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的平津戰役,最著名的、也是軍迷們比較熟悉和津津樂道的戰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新保安戰役,一個是天津戰役。普遍認為這兩場戰役一打,起家的王牌35軍被團滅,固若金湯的天津城29小時被攻克,才導緻傅作義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才不得不真正坐下來與我進行和談。
實際上,影響傅作義心理的并不隻這兩次戰役。在新保安戰役結束前和結束後的兩次戰役,即消滅安春山的104軍的作戰,以及張家口戰役,這兩次作戰同樣也很重要。
傅作義
本來,安春山的104軍,是按照傅作義的命令,從懷來方向馳援新保安,準備救援郭景雲的35軍撤回北平。但沒想到的是非但沒有救成,反而後路被程子華的東野先遣兵團的部隊給抄掉了。安春山也是久經戰陣之人,一看這樣打下去,郭景雲不但救不成,自己也很可能被粘在新保安直至一起被團滅。于是,他顧不得35軍,決定先行回撤北平。但即使是這樣,104軍還是沒有逃脫東野先遣兵團部隊的兜擊。
關鍵是與35軍在新保安的負隅頑抗死守不同,104軍是在向北平回撤的運動中被我兜擊,沒打個一兩天便被團滅。要知道,安春山的104軍是僅次于郭景雲的35軍,也是傅作義的嫡系部隊。特别是這支部隊過去跟随傅作義打仗時,并不含糊,也出了不少風頭。但這次,在與東野先遣兵團部隊作戰中,根本不堪一擊,三下五除二便被吃掉。
無疑,104軍這樣快被全殲,對傅作義的心理震撼肯定是小不了的。
第一王牌35軍被圍新保安,被團滅隻是時間問題。第二王牌104軍更是敗得一塌糊塗。這使得傅作義在接下來的戰事處置應對中越來越錯亂。毛澤東主席在一封電報中便明确地提到了傅作義的這一點。
郭景雲最初被圍時,曾自信地認為傅作義無論如何不會不管35軍。最終,郭景雲在臨死前不得不發出了“傅老總也不管35軍的哀歎”。安春山在最後請示傅作義是繼續救援郭景雲,還是回撤北平時,傅作義告知安春山“自己看着辦”。這些都是傅作義心理和指揮錯亂的一個鮮明的佐證。
安春山
及至35軍徹底被殲時,在張家口的撤與守的問題上,傅作義終于下決心要兵團司令孫蘭峰撤離張家口。然而,回過頭來看,這一命令更是緻命的錯誤。以孫蘭峰兵團五六萬人守衛張家口,楊成武的三兵團要想打下張家口,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至少要費不少時日。然而,新保安一敗,張家口在倉促慌亂中向歸綏方向撤逃,可以說是未戰先亂、未戰先敗。最終結果是,孫蘭峰兵團五六萬人一兩天便被楊成武兵團在運動中給團滅。
盡管傅作義集團有五十萬之衆,但真正屬于他的嫡系部隊并沒多少,大頭還是李文兵團、石覺兵團的中央軍。而傅作義的嫡系部隊,最大的一坨便是張家口的孫蘭峰兵團。該兵團不僅含有袁慶榮的105軍,還有傅系的幾個騎兵旅及鐵甲車大隊。然而,張家口一役,傅作義的的這些嫡系部隊一兩天便被消滅,這太使他意外和悲催了。
實際上,此時,傅作義的心理支撐基本上被打破。盡管還有天津的陳長捷在做最後的支撐。
回過頭來看,安春山的104軍被殲,張家口的孫蘭峰兵團被團滅,這兩戰在戰史中提及的并不多,影視和文學題材作品也鮮有全面的反映和體現,但不得不說,這兩戰在平津戰役的整個作戰體系和環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安春山和孫蘭峰都是傅作義的嫡系愛将,這些部隊都是傅作義的起家資本和賴以支撐。他們的被殲,進一步摧毀了傅作義的心理防線,進一步加快推動了北平和談的進程。這一點,我們在研究平津戰役戰史時,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與定位。
孫蘭峰
主要參考文獻:《平津戰役》《平津戰役:原國民黨高級将領的戰場記憶》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