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今世界局勢,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興起,而霸權主義的代表自然就是某大美麗家國喽。而近期關于中國與鷹醬小弟們的新聞也層出不窮,首當其沖的就是立陶宛,而立陶宛這個當今波羅的海的“無名國家”也一下為人們所熟知...
立陶宛跟今天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并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因為這三國緊密相連于波羅的海東邊,加上國土也不是那麼龐大、實力也不是那麼雄厚,存在感也都微小,因而咱們平常甚至都不會關注這仨國家
波羅的海三國
這就跟安道爾與列支敦士登的道理是一樣的,然而,立陶宛又在這些當代“名氣不顯”的國家當中顯得“另類”,因為立陶宛也曾有過它的高光時刻
15世紀的立陶宛可謂“正當年”,不僅是當時中歐一帶領土最大的國家,并且在經濟、政治、社會方方面面都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當時中世紀歐洲曆史發展走向
立陶宛大公國鼎盛疆域
等到進入16世紀,立陶宛與波蘭兩國“合體”之後,那更是“雙劍合璧,一掃江湖”,一度打得當時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日後的歐洲強國擡不起頭,俨然一副歐洲霸主的風采
波蘭立陶宛王國疆域
當然這也就是立陶宛國家與波蘭國家的頂峰了,在之後這兩國逐漸衰落,最終變成了今天的立陶宛與波蘭。
那麼最鼎盛時期的立陶宛跟波蘭是如何聯合的呢?咱們本期圍繞這一個問題,聊一聊立陶宛與波蘭的強勢合體,看一看波蘭立陶宛王國是如何誕生的
咱們上期講到了立陶宛大公國的強盛時期,即立陶宛維陶塔斯大公時期(1392-1430),但随着維陶塔斯大公的逝世,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跟權力也就轉移到了波蘭國王的名下
立陶宛維陶塔斯大公
就在立陶宛維陶塔斯大公死後,立陶宛相對得衰落一點,乘此機會,隔壁的莫斯科大公國彎道超車抓緊趕上
而地緣政治決定了當莫斯科大公國(1283-1547)的影響力迅速擴張後,它就成為了立陶宛大公國的最大敵人
莫斯科大公國位置
1478年莫斯科大公國吞并諾夫哥羅德,從此它就成為了東北歐最突出的國家。1492-1508年間,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在維德羅沙戰役取得關鍵性的勝利後,又收複了基輔羅斯故土,國勢進一步上升
伊凡三世
而發展到了後來,立陶宛的領土也遭到了莫斯科的侵占,莫斯科大公國對立陶宛國家産生了嚴重威脅,這時的立陶宛在極大外部壓力之下,選擇了與波蘭走得更近
自從1385年立陶宛跟波蘭三次聯合後,兩國一直處于一種緊密聯系的狀态,尤其雙方因地緣政治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在此後數百年的發展當中,兩國“親密無間”
立陶宛的維陶塔斯大公死後,雙方更是實現了王朝聯合,即兩國共有一主進行統治。在這種情況下,立陶宛跟波蘭國家的真正“合體”就被提上了日程
1514年9月8日在波蘭支持下的立陶宛取得了奧爾沙會戰的勝利。這是一場立陶宛波蘭聯合軍與莫斯科大公國為争奪基輔地區和白俄羅斯的控制權展開的決戰。
奧爾沙會戰
當時立陶宛方面由大公奧斯特羅格斯基指揮不到3萬的兵力,而對面莫斯科大公瓦西裡三世則派出了數萬羅斯軍
瓦西裡三世
最終戰争以立陶宛和波蘭的大勝而告終,甚至莫斯科方面的軍隊主帥伊凡都被俘。此一戰可謂一解立陶宛“心頭之恨”
在此之後,立陶宛、波蘭跟俄國算是“杠上了”,而立陶宛跟波蘭這倆“難兄難弟”也就更為團結緊密
在此期間,波羅的海周邊地區還爆發了著名的立窩尼亞戰争(1558-1583),即波羅的海周邊勢力與正在崛起的俄國之間的戰争
立窩尼亞戰争
立窩尼亞戰争的起因是俄國沙皇伊凡四世(即著名的伊凡雷帝)為了争奪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和波羅的海東岸土地上的諸國進行抗争
伊凡四世
事實上咱們熟悉俄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俄國雖大,但卻在近現代曆史上緻力于奪得出海口,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向海洋的發展一定受到東歐、巴爾幹、小亞等地國家的制約
所以整個俄國為了出海口,發動過多次戰争,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俄羅斯彼得大帝時期跟瑞典帝國的大北方戰争。當然這次立窩尼亞戰争也是其中之一
俄國出海口
當時俄國的“打胃口”、“大戰略”無疑損害了這些波羅的海國家的利益,即利沃尼亞騎士團、波蘭、立陶宛、瑞典、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等
于是乎立窩尼亞戰争開啟了,這場戰争從1558年開始,一直到1583年俄國最終失敗而告終。而就在抗擊俄國的期間,波蘭跟立陶宛正式結為波蘭-立陶宛王國(1569-1795),即波蘭第一共和國
波蘭第一共和國标志
而兩國合體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盧布林聯合(1569)(詳情參見)
所謂盧布林聯合主要指的是1569年7月1日立陶宛跟波蘭國家成立一個共主邦聯的事件。此後波蘭立陶宛聯邦誕生,即波立聯邦。而立陶宛大公國正式與波蘭王國兩國合并。
當時進行盧布林聯合的君主是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是波蘭的國王兼任了立陶宛的大公,他一直從1548年統治到1572年
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
1529年奧古斯在母親的幫助下以立陶宛大公的身份居住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并且成為了波蘭參議院瑟姆議會推選的下一任波蘭國王。
1548年4月1日,在西吉斯蒙德一世(也就是他老爹)逝世的同一天,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繼位為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
而當時立陶宛跟波蘭的關系已經相當緊密:自從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和波蘭女王安茹·雅德維嘉在1386年聯姻以來,波蘭和立陶宛以“共主邦聯”的形式存在了約183年。
安茹·雅德維嘉
這期間大部分波蘭國王以兼任立陶宛大公的形式維持了兩方的聯合。等到1569年兩國上到貴族下到平民之間都已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聯合的條件最終成熟
同時為了一同應對北方十字軍的軍事威脅,以及後來新崛起的沙俄的更大威脅,兩國不得不攜手攬腕共渡難關,尤其沙皇俄國發動的立窩尼亞戰争,使得整個波羅的海區域“打成一片”,客觀上給了這些國家一個團結的理由跟共同的利益
立窩尼亞戰争地圖
當然這當中也存在了一個偶然因素,即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此時大限将至(還剩三年),但此時的國王竟沒有生下任何子嗣,也沒有任何兄弟,所以整個波蘭雅蓋隆王室将面臨絕嗣的風險
西吉斯蒙德二世夫妻
而一旦王朝絕嗣,按照波蘭的法律,下一任波蘭國王将由選舉産生,而新任選舉的國王自然不會得到立陶宛的承認,也就是波蘭國王将再也無法兼任立陶宛大公了
這對于雙方國家的貴族、王室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于是1569年奧古斯都面臨的最大任務就是趕在自己去世之前完成兩國的合并,一旦雙方合并,即使絕嗣,新任國王也能順理成章成為兩地的共主
西吉斯蒙德二世
于是兩國合并的事項和前期準備被提上日程,起初立陶宛方面的貴族是反對的,因為合并之後一定會讓立陶宛淪落為波蘭的附庸而存在(曆史證明确實如此)
但巧了!當時俄國的立窩尼亞戰争倒逼立陶宛貴族不得不接受合體,因為個人利益跟國家利益之間他們還是拎得清的
貴族老爺們
1562年立陶宛在前線節節敗退,不得已之下立陶宛貴族老爺們主動聯系了波蘭,商議兩國合體的相關事項,最後達成了一些原則:
即建立一個以同一個議會、選舉、軍事、外交為基礎的聯合政體。聯合政府可以讓波蘭來主導,但前提是立陶宛必須享有自治性和軍事獨立。
1564年波洛茨克淪陷,雙方再度磋商,會上波蘭代表主張直接讓立陶宛完全合并進波蘭,毫無疑問此舉被立陶宛大貴族們噴得體無完膚
最終随着跟俄國戰争局勢進一步惡化,以及立陶宛貴族當中強硬派的内部變動,立陶宛妥協了。
1568年底,兩方代表又又又在盧布林召開會議。會議經過激烈讨論,一直持續到了轉年(1569年)1月
盧布林
最終在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的運作下,這一年6月份雙方在盧布林基本達成共識。于是乎在1569年7月4日,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在盧布林鎮的一個修道院内,在衆多波蘭、立陶宛貴族代表的見證下簽署了《盧布林聯合》條約。
盧布林聯合
《盧布林聯合》條約的簽訂标志着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的正式成立,由此波蘭和立陶宛聯合為一個單一國家。
但盡管兩國合并、共戴一君、議會選王、同進同退,但在軍事、行政、财政和司法上則保持了自主(無疑是立陶宛方面的要求)。
波蘭、立陶宛聯合過程
而1569年盧布林聯合後, 立陶宛大公國的諸多領土被順理成章地轉給了波蘭王國,立陶宛後來也在波蘭的統治下逐漸被波蘭化。盡管立陶宛王國仍保留諸多權力,但實際兩方已經成為了一個政治實體
波蘭立陶宛王國在盧布林聯合成立後,就開始對周圍各國展開侵占活動,比如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等地
盧布林聯合版畫
盧布林聯合之時,俄國發動的立窩尼亞戰争還在進行,這場戰争前前後後持續了25年,對整個波羅的海地區産生了極大影響
當然到了1583年(即盧布林聯合後十四年),俄國最終在這場戰争中失敗,但戰争中勝利的波蘭-立陶宛王國也損失慘重
波蘭-立陶宛聯邦
當時在立窩尼亞戰争後,波蘭-立陶宛王國又陸續跟沙俄、瑞典等國進行了持續戰争與沖突,國力日漸消耗,最終導緻了波蘭第一共和國的衰頹(當然波蘭-立陶宛王國的衰落跟其内部的貴族民主制有關)。
貴族民主制
而波蘭第一共和國的衰敗也就是後話了,在此時,即16世紀後半期,波蘭-立陶宛王國正是強盛時代,兩國也在“雙劍合璧”後得以“一掃江湖”......
那麼波蘭-立陶宛王國鼎盛時有多強大?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曆史時期究竟算不算是立陶宛國家的曆史?這個強盛一時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又是如何滅亡的?
歡迎持續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