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和兒童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NCCN指南2023版)中關于B-ALL遺傳學風險分層的内容,并在文末讨論了幾個遺傳學概念,感興趣的老師可以一起學習一下。
一、ALL中常見的染色體和分子學異常(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版)
備注:
1.異常僅見于T-ALL;其它異常僅見于或主要見于B-ALL。
2.包括以下基因融合和突變:ABL1、 ABL2、 CRLF2、 CSF1R、 EPOR、 JAK1、JAK2、 JAK3、 TYK2、 PDGFRβ、 PDGFRα、 FGFR、 EBF1、 FLT3、 IL7R、NTRK3、 PTL2B 和 SH2B3。
3.包括細胞因子受體和RAS信号通路活化突變(NRAS、KRAS、FLT3、IL7R、JAK3、JAK1、SH2B3和BRAF)和造血發育因子失活突變(GATA3、ETV6、RUNX1、IKZF1和EP300)。
二、B-ALL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學預後風險分層(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版)
備注:
1.也許有用的FISH探針:用于檢測超二倍體的4号,10号和17号染色體着絲粒探針;用于檢測隐匿性t(12;21)的雙色探針,該探針也可以用于檢測(RUNX1基因≥5個拷貝);用于檢測BCR::ABL1和KMT2A重排的探針;用于檢測ABL1、ABL2和重排的探針;用于檢測位于9p21.3的缺失的探針;用于檢測隐匿性t(X;14)(p22;q32)/ t(Y;14)(p11;q32)IGH::CRLF2重排的探針;以及用于檢測JAK2重排的探針。
2.t(12;21)(p13;q22)易位通過核型檢測是典型的隐匿性,需要用FISH或PCR方法鑒定。
3.推薦用血液粒細胞做間期FISH檢測BCR::ABL1轉錄本,以便區分新發的急變期CML(BP-CML)和新發的Ph陽性ALL。
4.IKZF1 plus,是指IKZF1缺失合并、、PAX5或PAR1缺失,且不存在ERG缺失,同樣的,這些異常伴22q11.22缺失在兒童B-ALL中尤其與預後不良相關。
5.還有一些其他結果染色體數目不<44條,但也許等同于亞二倍體,并有着相同的預後。區分真的亞二倍體(true )和隐藏的亞二倍體是重要的,後者是由亞二倍體倍增産生的。 AJ, et al. ;238:62-68.
6.或者定義為DNA指數小于标準定義的阈值或其它明顯的亞二倍體證據。亞二倍體ALL也經常與功能性缺失TP53突變及Li-綜合征有關。
7.包括IGH::IL3重排
8.Jain N, et al. Blood 2017;129:572-581; KG, et al.N Engl J Med 2014;371:1005-1015
9. CG,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0:470-480; M, et al. J Clin Oncol 2018;36:1240-1249
10.新的證據表明DUX4重排預後良好。另外存在DUX4重排、IKZF1改變的病例并不意味着預後不良。三、B-ALL遺傳學風險分組(兒童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版)
備注:
1.新出現的證據表明未列在此表格的一些分子标記物可能影響預後。專家組将對這些數據進行審查,并在它們可用時更新。
2.新出現的證據建議劃分新的亞型:
(1)ETV6::RUNX1樣;
(2)其他已定義的遺傳學異常:DUX4、MEF2D、和NUTM1的重排;IG::MYC融合;PAX5改變和PAX5 p.P80R。
需要進一步的驗證性研究來評估與這些變異相關的風險。
3.或者定義為DNA指數小于标準定義的阈值或其它明顯的亞二倍體證據:近單倍體(24-31條染色體);低亞二倍體(32-39條染色體);或高亞二倍體(40-43條染色體)。低亞二倍體ALL也經常與功能性缺失TP53突變及Li-綜合征有關。
4.還有一些其他結果染色體數目不<44條,但也許等同于亞二倍體并有着相同的預後。區分真的超二倍體(true )和隐藏的亞二倍體是重要的,後者是由亞二倍體倍增産生的。單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或全基因組測序通過檢測雜合型缺失(LOH)可以區分真的超二倍體和隐藏的亞二倍體。 AJ, Shago M, FM, et al. : acute (ALL) ALL in : A from the 's Group. Genet 2019;238:62-68.
5. RC, CG, Chen IM, et al. of CRLF2 is with of JAK , of IKZF1, / , and a poor in B- acute . Blood 2010;115:5312-5321。
6.IKZF1 plus,是指IKZF1缺失合并、、PAX5或PAR1缺失,且不存在ERG缺失,同樣的,這些異常伴22q11.22缺失尤其與預後不良相關。然而,存在DUX4重排伴IKZF1改變并不意味着預後不良。 CG, Su X, Zhang J, et al. of IKZF1 and in acute . N Engl J Med 2009;360:470-480; M, E, M, et al. a new - very-poor in B-cell acute .J Clin Oncol 2018;36:1240-1249. DS, Meyer JA, Mason CC, et al. of focal 22q11.22 and IKZF1 with acute . JAMA Oncol 2021;7:1521-1528。
四、讨論
高超二倍體,在血液學中亦常被稱為超二倍體,是指染色體數目>50條,通常<66條的核型。在ISCN中,超二倍體核型的染色體數目被定義為47條~57條。
亞二倍體,在血液學中是指染色體數目<44條的核型。在ISCN中,亞二倍體核型的染色體數目被定義為35條~45條。近單倍體,在血液學其染色體數目被定義為24條~31條。在ISCN中,近單倍體核型的染色體數目被定義為≤34條。
複雜核型,在B-ALL中是指5個或以上染色體異常。在AML中,複雜核型是指≥3個不相關的染色體異常,且缺少其它分類定義的重現性遺傳學異常;不包括含有三個或多個染色體三體(或多體)且不伴結構異常的超二倍體核型。
複雜核型:≥3個不相關的染色體異常,且缺少其它分類定義的重現性遺傳學異常;不包括含有三個或多個染色體三體(或多體)且不伴結構異常的超二倍體核型。
王當鋒,公衆号:細胞遺傳自習室AML(非APL)患者的遺傳學風險分層(NCCN指南2023版)
關于隐藏的亞二倍體,是需要與真的亞二倍體(true )區分,還是需要與真的超二倍體(true )區分?個人認為是需要與真的超二倍體區分。因為隐藏的亞二倍體是通過亞二倍體倍增産生的,與亞二倍體在染色體數目上有明顯差異,但與真的超二倍體在染色體數目上類似,所以需要通過單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或全基因組測序檢測雜合型缺失(LOH)來區分。
特
别
聲
明
(1)本公衆号所有内容僅供同行間相互交流學習,請勿做他用。
(2)由于學科發展和作者學識所限,文中某些内容可能存在錯誤或其它不足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3)有任何需要溝通、交流或合作等方面的事宜,請**作者,作者會第一時間進行反饋。
下一篇
催文昌秘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