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王亞平談返回艙降速感受:驚心動魄!出艙被擡着走,犧牲太多了

飛行了183天,神舟十三号飛船返回艙在2022年4月16日09時56分安全着陸到東風着陸場,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回來啦,這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長達半年的太空“出差”期間,這3名航天英雄完成了一系列既定任務,創造了很多個“首次”。比如說神舟十三号飛船首次驗證了徑向交會對接的技術,在入軌6.5個小時内與空間站核心艙徑向對接口實施了徑向交會對接,随後航天員進入了空間站核心艙内。

在這次任務中,飛船在返回的時候還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的方案,大大提高了飛船返回地球的效率,縮短了返回的時間。快速返回方案,就是減少飛船在返回地球前環繞地球飛行的圈數,從之前的11圈縮減至現在的5圈。飛船的速度非常快,大約1個半小時就能夠環繞地球一圈,所以神舟十三号飛船返回所需的時間就縮短到了幾個小時,比之前的神舟十二号飛船返回時間縮短了近20個小時。縮短這麼長時間,對于返回地球的航天員來說意義非常大。

雖然神舟十三号飛船的尺寸比較大,總長度接近9米,總重量達到8噸左右,内部的空間看起來比較大,但是在返回地球的時候,航天員需要進入到返回艙内,在恰當的時機與軌道艙、推進艙這些艙段分離,實際上隻有返回艙會着陸到着陸場,而軌道艙、推進艙這些艙段是不會跟着一起返回地球的。所以返回艙内的空間相對有限,舒适性可能沒想象中的那麼好,如果返回的時間比較短,那航天員就不需要在狹小的空間内度過那麼漫長的時間。在返回地球出艙以後,我們可以看得到航天員的狀态非常好。

王亞平談返回艙降速感受

别看飛船返回艙從外太空返回地球的原理很簡單,制動減速、再入大氣層、打開降落傘、打開反推發動機減速等過程其實都充滿了各種驚險,航天員王亞平在談到返回艙減速的時候,就曾說到返回整個過程都是驚心動魄的。

因為返回艙的重量也比較大,達到幾噸,在外太空與軌道艙、推進艙分離準備再入大氣層時,返回艙的速度還是非常快,接近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以這麼快的速度進入大氣層,就會與空氣劇烈摩擦,周圍的溫度會急劇上升,返回艙外部看起來就像是在燃燒起來。在下降到一定的高度時,返回艙就會進入“黑障區”,在這個區域會失去聯系。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的人,可能就會被吓壞了,但是對于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來說,這些都是必須經曆的事情,因為飛船穿越大氣層返回地球時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随着飛船的高度、速度不斷下降,最終會穿過這個“黑障區”,随後返回艙需要在合适的時機開啟減速傘進一步減速。由于飛船下落的速度還是非常快,在打開降落傘的瞬間會有一個很大的牽扯力,返回艙内的航天員需要承受一個很大的過載,一般人也是難以承受的。最後在減速傘以及反推發動機的減速下,返回艙會在規定的速度範圍内着陸到着陸場,保障航天員的安全。

航天員出艙為何被擡着走

無論是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還是嫦娥五号探測器從月球以接近地球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返回地球,事實已經證明,我國在飛船返回地球方面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安全性、可靠性都非常高。特别是這次神舟十三号飛船,它着陸可以說是非常完美,在降落到地面時保持垂直着陸的姿态,這是繼神舟六号垂直着陸之後的17年來第二次出現垂直着陸的狀态。影響到返回艙着陸姿态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在降落的時候如果側風比較大,可能就會把帶着減速傘的返回艙吹偏。下圖是神舟十二号返回艙。

而航天員從垂直着陸狀态的返回艙内出艙,可能相對困難一些,如果看到神舟十三号飛船航天員出艙的畫面就會發現有一些工作人員爬到返回艙的頂部,把航天員從返回艙内吊出來,然後通過“滑梯”把航天員接出艙。在出艙以後,航天員就會被安排坐在椅子上,然後被擡着走。

之所以要被擡着走,并不是航天員不想自己行走,而是不能。因為這些航天員在外太空飛行時間長達半年之久,長時間在失重的環境下生活、工作給他們的身體帶來了一些影響,所以當他們從外太空返回地球的時候,需要有一個重新适應地面重力環境的過程,坐在椅子上被擡着走,顯然要比讓航天員自己行走更加安全。可見,航天員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犧牲太大了,在安全返回地球後,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重新适應地面的環境,太空飛行遠沒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