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經過6年的建設,已初步建立了全市“治未病”預防保健網絡,并探索出“常規體檢+體質辨識+中醫經絡檢測+心理評估+傳統治療”的中醫預防保健模式。2014年,在中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接受中醫傳統方法開展預防保健的人次達12萬。
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建“治未病”中心
2008年中山市中醫院被确定為廣東省第一批“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單位。
到2014年底,中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配備了專職醫護人員12人,中醫類别人員達95%,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醫師5人。“治未病”中心業務用房達3000多平方米。其中,健康狀态信息采集與管理區域約1000平方米、健康狀态辨識及其風險評估區域100平方米、健康咨詢與指導區域200平方米、健康幹預區域、輔助區域約500平方米。
2014年該中心新引進了KY3H中醫體質辨識自助系統、SMF-Ⅲ中醫脈象診斷系統及心理CT測試終端等大型診療設備,目前該中心已擁有紅外熱像診斷系統、人體成分分析系統,中醫體質辨識自助系統、中醫脈象診斷系統、心理CT測試系統以及一大批中醫傳統治療儀,奠定中醫“治未病”服務基礎的同時,豐富了傳統治療手段。
探索本地“治未病”服務模式
經過6年的建設,中山市中醫院已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治未病”服務模式,包括:常規體檢+體質辨識+中醫經絡檢測+心理評估+傳統治療的中醫預防保。該院設立了五個“治未病”門診:亞健康門診、婦女保健門診、心身醫學門診、健康調養門診、傳統養生治療門診。2014年在該中心接受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約10萬餘人次。
區域中醫預防保健體系初步建立
中山市衛生計生局積極探索構建以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為龍頭、以鎮區醫院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依托的三位一體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體系。2013年成立了中山市“治未病”技術指導中心和中醫藥适宜技術培訓基地,市中醫院主要承擔了區域中醫預防保健工作指導、“治未病”項目研究、社區中醫藥人員培訓、業務指導及考核評價等任務。目前已制定中山市“治未病”工作制度,中山市“治未病”技術操作規範,“治未病”服務内容和流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檢查評估實施細則等等。每年開展社區指導工作50多次;參加義診、健康講座40多人次;培訓基層醫務人員600餘人次;加強了各鎮區“治未病”預防保健中心的内涵建設,整合機構内中醫藥資源,廣泛開展體質辨識等中醫預防保健工作。截至2014年底,24個鎮區醫院以及1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建設工作,并逐步開展了老年人中醫健康管理和0~6歲兒童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目前所有社區衛生機構均可開展中醫體質辨識,中醫診療等中醫預防保健工作。經過兩年的努力,中山市三位一體的“治未病”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開通了省内首個“治未病”網站
在中山市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基礎上,2013年8月開通了省内首家“治未病”網站。網站上開設健康教育專欄和網上交流平台,内容包括健康體檢、保健宣教、保健治療、适宜技術推廣以及老年慢性疾病管理等多功能醫療信息。通過信息平台開展中醫健康檔案的收集、指導、幹預、教學等一系列工作,完善預防保健服務功能,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網絡體系。此外,該市還舉辦了“中山市健康大講堂”“中山市科協論壇”、“香山講壇”“中醫藥養生文化展示及體驗專場”和“藥膳食療講座”等各式活動,每年宣講50餘次,直接受益群衆達1萬餘人次。
加強“治未病”服務的社區推廣
中山市采用多種手段在社區推廣中醫藥服務。如在各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開設健康咨詢門診、“治未病”辨體調養門診等,接受居民各種形式的健康咨詢,給予正确指導和診療養生建議,同時開展針刺、火罐、按摩、推拿、刮痧等簡便易行、效優價廉的傳統治療。
此外,中山市還以中醫體質辨識為抓手,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對社區居民體質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全套中醫健康養生宣教方案。
加強中醫師技能培訓
充分發揮中山市中醫院和中醫藥學會帶頭作用,開展“治未病”繼續教育培訓。加強對中醫專業人員的培訓,培訓内容包括中醫“治未病”服務發展現狀及主要政策措施、治未病理論的解讀、中醫适宜技術等方式,采取講座、培訓班、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并在市中醫院成立了“治未病”教育培訓基地,對專業技術人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進行培訓,近3年該中心外派進修學習及參加培訓班的醫務人員達20餘人次。共舉行了6次大型培訓班,培訓1600多人次,接收進修、實習人員100餘人,接待參觀學習2000多人次。同時還多次組織專家深入鎮區進行現場指導和督導,使基層中醫藥技術人員總體素質得到較大提高。轉自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6月29日廣東中醫月刊欄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