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微博輿論場中,馮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掀起了一場網絡狂歡,裡面的一句“一旦謝頂,主動在發型上皈依我佛”,雖是調侃,卻也道出了“油膩的中年人”對于脫發的無奈。脫發,是不是就不可避免呢?中醫是否有絕招能治脫發呢?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曾記載了一劑加味養血生發湯:
生地5錢,熟地5錢,雞血藤5錢,首烏藤5錢,
生黃耆1兩,川芎3錢,白芍5錢,明天麻2錢,
冬蟲夏草2錢,旱連草3錢,桑椹5錢,木瓜2錢。
可滋補肝腎,養血生發。用于肝腎不足,血虛脫發。
方劑有沒有效果,關鍵還是看是否針對病因——《三十年臨證經驗集·外科類·養血生發斑秃痊》有這樣的描述:“脫發一症,多因肝腎虧損、血虛不能上榮,風邪乘虛而入所緻,此為虛證……而餘臨證所見仍以肝腎虧損為多,用神應養真丹外,黑芝麻、桑椹子、側柏葉亦為養血生發之妙品,少佐白芷以通竅道,則其效更彰也。”
所以上述的加味養血生發湯即為針對血虛脫發而設,重用雞血藤、桑葚等補血藥物,而後文提到的神應養真丹(出自《三因》卷三)則組成為:當歸(酒浸)、天麻、川芎、羌活、白芍藥、熟地黃各等分,與上述方劑組成相似,主治伴随“自汗,心神恍惚,肢體緩弱,上攻頭目,下注腳膝,榮氣凝滞”之證,而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脫發真的隻是因為血虛嗎?
“如因肝氣郁結不暢,以緻氣滞血瘀、發失所養者,則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湯用之有效。餘嘗見脫發而口苦咽幹、膽熱脾虛者,投小柴胡湯而得效。”這就揭示了脫發的另外兩種病機——肝氣郁結和膽熱脾虛。
肝郁脫發——通竅活血湯
出自《醫林改錯》卷上的這首方劑常用于治療中風、白癜風等病,其組成也多體現“活血祛瘀,通絡止痛,芳香開竅”的用意:
赤芍1錢,川芎1錢,桃仁3錢,紅花3錢,
老蔥3根,鮮姜3錢,紅棗7個,麝香5厘。
而肝氣郁結引起血瘀所緻的脫發,卻也是這首方劑的主治之一:《曆代名醫良方注釋》解說為:婦女幹血勞或小兒疳證,都因瘀血内停,新血不生所緻,必須活血化瘀,推陳緻新。本方用活血通竅之品治療勞症,深得此法。方中麝香為君,芳香走竄,通行十二經,開通諸竅,和血通絡;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為臣,活血消瘀,推陳緻新;姜、棗為佐,調和營衛,通利血脈;老蔥為使,通陽入絡。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通竅之功——這也就解釋了一個問題:有些患者并未出現血虛的表現,營養情況尚可,久服補藥而不能治療脫發,這就是瘀血阻竅在作祟,對此類病人的脈象,曆代醫家有經典的描述,脈來弦數而無沉意——《知醫必辨》寫道“……肝氣郁結,或為人所制,有氣不能發洩,郁而生火,作痛作脹,脈雖弦數而見沉意,投以逍遙,辛以散之,自然獲效。若其人并無所制,而善于動怒,性不平和,愈怒愈甚,以緻肝氣肆橫,脹痛交作,不時上火,頭疼頭暈,脈來弦數而無沉意,此乃肝火化風,平之不及”,而我們知道此處的肝火化風之風與血虛生風之風雖虛實不同,但都是脫發的重要病因啊。
膽熱脾虛之脫發——小柴胡湯
著名的小柴胡湯,其原文大家一定熟悉:傷寒少陽病,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思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頭痛,舌苔薄白,脈弦數……一切撲傷等證,因肝膽經火盛作痛、出血者。肝膽經風熱,腫痛色赤。
小柴胡湯治療脫發的機理在于清熱,相比與血虛證而言,這裡的膽熱脾虛更有虛實夾雜之意——《古今名醫方論》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黃芩清火,使半裡之邪得從内徹。而對于這類患者的特征,《中藏經·卷上·論膽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三》描述為:膽熱則多睡,膽冷則無眠。其實道理非常易于理解,膽熱而木伐土,脾虛而多眠。
針對不同病機的三首方劑,或能助你避免“油膩中年人”的尴尬——脫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