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上海去哪吃 ©
極物君語:
嗨,大海,美食的故鄉。
三四月,人間春回,萬物複蘇。
不止大地上春耕将近,遠方的大海邊,波浪下也是春心洶湧。
随着海水溫度升高,氣氛漸漸到位,大魚小鮮們也開始籌劃搞起了聚會——
鮮活蹦跳的馬鲛魚、小黃花魚,一網撈出的量,就足以壘成一摞摞,在陽光下閃爍;
纖足靈活的對蝦、皮皮蝦,哐哐哐倒進去,海邊就能煮一大鍋;
圖片|蘇蘇的低卡膳食廚房 ©
丹東撈起的大飛蟹,揚起一陣海浪;威海的生蚝,搖着肥美多汁的肉質四處晃。還有一大批肥甜耐嗦的蛤蜊、扇貝、海螺、蛎蝦等着炸場……
中國三萬多公裡的海岸線,不誇張的講,在春天嗨起來,就足以“鮮”翻全場。
圖片|貪吃深圳 ©
曆經一冬蟄伏的海産們,此時肉質正鮮,肥美爆汁。沿海地區的人們,早已“鮮”人一步,準備撈鮮入網,豪橫開吃。
難怪有首歌裡唱——大海啊大海都是水,吃貨呀吃貨都是嘴。如果你問我想吃遍何方,我一定指着大海的方向。
胃與海的相愛,從來不是意外。你瞧,中國人的風味,正從海上來。
圖片|圖蟲創意 ©
渤海古稱滄海,位于遼、冀、魯、津三省一市之間。
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内海,還是北方海鮮屆的“老大”。
寒冷的水溫降低了魚類生長速度,讓大氣的鮮味得以完整儲存,等待在唇齒中華麗綻放。
在海鮮大省遼甯,比手掌還大的鮑魚,彪悍登場。
鮮鮑以花刀處理,架火炙烤,香到大連人連誇“好歹”(好吃);幹鮑泡發後熬煮,潤出濃郁“溏心”鮑,大手一揮,貴則千金。
圖片|圖蟲創意 ©
同樣靠近渤海,河北秦皇島人的春天,盼望着見一“面”。
“東風解凍雪初消,一色如銀說面條”,這種又細又長的魚,又名玉筋,像極了面條。
嫩滑的軟魚,裹着面糊糊油炸,酥脆的刺都碎掉;用來炒雞蛋,遠遠望去,金玉相間。
沒見過這大場面的,隻怕會當作是一大碗雞蛋面條。
圖片|pupupu ©
中國人吃軟也吃硬,自帶外殼的皮皮蝦,脫殼多肉,個頭很大。
豐富的浮遊生物,喂得它肉質肥美,僅用椒鹽處理,就足以勾出饞意。
滿滿一大盆上桌,大人不再矜持,小孩不怕麻煩,轉眼一摞蝦殼殼,光盤不在話下。
圖片|迷特波魯 ©
天津人在渤海,開心地實現大對蝦自由,那蝦殼薄肉肥,誘人口水。
若是九月開漁後去,嘗嘗銀魚紫蟹火鍋,大鍋裡魚香蟹鮮,好吃到讓人回不過魂。
壓軸的山東大佬,熱情的端出膠東菜——
可辣可甜的大蔥,可生吃,也可做一道原汁原味的蔥燒刺參。晶瑩濃郁的湯汁,環流在Q彈的海參軟刺間,透着一汪汪的鮮。
脆爽可口的海腸,能配撈飯、炒韭菜,能上烤架、包餃子……大嘴一張,鮮美又開胃。
圖片2|微大連 ©
夏秋的大海膽、秋冬的大鲅魚,則被捏成鼓成元寶的餃子。
金黃的海膽餡兒,裹着晶瑩的豬肉粒,點點韭菜提味兒,真令人垂涎欲滴。
而用女婿送給老丈人的鲅魚,剁餡兒剔骨包餃子,味道不俗,更寓意着一家人好事連連。
圖片|圖蟲創意 ©
渤海的海鮮,大得誘人,大得鮮美。如果你已經忍不住吃個肚圓兒,可别急着走。
隔着條海峽,那邊黃海海鮮,才剛開宴。
圖片|暖暖 ©
寒暖流交彙的黃海,則是小而精海鮮的主場。
這裡藏着一個著名的冷水團,即使是夏季,也能讓一定深度的海水處于低溫高鹽狀态。
于是小海産們提前體驗了“鹽腌”和“冷藏”,自帶buff,美味得毫不費力。
在黃海的入海口,遼甯丹東——
一網現撈的新鮮黃蚬,在沸水中”想開“了,便是一道原汁蚬子;丢到炭火上”跳噼啪舞“,便是美味多汁的烤蚬子。
火,能帶來光和熱。
用于燒烤,扇貝、蛏子、帶子的鮮美即刻被激發。
當滋滋油脂炸裂成轉瞬即逝的小泡,帶子的邊緣會微微變皺,貝類的汁水以精細到微秒的速度,瑩潤着海産柔嫩的筋膜。
這種情景,任誰看到都會食欲大增。
圖片|好一朵肥花 ©
深藏着多種有機質的黃海,很适合魚蝦蛤貝的養殖。
于是吹着海風哈啤酒的青島人,端上一盤辣炒花蛤,一份燒烤海蛎,便足以點亮朦胧的夜色。
圖片|圖蟲創意 ©
到了連雲港,幾乎每家都會做一道香煎小魚。
小小的黃鲫魚、小黃花魚、小銀魚酥炸後咬下去能聽見沙沙聲,搭配一碗粥,精緻又妥帖,簡直是神仙生活。
而他們還擁有麻辣小釘螺、白灼對蝦、醬爆八爪魚……要實現虎年的“虎吃海塞”,連雲港人一定當仁不讓。
圖片|super秋©
黃海的海鮮,鮮得精細,鮮得豐富。許多外地人叫不上名的小貝、小螺、小魚,不論何種烹饪技法,都能讓鮮美撲面而來。
難怪人們都說,黃海隻有你不認識的,沒有不好吃的。
圖片|SpongMel是曹老師呀 ©
東海的口頭禅是——“給你點顔色瞧瞧”。
作為中國最主要的漁場,這裡各色魚類南北交彙:黃魚、墨魚、銀白的帶魚……不來點看家顔色,難免不夠特色。
圖片|吃貨課代表 ©
東海相對較高的水溫和鹽度,讓這裡的魚蝦享受20-24度的“度假”體驗。
于是它們自動化身為“先進生産力”代表,種下小魚苗,就能收獲“大胖仔”,肥魚愛好者都青睐。
圖片|圖蟲創意 ©
舟山,響當當的東海魚倉。
一到秋冬,肥美的帶魚養足了油脂,經過紅燒後,鮮美得很濃郁。身披金衣的小黃魚,和豆腐一起燒。魚肉香濃,豆腐柔軟,一次能吃完三碗飯。
在家大業大的東海,一碗海鮮面的濃墨重彩,遠超過一桌家常菜。
鱿魚、紅蝦、蛏子、白蟹、馬鲛魚、水潺、望潮……十幾種海鮮牢牢占據主導地位,半點不克制。若是遇上貪心的食客,這頓飯的價格,足以讓錢包失憶。
圖片|小菜旅途故事 ©
另一邊,橫行霸道慣了的梭子蟹,遇上喜歡糯唧唧的甯波人,也不得通行。
蟹肉潔白,滋味鹹鮮的它,被拿去和年糕同炒。
豐腴濃鮮的蟹香,通過咀嚼軟糯而翻倍。就連盤底剩下的醇香醬汁,都成為澆在米飯上的贈禮。
圖片|DZeer ©
每一隻含淚說“蟹蟹你”的梭子蟹,皆可用濃郁的鮮香,打敗時間。
生腌的紅膏嗆蟹,讓人魂牽夢繞;中小火焖㸆出的蟹肉,讓人不後悔來東海走一遭;而在溫州,用蟹下酒,飄飄然中,讓人忘卻昨夜今朝。
圖片|banada ©
東海的海鮮,鮮得肥美,鮮得濃郁。在福建沿海,有客來訪,用盆裝海鮮來招待,也絲毫不誇張。
生腌、蒜蓉、清蒸、辣炒、鹽焗……在東海,鮮字當頭,濃情蜜意,就要吃個盡興。
圖片1 2 | 圖蟲·創意
海納百“鮮”,有容乃大。
作為我國面積最大、水最深的邊緣海,南海的面積,約等于前三海總面積的三倍。
廣闊的海域,賦予了南海“寬廣”的心胸。
而那種清甜的鮮美,吃貨随便撒個網,就能夠吃到。
南海的清鮮,與摯愛鮮味的廣東人,一拍即合。
于是湛江的鮮嫩大生蚝,帶着碳烤的蒜香,占領了各大燒烤檔。而汕尾人的生腌,更讓這種鮮甜,撞擊一絲鹹鮮,再回轉在舌尖。
圖片|圖蟲創意 ©
到了廣西,紳士如白鲳,身着白色“燕尾服”,鮮美得很矜貴。
柔軟而自帶彈性的魚肉,藏着海洋真正的鮮味,淡淡的清香環繞着味蕾。
“開春趕飛鲻,煲得魚粥香。留魚打火鍋,吃得鍋底光”。
圖片|圖蟲創意 ©
在北海,一碗生滾海鮮粥,讓海鮮的清鮮,變成一種久久不散的香氣;
而用當地石斑、老虎魚或其他魚類煲出的暖湯,乳白入腹,如同溫柔的撫慰。咽下這一口溫熱,謀生的歎息便可化為釋然的喟歎。
要說最愛鮮甜的,還得是海南人。
他們對清鮮的追尋,有椰汁、菠蘿,還有大大小小的清蒸海鮮。隻要懂行不被宰,最簡單的蒸龍蝦,就足以讓你沉醉在縷縷鮮美的細嫩蝦肉中,感受熱帶的甜蜜風情。
南海的海鮮,鮮得清爽,鮮得清甜。它如同初見的知音,遇上方知有;又像久違的老友,處得親近、食得自在。
民以食為天,中國四海鮮。
廣袤的大海,在波濤下孕育着陸地上不會有的鮮美。人類在吃中“縱橫四海“;也在“四海為家”中,因為一種味道而找到歸宿。
海水的鹹味都相似,但孕育的鮮味卻各有各的不同。
渤海的“大鮮”,黃海的“小鮮”,東海的“濃鮮”,南海的“清鮮”,鮮鮮交彙,美味無邊。
感謝四海的饋贈,讓每一種在唇舌跳動的鮮美,共同造就了如此鮮活的人間。
圖片|上海去哪吃 ©
資料來源:
紀錄片《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
地道風物《這個最被低估的北方海鮮大省,助力中國人實現鮑魚自由》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