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恬媽 這兩天我認真研讀了2022新課标數學科目,較2011版的數學課标有一些明顯的變化,今天聊聊新課标數學科目(小學部分)改革的重點及變化。
一,核心素養時代正式開啟
同新課标語文科目一樣,數學科目的課程理念中也首次提到了:确定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标。
在課程目标的核心素養内涵介紹部分,進一步明确了數學的核心素養為“三會”。即
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強調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緻性和階段性。
三會簡言之即:數學眼光觀察世界,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數學語言表達世界。
歸根結底就是明确要孩子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或問題、用數學方法分析,最終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三會的要求進一步印證了數學學習總目标“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較2011版的“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雖僅有兩字之差,但區别非常明顯。在舊版課标的指引下,數學題逐漸偏難、偏抽象、偏刁鑽,這對大部分孩子而言,不但不能建立興趣,反而會磨滅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所以新版課标将增強調整為建立,如何建立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呢,就要從實際生活出發,讓數學和生活更加貼近,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關系、數學問題,并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最終激發孩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麼數學興趣也就随之建立了。
核心素養内涵中明确界定了推理意識和推理能力,數據意識和數據觀念,模型意識和模型觀念;把初中階段的核心素養表征歸納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9個方面。
核心素養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有明顯的不同,小學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初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說小學階段要多觀察、多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到了初中才能更好地結合概念去理解和運用。
大膽猜測,未來的數學題,可能會把數學關系隐藏在題目的大段文字中,而數學題目也更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提煉重點,解決數學問題。盲目的死記硬背數學公式恐怕不能解決數學問題了。
二、學段目标更細化
2011版的課标中小學是分為兩個學段的,而2022版新課标分為了三個學段。
一到二年級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當中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三到四年級為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嘗試從生活當中獨立地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五六年級為第三學段,則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以及探索運用基本的數量關系,以及集合直觀,邏輯推理等等其他的學科知識相互關聯,每個學段有學業目标和評價标準。
學段分級越細就越容易操作,各個階段的銜接也就會更加合理。我注意到,在第一學段,特别提到了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目标:認識20以内的數,會20以内數的加減法(不含退位減法)。括号中的六個字,淋漓盡緻地體現了雙減政策對新課标中的影響。
三,知識點難度下降
在新課标中,把部分小學的知識,如負數、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而初中增加了尺規作圖等要求,但知識點難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數學就變簡單了,根據核心素養的内涵要求,在問題解決方面的要求可能會大幅提升,需要學生根據三會的要求,結合四基(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來發展四能(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新課标的整體目标來看,小學側重經驗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觀察、發現和認知即可,而初中是需要對數學概念有所理解并準确運用,即更加注重實際運用的素養要求。如果沒有小學階段的體驗和感悟,初中階段的理解和運用會略感吃力。
總之,就是新課标下,小學數學知識點變少了,但對于如何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具體問題,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如何跨學科學習,甚至能否讀懂題目的表述,都将成為數學拉開差距的關鍵點。
(2019年高考全國I卷理科數學試題)
過去我們常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也一度成為優秀學生的代名詞。但在新課标下,這種隻會刷題、隻會讀書的孩子恐怕并不是最優秀的。沒有基本的生活常識,不觀察窗外數學現象的孩子,無法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世界,無法在探究世界中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更無法用數學語言去表達世界。
另外,新課标還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增強了指導性,注重實踐教學評一緻性,明确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這些都是從老師角度作出的要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的來說,2022版新課标數學科目,最大的變化在于強調實際生活和數學相結合的能力,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發現數學之美,從而建立對數學的興趣。家長可以從生活中多給孩子介入數學問題,幫助孩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世界,培養對數學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願恬媽的分享,與你有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