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歐陽恒病案評析

患者,女,44歲,

一診:二00五年二月六日

雙手、足心水疱、膿疱反複發生1年,經治未愈。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部對稱的皮損,掌部皮損初發于大小魚際,以後逐漸擴展到掌心、跖中部及内側。鱗屑下反複出現成群新疱,皮疹時輕時重,經久不愈;伴有不同程度瘙癢。患者納可,寐安,二便調,舌淡胖,苔白,脈濡滑。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檢查:部對稱性紅斑上成群淡黃色針頭至粟粒大小膿疱及水疱,不易破裂,膿疱幹涸後結痂、脫屑。西醫診斷:。中醫責之于脾虛濕盛。治以清熱燥濕,理氣和中。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15 g,厚樸10 g,陳皮10 g,生甘草10 g,茯苓10 g,豬苓10 g,澤瀉10 g,白術10 g,滑石10 g,茵陳20 g。7劑,水煎服,每日2次。外洗中藥處方:枯礬30g,白礬30g,土茯苓30g,黃柏15g,白鮮皮15g,地骨皮15g,五倍子10g,苦參20g,蒼術20g 将手浸泡30~40min,每日1次熏洗後并外塗冰黃膚樂軟膏封包,每日1次。

二診:二月十三日

患者症狀有所緩解,但仍反複出現膿疱及水疱,瘙癢,繼用上方14劑,煎服法同前。

三診:二月二十八

水疱、膿疱明顯減輕,皮疹不紅,皮膚幹燥,微癢。原方去蒼術、滑石、茵陳,加玉竹10 g,以養陰潤燥,14劑,煎服法同前。

四診:三月十五日

僅見少數水疱、膿疱,以幹燥、少許脫屑為主症,不癢,在三診基礎上加黨參20 g,以益氣養血,14劑,煎服法同前。堅持治療2個月療效較好,後痊愈。

評析:又稱局限性膿疱型。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疾病,以紅斑基礎上周期性發生深在無菌性小膿疱,伴角化、脫屑、皲裂為特征。中醫稱之為“镟指鉗”。正如 《醫宗金鑒.夕科心法要訣》曰:“此證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兩手相對而生亦有成攢者,起黃色白膿疱,癢痛無時,破津黃汁水,時好時發,極其疲頑,由風濕客于肌腠而成。”

1、本案例診為脾虛濕蘊證,治以清熱燥濕、理氣和中之除濕胃苓湯為主方,配合冰磺膚樂軟膏封包,為時僅兩個月,獲臨床體征明顯好轉,或可進一步觀察。

2、除濕胃苓湯由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平胃散及利水滲濕、通陽化氣之五苓散加減而來,該複方之多功能效果,将組織病例進一步觀察。

3、足底部的角質層較厚,外用藥劑要考慮滲透性強、吸收到位者,方可提高療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