、兌,北乾、坎是也。
又有所謂六秀、六貴分金,三十吉龍并十六貴龍等說,皆原于
此,是星卦之所由興也。 △是故四勢之山生八方之龍,四勢行龍,八方施生,一得
其宅吉慶榮貴。 四勢者,陳石壁所謂五行生氣之地。八方,八卦方也。八
龍不能自生,要得寅、申、巳亥五行之生氣,而後能旋生也。
其大意言八方之龍要從長生位上得來則吉。假如震龍屬木,長
生于亥,要必自亥位發始,即為生氣之地。或從亥上經過,亦
是。餘可類推。但此之生氣與《内外篇》之言生氣不同。 △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遠近。 土圭所以辨方正位,其制見于《周禮》。玉尺所以度量遠
近,其數生于黃鐘。今台司度日影以定候,多用此制也。 △夫葬乾者,勢欲起伏而長,形欲潤厚而方。葬坤者,勢
欲運辰而不傾,形欲廣厚而長平。葬艮者,勢欲委蛇而順,形
欲高峙而峻。葬巽者,勢欲峻而秀,形欲銳而雄。葬震者,勢
欲緩而起,形欲聳而峨。葬離者,勢欲馳而窮,形欲起而崇。
葬兌者,勢欲天來而坡垂,形欲方廣而平夷。葬坎者,勢欲曲
折而長,形欲秀直而昂。 此言八卦之山必欲合如是之形勢,然後為吉。夫天下山川
行度千變萬化,豈有一定之理哉!何者不欲起伏而長、闊厚而
方,甯獨乾之一山如是哉!此隻言其大概耳!是以形勢為上,
而方位次之,必欲如此,又何異于刻舟求劍者乎?(缺)存之
以俟參考。 △蓋穴有三吉,葬直六兇,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天光地德前見。 △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神,吉神。鬼,兇煞。朔,謂幾月、日、時。言藏神合乎
吉朔也。神迎鬼避,得吉年月也。 △陰陽沖合,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解見前。 △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 此言葬日不得方向、年月之通利。 △力小圖大為三兇。 生人福力淺薄,而欲圖王侯之地,是不量力度德也。然此
亦不可泥。 △憑福恃勢為四兇。 憑見在之福,恃當今之勢,富貴之家自謂常如今日,而不
深慮,有父母之喪者不思盡力以求宜隐之地,但苟焉窀變而已,
正程子之所謂“唯欲掩其目之不見,反以陰陽之理為無足。”(
缺)可勝道哉!《魏志》管辂遇征東将軍毋丘儉之墓,歎曰:
“松柏雖茂,無形可文。碑說雖美,無後可守。玄武垂頭,青
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泣。四危已備,去當滅族。”後果
如其言。又《左氏春秋傳》會文公十三年,邾文公蔔遷于繹,
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為?”公曰:“命在養民。民
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焉。五月,公果卒。然固有數
焉,而陰陽之理亦有所定矣。 △僭上逼下為五兇 僭上言庶人墳墓不得如大官制度,貧家行喪不得效富室眩
耀,及不得作無益華靡。亡者無益,存者招禍。逼下為儉不中
禮,怪吝鄙澀,父母墳墓不肯即時盡作用之法,因循苟且,緻
生兇變。作用者?謂如作明堂、通水道及夫截龐去滞、增高益
下、陣水蔽風之類,皆是也。 △變應怪見為六兇。 上言天時人事不能全美。或有吉地吉穴、主人濡滞不葬,
或是非争競而害成,或貧病兼憂而不能舉,或明師老死不複再
來,或停喪久遠而兵火不測,或子孫參差而人事不齊,或官事
牢獄而不複可為,或日怠日忘、竟成棄置,或全家絕滅、同歸
暴露,是皆因葬不即舉而變見多端也。嗚呼!為人者,可不凜
凜然而知戒謹乎哉! △《經》曰:“穴吉葬兇,與棄屍同。” 言形勢雖吉而葬不得穴,或葬已得穴而不知深淺之度,皆
與委而棄之者何以異哉!《錦囊》一書,其大概專以生氣為主,
即太極為之體也。其次分為枝垅,即陰陽為之用也。又其次曰
風水,曰止聚,曰形勢,曰骨脈。又其次則驗文理之秀異,明
作用之利宜。學者當熟讀玩味,則知景純之心法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