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看過《長津湖》的人,都難以忘掉那近三個小時的電影裡,展現出的一場史詩般的長津湖戰役。
為了隐蔽行動,志願軍在零下40度的天氣裡,徒步二三百公裡挺進長津湖。
當美軍嫌棄着感恩節大餐的夥食,戰士們啃着硌掉牙的凍土豆充饑;哪怕被凍成雕塑,風雪裡沒有一絲絲退讓!
圖|《長津湖》 ©
先輩們為何而戰?
為了讓子孫不用飽受戰火的摧殘,為了下一代人不用打仗,能停下腳步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
圖|《長津湖》 ©
電影讓我們真實地看到了一位位浴血奮戰的抗戰英雄,也讓我們記住了一座被遺忘的城市、祖國抗美援朝大後方的最前沿——遼甯丹東。
為了還原抗美援朝的真實性,長津湖劇組帶着1800多人,在這座距離朝鮮最近的邊境小城進行過拍攝。
它是戰士們奪下戰役、橫跨鴨綠江的起點,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隔着鴨綠江,住在江畔房的丹東人在自家陽台上就能望見朝鮮的新義州。
外地人走出丹東車站,便能看見沖着進站口揮手的毛爺爺。
赤色的雕像,記錄着這座城市曾經曆的硝煙與戰火,也目睹着這座英雄城市的變化。
如今,他正站在和平年代裡,向世界敞開懷抱。
先輩們為我們守住的祖國大好河山,我們必須要去看一看!
▲ 鴨綠江斷橋,這座見證了抗美援朝曆史的4孔殘橋被保留至今,“上了斷橋猶如上了一節愛國主義生動教育課”。
在全國旅遊版圖内,丹東這座“三線小城”算不上熱門。
但它卻是中國唯一沿江、沿海、沿邊的城市,也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
作為與朝鮮半島、日本等地連通的大門,如今的丹東擁有不可阻擋的發展勢頭,被稱為“東北深圳”。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今年,丹東更繼浙江建德、内蒙古阿爾山之後,成為第三個“中國氣候宜居市”。
(圖|北岸行者 ©)
▲ 十月末,在七經街、六緯路和九緯路三條百年銀杏大道,金黃落了滿地。
和印象中的東北不太一樣,丹東沒有重工業,集江、海、河、湖、山、林、泉、島、港、城于一身。
豐富的地熱資源,是東北出了名的溫泉勝地,堪稱“東北最适合養老的城市”。
(圖|大連美食娛樂圈 ©)
▲ 虎山長城,明萬裡長城東端起點。
淩晨起床,騎個單車到鴨綠江邊追逐朝陽,“尾随”晨練結束的爺爺奶奶去市區,吃一份紮實的碳水,開始“養老初體驗”。
圖|angussporran ©
圖|jackolympics ©
背靠長白山餘脈,面朝黃海,緊鄰鴨綠江入海口,讓這裡從來不缺山珍海味;
與朝鮮一江之隔,也擁有通往韓國的客船港口,南北韓的美食風味在丹東交融,走一趟高麗街,胃口就像出了一趟國。
圖|Cruz Chen ©
丨海鮮之城丨丹東人的舌尖鄉愁,從海鮮開始
初到遼甯的外地朋友,心目中的地道美食大概是:鍋包肉、豬肉炖粉條、小雞炖蘑菇。
但你要問本地人,他們一定會推薦你去吃海鮮!
遼參、鮑魚、梭子蟹,坐擁黃海物産的遼甯,實在是個低調得過分的“海鮮大省”。
坐擁120公裡海岸線和大小海島,鴨綠江入海口和黃海形成獨特的“兩混水”,讓這裡漁業資源發達。
作為我國一萬八千公裡海疆的最北端,遼甯冬天近海處甚至形成大量的海冰和流冰,較低的水溫讓這裡的海鮮生長周期比南方要長,蛋白質、脂肪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積蓄,讓這裡的海貨肥美多汁,“鮮味兒”十足!
圖|Dawn-One ©
經過4個月的伏季休漁,9月開始,丹東東港每日都有滿載的漁獲被運抵碼頭。
梭子蟹、黃蚬子,丹東海鮮的最強代表。
黃蚬子直接敲開生吃,當地人稱“過口兒”,吃一口就知道這海鮮幾點上岸,那鮮味,隻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梭子蟹做成清蒸蟹、香辣蟹,幾乎是丹東近海漁民們的“主食”。
醬蟹則吃一口濃鮮,生腌後蟹肉如醬油膏一樣,用嘴一嘬,肉厚膏肥。
圖|《味道》 ©
圖|《風味人間》 ©
和黃蚬子一起并稱為“丹東雙鮮”的面條魚,是丹東的老土著。
過去漁民無糧可食,就把這魚撈上來當飯吃,銀白色細長條,煮出來真像一鍋面條!
和雞蛋一起炒或是入鍋炸,綿中帶鮮。
還有朝鮮膽、生腌泥螺、生腌蝦爬子、炸小蝦……
去丹東吃過海鮮,才知北方海産有多肥!
丨燒烤天堂丨去月亮島夜市,用燒烤展開一卷“丹東夜宴圖”
夜市和燒烤攤是丹東的美食靈魂。
受朝鮮、韓國影響,除了傳統的串烤,丹東也有炭爐配鐵網的盤烤。
生蚝、帶子、扇貝、蚬子,幾乎所有帶殼的都能往上攤。
圖|《味道》
黃蚬子的極緻鮮美,一定要等到天黑之後才能體驗。
小馬紮圍着小烤爐,坐等蚬子微微開口,到湯汁正好流出來的時候,蚬肉最嫩,湯汁最鮮,肥美的肉質,會讓你覺得一切調料都是多餘。
圖|《味道》
牛肉、豬肉、雞零件、“神仙”(柞蠶)、毛蛋、沙肝……
走在夜市裡,你終于懂了《人生一串》的旁白:
“在丹東,萬物皆可燒烤,就是塊石頭,隻要能串起來,刷上醬,都能烤。”
圖|《人生一串》 ©
除了燒烤,去月亮島夜市還得“整”一碗焖子!
焖子的原料是澱粉,經過濾和蒸,變得如涼粉剔透。
吃的時候放進平底鍋油煎至金黃,外皮微焦,全國統一。
丹東焖子勝在塊大而不碎,配上東北特有的麻醬、大醬、蝦醬,焦脆軟糯!
給了大夥繼續逛夜市的滿滿碳水動力。
圖|可可味沒有沙冰 ©
丨極緻山珍丨最接地氣的東北菜,藏着最珍貴的山珍
東靠長白山餘脈,從山腳出發,越往高海拔走,野生榛蘑從零星幾顆到漫山遍野。将它曬幹,便成了小雞炖蘑菇裡的鮮味靈魂。
圖|雲朵家的旅行日記 ©
但這不過是長白山珍裡的冰山一角,山頂上,珍貴的松茸,是每年僅有一個月可采的限定滋味。
除了用來炖雞湯,東北大廚還會用它與地道的東北鹹肉一起制作,看似粗犷的料理方式,卻絲毫不會埋沒松茸高貴的香氣。
在沒有冰箱的年代,東北人用花椒、海鹽腌豬肉以便儲存。
腌過一周的鹹五花肉,鹹味恰到好處,又保留了豬肉的鮮味。用它煸出的油脂煎制松茸,是别于雲南牛油煎松茸的另一番風味。
趁着松茸吐香最烈之時,将一盤土豆絲蓋在松茸之上,收獲豐富的汁水和鮮香,鮮過雞湯!
圖|《味道》 ©
當鳳城的大闆栗從樹上打落,被炒成秋日裡油亮澄黃的香甜,藏在寬甸泥土裡的石柱人參,也等待着與一隻東北笨雞相遇,成為一碗令人流連忘返的丹東滋味——參雞湯。
吃遍海味尋山珍,你會發現丹東無奇不有。
圖|AOI蔡叽叽 ©
丨朝韓風味丨走在高麗街,人都是泡菜味的
想要不出國吃到對岸的味道,高麗街是個絕佳的去處。
作為朝鮮族美食的靈魂,清脆爽口、香辣上頭的泡菜,是朝鮮當地人每天的下飯菜,也是喝湯時的調味品。
圖|Cruz Chen ©
圖|小宅院兒 ©
東北人和朝韓人對泡菜和醬菜是有感情的,在吃不上糧食的歲月裡,他們就靠這些度日,即使生活好了,也難忘舊日的滋味。
圖|行者陸遠 ©
打糕,朝鮮族逢年過節必吃的傳統風味,如今已成了走紅全國的甜點。
将糯米洗淨、蒸熟,兩位打糕者用大木槌輪番槌打,守在一旁的女子不時向黏米上撒水,直至看不見米粒。
經過千錘萬打,糯米糕筋道光滑、雪白細膩。
趁着新鮮切成塊,蘸上白糖黃豆粉,好吃到打滾!
加入豆沙、芝麻、花生等餡料的夾餡打糕,軟糯之外,沙松甜蜜,一口俘獲挑剔的甜食黨。
圖|yellowyellow ©
圖|行者陸遠 ©
丹東,不止紅色。
從丹東出去的人,離開了又想念;
來過丹東的人,隻想在這裡終老。
圖|震寰 ©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上一篇
家常菜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