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言恭達:書法之美,美在意象

言恭達:書法之美,美在意象

3月19日,書法家、詩人、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在遠集坊第七期論壇上作為主講嘉賓與聽衆暢談書法與人生。其中,他談到,要把書法作為美學來研究、從書法本身來認識它。他說,現在社會上對書法的理解并沒有真正到位。書法是中國漢字的一種形态——“意美、音美、形美”,是相對獨立的審美藝術。他尤其指出,“藝術上的美醜要在共同的概念下來讨論,談論問題時要大膽、慎重,要有獨立個性,否則怎麼能寫出有個性的字?”

關于書法美學,言恭達先生在《抱雲堂藝思錄》中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窺探:

“中華美學思想、理論和精神具有極其鮮明的民族思維和民族學理标識。中華美學精神重寫意。‘美在意象’,孕育出包括情、趣、境、氣、韻、味、品等一系列具有民族學理特質的美學範疇。我們可以從以下四方面略窺其部分,‘美學原理’——

極飾反素,歸于平淡。‘平淡天真’是中國書畫藝術的基本性格。‘白贲占于贲之上爻,乃知品居極上之文,隻是本色。’(劉熙載《藝概》)‘白贲’之美,即絢爛之極,複歸平淡。有色達到無色,有墨達到無墨。自然樸素的白贲之美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文與質的關系上,要質本身發光才是真正的美。

唯道集虛,計白當黑。莊子的‘虛’‘靜’‘明’,老子的‘緻虛極、守靜笃’始終是中國書畫‘寫意’精神的内核。‘虛室生白’‘無字處皆其意’,虛比實更真實,沒有虛空的存在,便沒有生命‘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此為從實到虛,一直到神妙不可知之的虛空佳境。老子的‘有無相生’,達到‘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于空寂處見流行,于流行處見空寂’之境界。

澄懷觀道,窮理盡性。書法藝術的意境不是一個單一的文字再現,而是一種深層的意态創建。‘始境,情勝也;又境,氣勝也;終境,格勝也。’終境,則是作者氣格升華的表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書畫家從傳神到妙悟,通過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地顯示着深層的生命、力和激情。

唯觀神彩,不見字形。‘形’是書法字體基本形式結構,‘相’即書藝的意象。‘無形之相’為高格隽永之意。‘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在高度技法的基礎上,做到‘唯觀神彩、不見字形’,就是‘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的深層體悟。歸真返樸,達融法度于無形、傳性情于毫端的自由王國。此外,要‘無意于書’,才能‘情意磅礴’,用筆自由馳騁,心筆交運,筆随意到,意不在書而得于書。”

言恭達:書法之美,美在意象

書法美學既是一個時代書法藝術創作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一個相對獨立和自足的學科。它對當時及後世的書法創作具有一定的影響和指導意義,可以說不理解書法美學,就無法深入中華美學思想的探究,也就不能全面、詳盡的把握中國藝術精神。近年來,書法熱迅速升溫,這熱潮中就有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蘊含了東方的美學觀和藝術觀。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認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還要解決藝術才能的問題,而不是僅僅掌握真理和道德。而現在的畫家“太急于露臉了,我們執筆的時候可能學識既不豐富,道德方面的修養也不足”。那麼,對于一個書法藝術家而言,藝術才能的問題不僅是精湛的書寫技能和創作功底、淵博的知識,還要有精深的書法美學思想,這樣的書家,方可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