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意思是說,脾氣暴躁易怒的人,難有成就;脾氣溫和心善的人,福報深厚。
好脾氣既能招财,也能納福,管理不好自己的脾氣,福氣和運氣也就被趕走了。
修一副好脾氣,得一世的福報。
01壞脾氣,損福報
《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是生氣,發脾氣。
一個人愛發脾氣,就是開始在消耗自己的福報。
《北京晚報》曾登過一個真實事件。
一個人在觀棋,忍不住就開始支招,但下棋人不聽,他就生氣。生氣了還不走,繼續看,越看越急,又支招,下棋人還是不聽。
氣上加氣,突然,觀棋者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身體一歪倒下了,送去醫院都沒搶救過來。
這個觀棋者的猝死,是偶然的嗎?未必。見微知著,觀棋者應該是個愛發脾氣的人,隻是在當下,不便對陌生人發作,反而将氣堵在了身體内釀成了悲劇。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總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把壞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有個高贊的回答是:“因為你知道,得罪外人,可能會損失機會,自損形象,而最親近的人,卻能夠包容你”。
殊不知,對親人發脾氣是折損福報最嚴重最多的一種。越是有福之人,對父母越孝順,對親人越和氣。
慧海法師曾說:“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永遠虧本,那就是發脾氣。”
愛發脾氣的人,身邊人就會漸行漸遠,福報也會一點一點遠去。
愛發脾氣的人,五髒六腑都會被攻擊,福報也會一點一點減弱。
愛發脾氣的人,财神爺也會繞道而行,福報也會一點一點變淺。
好脾氣,積福報
《論語别裁》中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晚清重臣曾國藩,早年間幾乎與整個官場結怨,做事屢屢受辱受挫。守孝期間,他痛定思痛,說話太沖,性格太急,脾氣太差,是失敗的根源。自此,開始修煉心性。
鹹豐八年,曾國藩再次出山,完全像換了一個人。
對待皇帝,他不再挖苦諷刺,而是神色平和,巧言進谏;對待同僚,他不再張牙舞爪,而是笑臉相迎,柔軟圓滑;對待軍士,他不再一味嚴苛,而是寬嚴并濟,恩威并施。
據史料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走路時慢而穩重,說話時少而沉穩。
因為圓融的處事風格,曾國藩方能在晚清時期屢建奇功,成為後人所評價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将為相一完人”。
脾氣,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脾氣好了,福報就深了。
脾氣好的人,易結善緣,福報會一點一點靠近你;脾氣好的人,心寬體健,福報也會一點一點滋養你。
03赢在和氣,輸在脾氣
脾氣,人人都有:“6歲發脾氣,叫可愛,12歲發脾氣,叫不懂事;18歲發脾氣,叫幼稚;30歲發脾氣,叫無能;40歲發脾氣,叫無才;50歲發脾氣,叫無德;60歲發脾氣,叫無助。”由此可見,發脾氣,是本能。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控制自己的脾氣,有目的的發脾氣。
夏蟲不可語冰的人,無需争對錯,不值得發脾氣,微笑沉默即可。死纏爛打的人,保持平靜,告訴對方你的底線,如果繼續被侵犯,請使用你的權利:發脾氣吧。
好脾氣,不是沒脾氣。隻是不發沒意義的脾氣,隻是将脾氣當作武器為己所用。
《論語》記載:“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孔子答:'其恕乎。”
好脾氣,以寬恕之心待人待事,謹言慎行。
急事慢說不沖動,大事明說不壞事,小事笑說無嫌隙。夫妻的事,商量着說;孩子的事,開導着說;自己的事,先聽别人說,做到不苛責不動氣更不動手。
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餘生,修煉心性,做一個溫和大度、淡定從容之人,你擁有什麼樣的脾氣,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人生,赢在和氣,輸在脾氣。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霞光滿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