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是中醫特有的傳統療法。
從選材看,灸法一般普遍使用純艾灸,也有的使用加了些中藥的艾來灸。後有的醫家擴屬到使用松、柏、竹、橘、榆、幟、桑、棗等灸材,後來因為其對人體有所傷害而逐漸被淘汰,但桑枝灸到現在仍有人使用。這選材角度,白芥子灸屬于藥灸。
從灸的手法看,常見有直接灸,即懸灸;隔物灸,如隔姜灸,鹽灸等;有瘢痕灸,又稱化膿灸;還有叫發泡灸。
白芥子灸是将白芥子研末調敷有關穴位上使之發泡的治法。敷貼時間約3-4小時,以局部起泡為度。用治肺結核,哮喘,口眼㖞斜和關節寒痹等。也有加用它藥物專治冷哮的。從這一手法看,它屬于發泡灸的一類。
清朝乾隆年間的張璐在其書《張氏醫通》記載了白芥子治冷哮法的發泡灸法:用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共為末,入麝香1.5克,杵勻,調敷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二炷香足去之,十日後塗一次。
這種方法又叫冷灸法,天灸法或敷灸法,無熱源灸法,起重要負載作用的就是白芥子這樣具有刺激性作用的藥物。本人認為其本質上與藥敷一樣,與艾灸還是有區别的,稱之為灸純是借用之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