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愛情筆記》:簡單的愛情故事,深刻的哲理思考,道出愛情的真谛

開篇明義,《愛情筆記》是英國作者阿蘭·德波頓的一本愛情小說。這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說,精彩并不僅僅是故事本身,而在于作者怎樣機敏、智慧地用曆史、哲學、宗教、心理學闡述愛情這一古老的、永恒的話題,使讀者閱讀後有許多欣喜的發現。

既然是一本小說,當然會有小說該有的故事情節,但《愛情筆記》的情節卻很簡單,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現代城市白領的愛情故事。

《愛情筆記》裡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一個年輕的建築設計師,在一次英國航空公司的航班上,結識了他的鄰座,一個年輕的女平面設計師克洛艾。當他們在機場的海關出口處分手的時候,建築師已經愛上了平面設計師。他們一見鐘情,過起了同居生活,但他們常為生活一些瑣事發生争吵,但又總能言歸于好。

最後,克洛艾移情别戀,愛上了建築師的同事,一個有才華的美國設計師。這位建築師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消沉,期間曾一度試圖服用安眠藥了解一生,但又放棄了這一荒謬的想法。

在小說結束時,他因為去參加一次晚會,在晚會上結識了蕾切爾。她接受了跟他下周共進晚餐的邀請。《愛情筆記》這部書的故事情節就這樣戛然而止,也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話說回來,真正讓讀者感興趣的并不是《愛情筆記》故事情節,書中的哲理性的思考反而是是引人入勝的地方。換句話說,德波頓的這部小說與其說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更多的是思索。他對愛情的各個階段、多個方面作了看似玩笑有很嚴肅的分析。

通常的小說是以寫人叙事為主,并以人物、事件的沖突為線索而展開。但在《愛情筆記》中,德波頓選擇了摒棄傳統的小說寫作手法,以其特有的視角與創新的後現代筆法塑造了一對現代都市戀人,并把讀者引入他們的精神領域,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思考空間。

不同于一般的愛情小說,在《愛情筆記》中,德波頓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描寫兩人的愛情細節,他的與衆不同在于把對現代愛情各階段的一系列的哲理思考和平淡的故事融合起來。他将黑色幽默式的細節描寫、數學式的理性分析、對現代愛情的哲思及對愛情本質的獨到融合進小說中,并呈現在讀者眼前。

比如在寫到主人公與克洛艾在飛機上邂逅心儀時,德波頓為主人公對克洛艾的一見鐘情找出一系列的理由,把二者的相識歸于命定:“我們都出生在雙數年份的同一個月的午夜前後;我們都學過豎笛;我們都會在陽光下打噴嚏;甚至我們的書架上都有同一版本同名小說。”

德波頓一本正經地認為這是二者命定的因素,調侃之意躍然紙上,讓讀者感到輕松而好笑。就在讀者還沉浸在“愛情宿命論”的分析中,德波頓筆鋒一轉,用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生活細節佐證他的愛情哲理,同時也把讀者從抽象思維中帶入具體的現實生活。

調侃式細節描寫使得德波頓的愛情哲理格外醒目,時刻刺激着讀者的閱讀欲望。比如主人公在克洛艾移情别戀後,選擇自殺的這一細節就被作者描寫得十分精彩,他因失戀決定讓“一堆阿司匹林、維他命、安眠藥,以及幾杯止咳糖漿和威士忌”結束我的生命。

在吞完藥片之後,主人公才知道那是維C泡騰片。更能讓讀者領略德波頓的冷面滑稽的是誤服維C泡騰片之後的細節描寫:“橘黃色的泡泡不斷從嘴裡冒出來,一遇到空氣就爆裂了。”展示給讀者的不僅是一幅不斷破滅的泡泡的畫面,更讓讀者領會這場鬧劇的搞笑。主人公的自殺鬧劇最終以失敗收場。

德波頓戲谑式的描寫用意是一目了然的:為所謂的愛情,珍貴的生命就由幾個不值錢的藥片來踐踏。這種戲谑的細節描寫正是德波頓提醒讀者正視生命價值的獨特方式,并嘲諷現代青年對愛情的盲目和對生命的不尊重。那種認為“隻有通過自我毀滅……才能告訴一個厭倦悲劇的世界:愛情無比莊嚴”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

德伯頓的哲思是感性的,但又是理智的。數字分析是《愛情筆記》的又一特色。在小說創作中德波頓引入了概率分析。比如在英國航空公司的航班上的邂逅,就引發出了叙事者關于“愛情宿命論”的思考:當我們身陷愛情時,我們都以為自己所愛的對象是如此特殊,以緻我們認為冥冥之中一定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安排我們的相遇。

而事實是,在把男女主人公的邂逅歸咎于是“充滿古典和神秘氣息”之後,德伯頓又對愛情的緣由進行了十分理性的思考。

還有一點,正是因為德波頓在小說創作中應用了各式的圖表、句子組合等,《愛情筆記》還被譽為“思想的小說式圖解”。

在計算男女主人公邂逅的可能性的過程中,德波頓一本正經的概率計算證明:售票處的計算機把“他”和克洛艾安排在這天早晨的同一趟航班上相鄰而坐的概率幾乎為零(5840.821分之1)。正是在這種地方,德波頓顯示出他的冷面滑稽,或者說是黑色幽默。

因此,德波頓認為:小說裡兩位主人公的邂逅完全于偶然,并沒什麼命定的因素在那裡;可是人總喜歡自欺欺人,認為是命中注定;而當愛情消失時,又把原先有關姻緣注定的種種胡思亂想忘于腦後。

正因為“愛情宿命論”的毫無根據可言,作者寫出了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論斷:“我們先有愛的需要,然後再愛一個特定的人。”這對浪漫愛情顯然是一大打擊。

在這個問題的讨論中,德波頓回到了柏拉圖與康德在西方的美學傳統中要讨論這個問題,似乎不得不回到這兩位哲學家那裡去。柏拉圖認為:我們之所以認為一個人美,是因為她(他)在某些地方符合美的理念。

德波頓顯然同意康德的意見。這就造成了一個“自我确認的循環”:我愛某人,因為我覺得她(他)美;我覺得她(他)美,因為我愛她(他)。這更說明了愛情的毫無道理。

普通的愛情問題一經德波頓的哲理分析變得有理有據,使讀者更深刻認識愛情的本質。德波頓的愛情哲理貫穿這部小說始終,賦予小說豐厚的哲學深度。失戀所帶來的痛苦在德波頓看來卻富含哲理。他認為失戀一方難逃“心理宿命論”的左右,把失戀的原因甩歸咎于生活中随意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失戀者往往會有一次期盼命運,又一次感覺愛情源泉的神聖本質。通過對失戀階段的哲理分析愛情哲理,德波頓旨在讓讀者體會到愛情的分分合合實在沒有太多的人為因素,愛情緣起“愛情宿命論”結于“心理宿命論”,一切順其自然。

在《愛情筆記》裡,德波頓在解析愛情心理與哲學本質的同時,引用了古往今來無數名家的觀點與論述,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霍布斯到尼采愛情哲理,從司湯達到普魯斯特,從喬瓦尼到科比西埃,德波頓廣泛涉獵西方哲學、心理學、倫理學、文學、宗教、美術、建築,旁征博引,生發新意。

而這一切都是用現代人的目光采撷精華,歸于解析,探索一個中心:人類的愛情,其中蘊藏的詩意、幽默、哲思、智慧,令人目不暇接。這句話道出了愛情生活中人人俱有的微妙感受,表達出人類共同的心靈之語。

《愛情筆記》中的細緻入微的調侃式細節描寫,把原本枯燥抽象的愛情哲理分析變得十分具體,又不失幾分幽默之意,讓讀者對現代愛情心理看得見摸得着,很容易讓讀者産生共鳴;使德波頓的愛情哲理從感性與理性兩方面得以最完美的結合;這也正是德波頓《愛情筆記》的成功之處。

《愛情筆記》中的全新的寫法,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更能讓讀者信服德波頓對愛情本質的诠釋。也正如阿蘭·德波頓所言:“我希望這能有助于解釋我為什麼寫了這些書--寫這些書是期望它們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人類的處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