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焦樹德治腦瘤,結核瘤

焦樹德于1991年10月應邀請有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全國挑選的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收徒拜師大會。1992年4月被評為“科技之星”,消息在《北京日報》頭版發表。自1990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1994年被收錄于英國《劍橋國際名人辭典》。

焦樹德:

中醫治療症狀,辨證論治,不治病名,跟着西醫病名跑,跟着瘤子跑,你就上當了,上了儀器的當了。

李某某,男,38歲,農民,朝鮮族。初診日期:1987年8月下旬。患者于1987年7月23日,勞動後自覺頭暈,即去醫院治療,在就診途中,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但無抽搐及二便失禁),經當地醫院治療,約4個小時後;神志恢複。自此以後,每逢用力時即出現右側偏頭痛,呈陣發性脹痛,無複視、無惡心、無耳鳴。睡眠尚可,情緒不好時頭痛亦發作,口苦,大便幹,每日1次。經延邊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做CT掃描等檢查,診斷為腦占位性病變,考慮為 結核瘤。既往身體健康,這次不同意手術治療。雖經多種藥物及方法治療,病情未見好轉。1987年8月下旬,我去延邊地區講學支邊,在延邊合龍縣中醫院接診了這位患者,主訴同前,望其舌尖紅、舌苔根部略黃,脈象弦,兩寸較明顯。辨為肝郁生風,痰血凝滞之證。治以調肝散郁,化痰消瘀之法。處方如下:白蒺藜12g,當歸12g,赤芍12g,紅花9g,地龍6g,化橘紅12g,半夏9g,白僵蠶6g,茯苓18g,黃芪18g,川芎12g。



病人服此湯藥70劑,于1987年12月11日,專程來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内科複診。自訴右側偏頭痛減輕,但勞累時仍有發作。面色紅,舌尖紅,舌苔根部黃厚,脈象弦。診為肝陽上亢,氣血上逆,經絡失暢,血脈不通,發為偏頭痛之證。治以平肝潛陽,活絡陣逆之法。處方:生石決30g(先下),生赭石30g(先下),白蒺藜12g,夏枯草15g,生芥穗9g,蔓荊子10g,赤芍15g,紅花10g,莪術3g,半夏10g,化橘紅12g,茯苓20g,白僵蠶10g,川芎5g。
囑病人服此方20劑後,去掉川芎,再繼續服用。患者于去川芎後,又服藥60劑。于1988年3月28日來京複診,偏頭痛基本痊愈,僅在過度勞累或感冒時偶有發作。看電視時間久時,眼睛感到疲勞,但未引起頭痛,未發生過頭暈,已能參加勞動。精神轉佳,氣色潤澤。1988年1月25日,又在某醫院做CT複查:“右颞葉後部皮層區結節狀占位已消失”。舌苔薄白,脈象沉略滑。又把患者帶來的CT掃描照片,請我院放射科醫師查看,同意原醫院的CT診斷。為了鞏固療效,預防再發,于上方中去川芎,加生地18g、黃芩10g、白芷9g、生牡蛎30g(先下);生赭石改35g(先下)。服15劑後,改為隔,日服1劑,再服15劑,即可停藥。

理論分析:
據其突然頭暈、昏倒,頭痛偏右側,情緒變化時則發病,脈象弦等特點,知病在肝經。肝郁生風,風邪善行而數變;無痰不暈,風邪挾痰上擾,故突然昏倒。痛處固定不移,再參其舌尖紅,知病又與血分有關,痰血互結,脈絡不通,發為疼痛。頭部兩側屬少陽、厥陰,故其病在右側,發為右側偏頭痛。
根據調肝散郁,化痰消瘀的治法,處方采用白蒺藜苦溫辛散,善行善破,宣肺之滞,疏肝之郁,破癥結,散癰疽。配以當歸和血養肝,祛瘀血、生新血,使血有所歸,共為主藥。赤芍、紅花、地龍軟堅消痰以破積消瘤為輔藥。化橘紅、半夏、茯苓,行氣化痰;配白僵蠶祛頭風、療驚痫而熄風化痰;又以黃芪溫分肉、散癰疽,助赤芍、紅花等藥消散結聚而共為佐藥。取川芎辛竄入肝,行氣開郁,并能治風氣入腦而頭痛為使藥。
服藥70劑後,又見其面紅、脈弦、苔黃,知為肝陽上亢,故用生石決、生赭石,鎮潛肝陽,鹹育肝陰。加夏枯草、蔓荊子散瀉肝熱。并用活瘀消堅、散結破積更為力專的莪術,以加強消除積滞。因川芎過于辛竄,不宜欠服,故囑服20劑後即去掉、餘藥應長服。果然又服60(共80)劑,偏頭痛未再發作而且腦部的占位病變亦消除。中醫并沒有專門去消除瘤子,而瘤子卻在整個病情都好轉的同時而消除,這是中醫學從整體觀出發而取得的效果。


當歸散(《儒門事親》):白蒺藜行血破瘀,又可治經閉,難産,帶下;伍當歸活血溫經,養血調經,為婦科常用基礎方劑。

當歸蒺藜煎
藥物組成:當歸2錢,熟地2錢,芍藥(酒炒)2錢,何首烏2錢,炙甘草1錢,防風,川芎1錢,荊芥穗1錢,白芷1錢,白蒺藜(炒,搗碎)3錢或5錢。
處方來源:《景嶽全書》卷五十一。
方劑主治:癰疽瘡疹,血氣不足,邪毒不化,内無實熱而腫痛淋漓者。
用法用量:上或水或酒,用2鐘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後飲酒數杯,以行藥力亦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