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13.發散思維--思維方法| 在教學中滲透發散思維,培養出“自帶光芒”的孩子

本文為思維方法系列文章第15篇。

在進行拍攝時,攝影師往往會通過旋轉鏡頭來對焦,使要拍攝的景物清晰,這是聚焦。而清晰的圖像在模糊背景的襯托下凸顯出來,往往更具吸引力。用這樣的一個比喻,能從一個側面說明: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關系。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是,指向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思維方法—發散思維。

自21世紀初以來,神經學家對大腦中的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已做了大量研究。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大腦會頻繁地在兩種模式之間不停切換。盡管在意識清醒的狀态下,你也許無法同時處于兩種思維模式之中。

不過,對有些你當前并不太關注的事情,發散模式确實可以悄悄地在後台處理。比如,有時候,你突然一恍神,那就是“發散模式”現身了。

與專注模式不同,發散模式看起來跟任何一個特定腦區的關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彌散”于整個大腦之中,所以,發散模式容納了更為開闊的全局視野。

如果你要學點新東西,這種思維模式就會助你一臂之力。發散思維讓你無法專注解決某個特定問題,但它可以讓你離解決辦法更近一步。

畢竟,在解決任何一個問題之前,你的想法都經曆了一場長途跋涉。

想象從手電筒裡打出來的光。專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緊密,穿透力更強,徑直打在一小塊區域上。而如果你撥到發散模式,光柱會分散開,照亮的範圍更廣,但各處的光強都會降低。

思維是以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活動,即一種以定向為前提的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指向問題的解決。

所以,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對發散思維的訓練,不等于“漫無目的”地遐想,而是首先要有比較明确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在提及“思維”時的應有之意。

從以上的介紹看來,我們大腦中天然具有的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是旗鼓相當的,當需要它們時,它們都會自動地跑到“前台”為你服務。

而事實是這樣的嗎?相信大多數人有的感受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專注!但是,我們是真的需要發散思維嗎?發散思維會導緻“注意力不集中”嗎?接下來,就來具體了解一下“發散思維”。


什麼是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朝多方向推測、想象、假設的“試探性”的思維過程,通過知識、觀念和方法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設想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發散思維包含立體思維、多向思維、側向思維、逆向思維四種方法。思維的創造性是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的統一。在思維進行獨創時,常被稱為“靈感”的東西(新形象和新假設的産生帶有突發性)和發散思維有着緊密的關系。

在思維的品質中,顯然發散思維是有助于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流暢性,并與獨創性有關系的。因此,發散思維在獲得更多思考方向、提出更多備選答案,打開新的解決思路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

如何在教學中用好“發散思維”?

在思維型教學的過程中,如何用好“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獲得更多的想法呢?


首先,在“引入問題”階段,通過“發散思維”發現本教學主題在生活、學習中更多的應用場景,從而提煉出共同的學習主題。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學習離别詩的意象使用問題,可以呈現多一些這樣的詩句,讓孩子自己從中發現問題。

接着,在“活動過程”中激發“認知沖突”,教師需要提供或引導孩子們從更多角度去思考,或者有意識地從“求異”的提供不同的觀點或證據。

如:在讨論科技對文明的作用時,不僅僅局限于“積極影響”的視角,還需要從科技的高投入、減少直接社會互動、耗費能源、損傷健康、增加孤獨感等不同的方面去發散地思考問題。

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師生的“社會建構”時,教師也要注意延遲判斷,盡量多将學生對此問題的看法暴露出來,否則,就會較多地出現“課上聽懂,課後糊塗”的現象。

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進行積極的“認知建構”,在提出問題的解法上,也需要考慮對“非唯一解”的追求。也就是讓孩子經曆“一題多解”的過程,并形成一定的定勢。這樣不僅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打破原來套路化的思維方式,采取更加新穎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你有多少種方法呢?

接下來,到了“反思時間”—活動心得的總結也需要啟動“立體”的發散思維。

如:從活動主體來反思,可以是我、我和夥伴的關系、我們班的表現、老師和我們的互動;

從活動的時間過程來反思,可以從導入、過程(問題定義-解法尋找、結論得出)等方面去思考;

從活動的材料來反思,可以考慮:材料的充分性、材料的針對性、材料的遷移性等方面思考;

從活動的氛圍,還可以考慮:專注度、活躍度、互動性等。……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可以有更多的角度來“有感而發”了呢?當然這些發散思維都是從“目的”出發,由“效果”來評估的。

最後的“拓展”環節要遷移到不同的應用和更多的相關學習,當然還是要在“思路”上進行發散的設計,才不會陷入“老套路”。比如:遷移到生活中的應用、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遷移到該知識點深入的思考,或者遷移到未來可能有的變化等。

經過這樣的介紹,你可以開展合理的想象,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一定是既能深入研究某理論又充分聯系實際;既能有序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充分交流溝通,既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包容别人的觀點,……總之就是“自帶光芒”的樣子啦!

學思維活動課程對“發散思維”進行了專項的訓練,當然,在課程内容中,聯想、想象、分析、問題解決等思維方法的學習,也用到了“發散思維”。


▲學思維活動課程-思維方法與能力描述

生活中如何提升孩子的思維?

生活中,父母們怎麼做有助于孩子“發散思維”的提高呢?

第一,容忍孩子的“胡思亂想”。前文已經介紹過:“發散模式”是我們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孩子有一些看似不靠譜的想法,這是孩子以後能産生更多想法,而不會“畫地為牢”的基礎,所以,當孩子在“胡思亂想”不要“當頭一棒”,而是合理引導。

第二,在“目的”的指引下,讓孩子提供更多的思路。如:外出遊覽,可以有哪些交通方式的組合,帶點吃的可以從“營養、口感”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組合,周末的安排可以哪些不同的設想。

第三,有意識地提供不同的思路。容忍不同,本身就意味着:創造性。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語氣,不要讓孩子産生“父母總在否定我”的負面情緒。在時間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盡量多地做到:我隻是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最後的決定權,在你的手裡。

第四,用“思維導圖”來記錄不同的想法,有助于想到:更多想法,并不要輕易放過那些刹那間的感性想法。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發散思維一般總是和聚合思維同時使用的,運用發散思維獲得更多的想法,可以讓集中思維來選擇出最恰當的想法,多次結合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可以使想法更加完美。

張蕾


《“學思維”活動課程》副主編,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思維型教學基地教學總監、學優雙創教育研究院STEAM+教學專家。2017年被授予全國第二屆“課改優秀校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