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儒家經典,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其文字簡煉明隽,兼采雅俗,言辭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滲透着萬物一體的世界觀。
《菜根譚》開出的處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虛妄真實之理,指出貧富、尊卑、窮達因為心念使善惡、禍福相互轉換,告誡世人及時轉念,戒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後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閱曆和境界。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這段話譯成現代漢語,其意思是,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其實都等于是傷害腸胃的毒藥,所以我們一旦遇到這種大快朵頤的機會絕對不可多吃,隻要控制住吃個半飽就不會傷害身體;世間所有稱心如意、令你眉飛色舞的好事,其實都是一些引誘你走向身敗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要求一切能心滿意足,隻要保持在差強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于造成事後悔恨的惡果。
俗諺有“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說法,可見人之所以會生病多半由于飲食不當。此外俗語又有“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這的确是一句經驗之談。很多人一遇到香甜可口的美味,就不顧一切地拼命多吃,結果把腸胃吃壞自然會受病痛之苦。
一個聰明人必須注重養生之道,營養不良固然不行,吃得太多也絕非好事。不過美食當前,很多人都有欲罷不能的苦衷,所以俗話才有“吃飯不飽,不如活埋”的慨歎。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深明養生之道的人,就會用兩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拿出毅力采取定時定量的方法,也就是不到吃飯時間即使遇到美食也絕對不吃,即使到了吃飯時間,所吃的飯菜也必須有一定的量;二是多喝菜湯,有飽食習慣的人,能借着菜湯産生一種飽脹感,以滿足自己的飲食欲望,因為這種空湯很快就能消化,絕對不會傷害到你的腸胃。
清代學者李密庵寫過一首《半半歌》,就像是對這句話的絕佳注腳和衍伸:“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悠閑,半裡乾坤寬展。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花半實庭軒。衣裳半素半輕鮮,肴馔半豐半儉。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一半還之天地,讓将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颠,馬放半缰穩便。半少确饒滋味,半多反壓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隻半。”
《半半歌》中的智慧有二:其一,這世界本不圓滿,更不可追求完美;其二,凡事把握一個“度”,才有回旋餘地,更可源遠流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