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整個體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歸于上焦,脾、胃、肝、膽、小腸歸于中焦,腎、大腸、膀胱歸于下焦。《難經·三十八難》雲:“三焦者,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靈樞》上說三焦經“主氣所生病者”,這種“氣”類似于現代醫學所講的内分沁的功能。
去醫院看病,很多症狀查不出病因,往往會被診斷為“内分沁失調”。但很多時候,也很難确定是哪個内分沁系統出現了問題,這時大夫常常會給您一些谷維素或維生素B12這些比較安全平和的藥物,但治療作用實在有限。當您焦慮不安、不知所措的時候,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經,求醫不如求已,效果通常出讓您喜出望外。
三焦經從手走頭,起于無名指指甲角的關沖穴,止于眉毛外端的絲竹空,左右各23個穴。三焦經與膽經是同名經,二者都是少陽經,上下相通,所以肝膽郁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而出,于是三焦經便成了身體的“出氣筒”。三焦經直通頭面,所以此經的症狀多表現在頭部和面部,如頭痛、耳鳴、耳聾、咽腫、喉痛、眼睛紅赤、面部腫痛。三焦經的症狀多與情志有關,且多發于脾氣暴躁之人,打通此經,可以疏洩“火氣”,因此可以說三焦經是“暴脾氣”人群的保護神。及早打通此經,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症”的困擾。此經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對風濕性關節炎也有物效。下面咱們就挑選幾個自己容易操作的穴位試一試。
液門(荥水穴):津液之門,在無名指、小指縫間。此穴最善治津液虧少之症,如口幹舌燥,眼澀無淚。“荥主身熱”,液門還能解頭面烘熱、頭痛目赤、齒龈腫痛、暴怒引發的耳聾諸症,此穴還善治手臂紅腫、煩躁不眠、眼皮沉重難睜、大腿酸痛疲勞諸症。
中渚(俞木穴):此穴在手背側,四、五掌骨間。俞主“體重節痛,木氣通于肝,肝主筋,所以此穴最能舒筋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神經痛,都是中渚穴的适應症。此穴還可治偏頭痛、牙痛、耳痛、胃脘痛、急性扁桃體炎。此外,四肢麻木、腿腳抽筋、臉抽眼跳等肝風内動之症,都可掐按中渚來調治。
外關(絡穴):此穴非常好找,在腕背橫紋上2寸。外關即與外界相通的門戶。胸中郁結之氣可由此排出,外感風寒或風熱可由此消散。此穴絡心包經,因此外關可以引心包經血液以通經活絡,可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結膜炎。此穴更善調情志病,與膽經陽陵泉同用,有逍遙丸之效。與膽經丘墟穴配伍,有小柴胡湯之功。此穴還能舒肝利膽,散郁解憂,可治月經不調,心煩頭痛,厭食口苦,胸脅脹滿,五心煩熱,失眠急躁之症。若腳踝扭傷,用力點按外關穴,可即時緩解症狀。平日多揉外關穴,還可以防治太陽穴附近長黃褐斑和魚尾紋,以及青少年的假性近視。外關穴功效衆多,且又是防止衰老的要穴,不可小視。
再說個支溝穴,此穴在外關上1寸。所以與外關穴的功用較為類似,也可舒肝解郁,化解風寒,但同時還善治急性頭痛、急性腰扭傷、膽襄炎、膽石症、小兒抽動症。古書皆言其善治便秘,但其最為特效是治療“肋間神經痛”,俗稱“岔氣”。當岔氣時,用拇指重力點按支溝穴,即時見效。
三焦經暫時說到這裡,其實這條經絡的功效,遠不止這些,朋友們自己去慢慢探尋和體驗吧。經絡穴位,就是我們與身體交流的通道,想要真正認識自己 ,不心去遠方尋求開悟,因為答案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