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丨雲晴
學員提問
錢利老師好!我兒子14歲,去年狀況差時發燒,胸悶,厭學。通過他爸爸和我的學習,孩子這些狀況沒有了。但是,我發現孩子有些迷戀電子産品。每天下午放學後寫作業,估計寫半小時就要拿手機。理由是聽英語、聽網課,最後都要一個晚上才會把手機交回來。我若不給,就開始有情緒,跟我對抗。對抗厲害時,門框都弄掉了。我認為孩子是有進步的,從向内攻擊自己,轉移到電子産品了。麻煩老師幫我厘清一下,謝謝老師。
導師答疑
你覺得孩子是有進步的,接納他,特别好!我看到你說孩子迷戀電子産品,什麼叫做迷戀呢?有的時候,我們隻需要看到自己對孩子貼得标簽是什麼?
迷戀指的是怎麼也拿不下來了,其他什麼都做不了,不想做了,隻拿一個東西,這可能叫做迷戀。很多爸爸媽媽都有一個執念,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必須馬上做作業。可是一個人内在能量的變化,長到一輩子,短到一年、一個月、哪怕是一天,都是起起落落在變化的。
一個人什麼時候能量低?往往是在孩子放學的時候,我們下班回家的時候,能量是最低的。當孩子能量處在最低的狀态中,你很想把他提溜起來,馬上開始寫作業,這樣就違背了一個生命内在能量流動的規律。真正上懂課程的爸爸媽媽,允許孩子回來先混沌一下,先休養生息半個小時,恢複一下精力,再坐下來做作業。這個時候,孩子的狀态就不是消耗的。
我觀察到非常多的家長,在孩子能量還很低的情況下,一直想把他提溜起來,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你才可以怎麼樣怎麼樣……青春期的男孩兒,手機、電子産品用多長時間,半小時還是一小時?自己的手機都沒有自主權,都需要媽媽來管,你想那個孩子苦不苦呢?
所以,我猜他多半的精力,都用在了和你對抗上。當他坐下來寫作業時,第一的任務已經不是作業,而是如何和你互動。
比如,一回到家:
孩子:媽媽,我想玩手機。
你說:十分鐘。
他說:半小時,我想玩一會兒再做作業。
你說:馬上停下來寫作業。
這樣的互動,帶給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孩子會産生大量的情緒。他坐下來的時候,面對的第一任務不是作業,而是消化“他不能自己做主的”這種情緒。
養育孩子最終要去的方向是:
如何讓孩子自我負責,讓他對他的生命有一種掌控感。這是你要去修的功課。
有很多的孩子(完形二代),爸爸媽媽上完課以後,孩子真的是自由的,自我負責的。回到家以後想要先玩,自己管理好。遊戲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什麼時候學,學多少都是孩子自己負責。你家孩子初二了,這已經不是媽媽管的時候了,該是孩子自我負責的時候。當然,不是馬上放手,你始終都要去走通初級班我們所講的完形成長環,把孩子生命的掌控權交給孩子。
為什麼我們不敢讓孩子自己掌控呢?因為我們覺得孩子的察覺力還不夠。協助孩子提升察覺力,把自我選擇的權利交還給他,讓孩子自我負責,在自我負責中增長生命智慧。
那怎麼樣才能協助孩子走通這個循環呢?媽媽先走通這個循環,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帶着你的察覺,真正地、慢慢地把這個主權交回給孩子。
初二的孩子,男孩兒,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的能量不斷蓬勃,而這個時候媽媽任何的管理,都是把他的自我往下壓,當你每一次往下壓,他一定要擡頭,所以他就跟你對抗。好好的調整自己的狀态,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到管理孩子的身上。讓自己真正做到穩定有愛的狀态。
答疑| 錢利(完形教育資深導師)整理 | 美瓊(迪揚主創團成員)審稿 | 萬紫千紅 & 琳珂(迪揚主創團成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