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在天宮空間站内的頂着“爆炸頭”工作的動圖再次被大家關注,從空間之内的監控攝像頭看來,頂着“爆炸頭”忘我工作的劉洋似乎并不在意,這讓大家沒想到,溫婉秀氣的劉洋居然還有如此不修邊幅的一面哈......
6月6日時劉洋在空間站内刷手機的照片就已經讓大家第一次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齊耳短發很是精神的劉洋變成了一個“爆炸頭”,這麼短的頭發,紮起來變沖天辮,不紮麼在失重條件下根根頭發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氣流漂浮變成爆炸頭。
當時就有很多朋友出主意了,比如打濕頭發,當然這是個馊主意,空間站内濕度條件是有要求的,不能随意增加濕度,比較靠譜的是有人建議用浴帽,這個主意不錯,因為空間站内還真有浴帽,所以筆者也在猜想,是不是下次看到劉洋時會戴上浴帽呢?
顯然6月8日繼續放出的監控畫面讓大家再次看到了“爆炸頭”,劉洋全神貫注的在工作,絲毫不在意頭發頂在頭上已經放飛自我,這讓大家有些大跌眼鏡,平時溫婉可人的劉洋居然如此不修邊幅,不過大家也都是理解的,畢竟在天宮空間站上,工作第一,形象嘛,能注意還是盡量注意下哈。
劉洋在太空的長發估計再過幾個月,劉洋的齊耳短發應該就會逐漸養成披肩長發了,各位不放猜測下,劉洋到底會不會再次剪成短發,種花家押注是不會,順勢而為養成披肩長發,再用發繩綁紮下就可以了,看起來更精神而且成本也是很低。
天宮空間站以每秒7.7千米以上的速度繞行地球,其産生的“離心力”與引力“抵消”,所以空間站内都是失重的,在這個狀态下做很多事情都特别不方便,比如吃飯,以前都是擠牙膏一樣的玩意兒,看了就倒胃口。
目前的太空餐食還比較豐富,但都有兩個特點,正餐大都是比較粘稠,因為這樣不容易在受到擾動的狀态下分離漂浮出去,而甜點和零食都是一口盡,不會出現要吃兩口碎屑到處飛的情形,因為在失重條件下,這些碎屑會到處飄,往往會堵住通風的進氣口或者散熱的進氣口,如果是水珠那就更麻煩了。
空間站内吃吃喝喝大家其實都很了解了,不必種花家多費口水,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紹下兩個事情,一個太空中如何洗澡,另一個則是如何大小便,這兩個司空見慣的事件,在太空中可是有黑曆史的。
洗澡:曾經有過超豪華的加熱淋浴房
在空間站内洗澡可能是最奢侈的一件事,假如按地球上的淋浴,一次耗水至少要30L以上,假如是盆浴的話直接100L起,要知道在太空每升水價值幾何嗎?運輸費每千克1萬美元計,即使是,100L大約需要100萬美元。
不過好在是可以回收利用,目前在太空水的回收利用率極高,即使是小便中的水也能重新處理成飲用水,因此洗澡還算是可以接受的一項操作,不過在太空洗澡卻是一件超級麻煩的事情。
因為失重,所以你想象的淋浴和盆浴都不會出現,早期都是擦擦身體為主,不過在美國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裡出現了一個為航天員洗澡的裝置,這是一個折疊的淋浴桶,洗澡時在裡面,氣流從頭頂到腳下通過,避免懸浮的水珠被宇航員吸入肺部,在大圓桶外部則有一個2.7L水的水罐,一次洗澡需要加熱45分鐘。
而宇航員的洗澡體驗卻并不好,因為加熱功率不夠,水會越洗越冷,并且還容易出故障,一次洗澡需要耗時2個小時,幾次之後宇航員們就将其束之高閣了。
前蘇聯的空間站洗澡方式則有些類似于蒸桑拿,加熱氣流經過洗澡桶内,不過使用的時候還要戴上護目鏡和呼吸器,防止水珠進入眼睛和肺部,但故障情況和美國的設備類似,加熱時間久,洗澡麻煩,給機器消毒還要花2小時,所以結果是一樣的,用過一次之後就被供起來了。
國際空間站上怎樣洗澡?
美國宇航員克萊頓 C. 安德森在Quora有一篇回答,分享了他在空間站上洗澡的過程,他曾經在國際空間站上工作過152天,他告訴大家,在俄羅斯FGB(功能性貨物塊)模塊中有一個專門搞個人為生的區域,他們将其稱為衛生站。
在這個小區域的頂部放了一個水袋,連接有軟管和小水泵,在水管的末端有一個水龍個頭,在這個區域内他們可以刷牙、刮胡子以及洗頭和洗澡,但個人使用後必須打掃幹淨。
刷牙:刷牙很簡單,隻是不要張開嘴,避免泡沫飛到外面亂跑,然後刷牙後的牙膏沫可以吐到毛巾裡,但安德森經常吞下這些東西,會有一種好聞的薄荷味,這種牙膏對于吞下它的人并沒有健康風險,隻是種花家覺得這行為好惡心;
剃須:在臉上噴些水,然後用剃須膏塗上直接就處理了,剃須比較簡單,但沒法沖洗,隻能用紗布墊擦拭下;
洗頭:使用免沖洗洗發水潤濕頭發,然後抓抓頭發,讓其浸潤頭皮,盡管是免沖洗的,不過克萊頓 C. 安德森還是會用水“沖洗”,然後用一條毛巾來吸幹水分;
洗澡:據安德森稱還是用類似洗頭的方式,他稱之為擦浴,也就是用無水沖洗的浴液在身上擦拭一遍,不過這是标準流程,安德森還是喜歡用水打濕毛巾配合在擦拭身體。
據有資料稱國際空間站上有全自動洗澡設備,還能按設定的程序來洗澡,看來這個說法不太可信,畢竟容易出故障,搞一套設備實在不太劃算,不如擦浴算了。
天宮空間站上怎麼洗澡?
據公開的資料稱,天宮空間站也隻能擦浴,畢竟空間還比較有限。不過上觀新聞在2021年06月22日報道,天宮空間站的洗澡方式略有些不一樣,是在一個包裹式的淋浴袋裡進行噴霧。然後在袋子裡完成洗澡的全套,這個方式似乎綜合了一些優點。
上廁所的黑曆史:你無法相信居然是這樣
曾經根本就沒有廁所,隻有一個裝尿和大便的袋子,而操作時.......種花家就不說了,各位看到這倆玩意兒就能腦補出操作的畫面。
上圖是男宇航員裝尿的尿袋,不用說明如何操作了哈。
這是拉大便的塑料袋,而且還有操作指導,估計一看就會,一學就廢!因為萬一要是拉稀或者太幹時候這個體驗都極端不好。
上圖右下方是女士用品,無需多言,相信各位能理解如何使用!
不過這樣裝起來顯然不是什麼好辦法,比如阿波羅10号期間就有人沒有紮進口袋,結果一坨屎跑出來了,吓得指令長尤金塞爾南趕緊找來一張紙,将其包裹起來處理了,而這件事到現在還是一個懸案,不知道這坨屎的主人究竟是誰。
太空馬桶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最早在1967年聯盟号上就曾經有一個廁所,不過使用非常不方便,1973年5月~1974年3月期間的天空實驗室上曾有一個WCS系統,用于收集并返回地球的尿液、糞便和嘔吐物等。
聯盟号飛船上的廁所裝置WCS發展到現在就是國際空間站上的UWMS(通用廢物處理系統),這是第一個專門設計的太空廁所,簡化了女性太空廁所的使用以及同時用于糞便和尿液的使用。與以前的系統相比,它被設計為除臭、全自動、更安靜、更輕、更可靠、更衛生以及更緊湊。它不再是一個收集系統,而是一個廢物綜合處理的系統。
國際空間站上的UWMS(通用廢物處理系統)盡管已經從收集變成綜合處理,但宇航員釋放收集過程并沒有差别多少,隻是人機工程做得更好一些,不過操作仍然比較困難,體驗度還是不夠好,主要原因還是在失重狀态下這些排洩物都不聽話,需要負壓來收集,因此需要對準洞口,操作實在太麻煩。
天宮空間站上的馬桶又是怎樣?
從神舟五号開始其實就是有馬桶的,不過那會的馬桶就是一個收集系統,而且還在軌道艙内,因此當年楊利偉上天時由于比較謹慎,沒有讓他脫掉艙内航天服,因此他真的沒用過神舟五号在軌道艙内的廁所:
在神舟五号時,因為這些收集設備都安裝在軌道艙,而第一次飛行是我一個人,無法分享去軌道艙,所以沒有用上這些設備。
由于我是中國第一個飛天的人,所以規定我不能脫掉航天服,即使小便也需要穿着。
這是楊利偉的原話,所以當年的楊利偉穿着尿不濕,而且很有可能還有一屁股屎(到底有沒有就是個秘密了,畢竟任務時長為21小時,前後準備時間超過24小時,但有人便秘,一天不拉屎也是可以的),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安全第一,其他的以完成任務為主,因此命令必須被遵守。
到了神舟六号以後就沒那麼多規矩了,航天員至少可以上廁所,那個收集系統主要原理是負壓收集,比阿波羅時代的塑料袋好多了,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馬桶了。
不過到了空間站時代,這個就不是馬桶了,而是廢物處理系統,包括除臭、供水、易于消毒的收集系統,已經達到了系統級别。不過馬桶的使用要求還是很高,這個和設計無關,與環境有關,而這些排洩物中的水分仍将被收集處理、回收和利用。
估計有很多朋友會對此表示感覺非常惡心,但事實上天宮空間站的處理過得“再生水”,比山泉水還幹淨,看上圖的處理過程就明白了,會經曆一個電解的過程,将其轉換為氫氧後再通過化學反應生成水,比大自然的淨化過程還要幹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