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内經》、《中藥學》、《中醫藏象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段時間,我接到一個電話,是從前的一個老患者。
他說,他想找我看看,解決他老伴兒嘴裡沒味兒的事兒。
我問,你愛人的舌苔,白膩不?
他說,确實白膩。
我告訴他,用澤蘭、佩蘭、茯神三味藥,各5克,以沸水沖泡代茶飲,喝幾天試試。這點小事兒,不用跑一趟。
果然,他後來給我傳來喜訊,說妻子的嘴巴,能嘗出味道了。吃東西,明顯覺得香了。
我是怎麼知道這個小辦法的呢?
當然是學的了。或者說,是照前輩們的經驗,抄的。
當初,我們在學習中藥佩蘭的時候,老師就講過與之相關的驗案。
說的是,有這麼一個人,因病投中醫治療。
經過治療以後,患者當初的主症,确實消失了。但是,卻留下了口中不知滋味、吃啥都沒味道的毛病。
後來,此患繼續求醫,想把嘴裡沒味的事兒解決。
最終,他找到一位醫家。醫家這麼一看,立刻給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用澤蘭、佩蘭、茯神各50克,研成粗末,用水沖泡代茶飲。每日用15克。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10天以後,毛病基本就解除了。
這個小例子,我一直記在腦海裡,未曾忘卻。
這裡的道理,其實很簡單。
你看啊,正常情況下,東西送到嘴裡以後,我們立刻能吃出味道來。酸甜苦辣鹹,總之能嘗出點什麼。
現在,你嘗不出來了,原因無外乎兩個。
第一個,就是嘴巴裡有什麼東西,擋住了味蕾和食物之間的信息傳遞。
這東西是什麼?中醫一般認為,是濕濁之邪。濕濁之邪上犯于口,導緻我們嘗不出滋味。
第二個,就是感受味道信息的“中樞”、“處理器”,失靈了。味道信息即便被傳遞過去,我們也無法感知。
誰是這個“中樞”呢?中醫說,是心。《靈樞》講:“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
如此一來,我們就清楚了。要想解決口中沒味兒的問題,就得化濕濁、安心神。
回過頭來,說一說我開篇提到的那個患者。我問,患者的舌苔,是否白膩,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這就意味着,患者很有可能是濕濁上犯于口。那好,這就比較适合,用佩蘭、澤蘭和茯神泡水代茶飲的方式來治療。
其中的佩蘭,芳香化濕,利水去濁。中醫用它治口淡、口甜,由來已久。早在《黃帝内經》裡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
澤蘭,可以利水、活血。
茯神,能健脾利濕,更能安神益智。
所以,這三味藥配合起來,确實能起到較好的調治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
其實,用佩蘭治療口裡味覺異常,是中醫早就有的做法。《黃帝内經》講過:“治之以蘭,除陳氣也”。這裡的蘭,有的人認為是佩蘭,有的人認為是澤蘭。也有的人認為,最初的時候,佩蘭和澤蘭不分,所以指不定說的是誰。
那好,既然說不定,咱們就佩蘭澤蘭一起用呗。反正,在道理上,都是說得通的。
總而言之吧,口中無味這個事兒,确實和脾虛濕盛,濕濁上犯有關系。佩蘭、澤蘭、茯神泡水代茶飲,算是比較方便的改善方法。嚴重一點的,得内服湯藥了。比如藿樸夏芩湯等,都可以用。這些,以後文老師再給你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