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修行”。
對于“修行”,大多數人也并不陌生,可是,在四川省的甘孜州白玉縣昌台鎮,有這樣一座藏傳佛教甯瑪派寺院,外地人對此了解較少,可是本地人對它都印象很深,那便是著名的亞青寺。
當一所寺廟矗立在草原上,這本身就是一副天然的美景。
而且,這裡還有很多不太一樣的地方,也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将這裡當作成一個“打卡聖地”。
女子衆多的寺廟亞青寺之所以和其他地方有着很多的不同,其中一個根本性的原因便是女性衆多,據不完全統計,來到這裡的女性出家人高達兩三萬人。
在藏語中,她們也被稱呼為“覺姆”,藏文化中,通常情況下國王的媽媽和姐妹們也會被稱呼為覺姆,這也體現了大家對于女性出家人的高看。
此外,這個稱呼還和地理因素挂鈎,比如喜馬拉雅山的主峰被稱為“珠穆朗瑪”,而在藏語之中,“珠穆”和“覺姆”也有着極為相似的音譯。
亞青寺覺姆的聚集地是一座四面環山的草原上,這裡三面都被昌曲河環繞着,形狀就像是一座孤島,上面有千百間房屋,這些都是女覺姆們居住的地方。
因此,也有人這樣評價覺姆們:她們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從容不迫,并且不受任何誘惑的人群。
在攝影師的鏡頭下,這裡已經是美不勝收的風水寶地,其構造也宛若一個完美的心型。
這些房子大多都是由木闆拼接而成的,木闆的外面又包了一層粗布,用來擋風遮雨,屋頂上還由泥土覆蓋上。
在昌曲河上面,還有兩座小橋,一座水泥橋徑直通往亞青寺的主殿,另一座橋則直直通向修行山。
亞青寺地處高原深處,因此,來到這裡修行的人,生活條件也總是格外艱苦,交通不便也就算了,平日裡就算是物資也格外匮乏,寺院也很久都沒能通上電。
可是,生活中的困難卻并沒有擊退這些覺姆們,對于佛法的虔誠已經滲透進他們的心靈深處,高原地區本身就遠離世俗,修行的過程中,自然也會受到千辛萬苦。
因此,也有人這樣評價覺姆們:她們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從容不迫,并且不受任何誘惑的人群。
美景的背後,覺姆們要先“勞其筋骨”。
每當觀修的時候,她們便思考着自己的内心深處,悟徹着人生的真正意義。
土棚内幾乎沒有地闆,很多覺姆就直接住在鋪上了泡沫的薄墊子上,小幾平米内的棚内,基本的生活用具甚至都是好幾個覺姆共同使用的,她們也習慣了在彼此的幫助下艱難度日。
冬天裡,外界的氣溫一度能達到20多度,棚子也僅僅能夠幫助抵禦風雪,可是室内外的溫度卻是相差無幾,即使是這樣,她們依舊堅持下來了。
在月光中,她們也總是在找尋着屬于自己的智慧之光。
每當觀修的時候,她們便思考着自己的内心深處,悟徹着人生的真正意義。
在亞青,這裡的自然條件和物資條件和城鎮中相比簡直是具有天壤之别,這裡沒有電,甚至沒有自來水,生活上也需要依靠自給自足,衆多覺姆們将自己家中帶來的類似于幹糧的食物當成主食。
此外,每個月的“生活費”,同樣也要根據寺院誦經供養以及修為承擔能力,來獲得幾十元到上百元的誦經錢,寺院供養比較多的情況下,覺姆們能夠拿到300元左右。
如此艱苦的環境,她們卻總是和想象中天差地别。
很多人來到過這裡,他們看着覺姆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也源自于她們對生活和人生的真正認識,感受到了修學佛法的實效,也感受到了她們和世俗中女子的區别。
艱苦的環境中,也極易讓她們形成極高的精神和毅力,讓精神境界和周邊環境形成反差。
戒律森嚴的寺廟在藏傳佛教的各大寺院和佛學院中,僧尼們都受到相應戒律和寺規的約束,這也都大差不差。
比如維護藏傳佛教寺院基本都有三個要求,分别是戒律清淨、聞思修法和僧團團結。
由于亞青寺的覺姆們較多,寺院還給弟子們制定了一些獨特的規定。
比如,在晚上7點鐘以後,覺姆們不能到僧衆區,僧人也不能去尼衆區,同時,前來探望的家人們也同樣不能停留在尼衆區。
在平日裡,僧人們想要外出必須要向管事請假,如果沒有遵守,那麼就很難再次返回到亞青寺當中;
如果遇到了特殊情況沒法參與誦經活動或者法會,就必須要向管事說明情況,還需要自願放棄供養。
此外,對待覺姆們的要求還更多一些,包括不能穿黑色的尼群等。
就連廣大僧人們日常的消費要求,寺廟都有一些說明,比如女尼不能去僧衆區買東西,僧尼衆應盡量不在院外的商店買東西。
在這處僧尼衆多的地方,卻沒有發生過什麼世俗所擔心的犯罪現象,大家都過着極為嚴格的宗教生活,要參加法會、聆聽教法,也要閉關,所有人都在共同參加和維持着僧團的生活秩序。
覺姆們也都遵守着寺廟内的統一規定,從生活秩序上來看,寺院作為出家衆,立足佛教三乘戒律,作為社會的一個團體,同樣也設立了具體的寺規制度,确保所有人都能夠團結和安定。
從2007年開始,所有來這裡修行的僧尼都獲得了“亞青邬金禅修處随修證”,成為了亞青寺的僧尼,此後在2008年,大家又統一更新了一次證件,此後也每年都會更換一次。
這也說明了,寺院也在想方設法加強尼僧的管理力度。
世俗社會中也常說“男主外,女主内”,在寺院内,覺姆們也同樣需要一些體力勞動。
過去的時候,僧尼衆共同使用一間廚房,随着僧衆越來越多,現在也将僧尼的廚房給分開了,分别都由各自來安排,寺院中的一些主要勞動,同樣是由覺姆們以片區輪流安排。
比如,在2006年的時候修建覺姆經堂、2008年修繕僧衆經堂,這兩項“浩大”的工程中,并沒有使用到大型機械,覺姆們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們也負責背土和背沙石。
曾有學者來到亞青寺,他詢問了一位覺姆:“為何要做這些高強度勞動?”
對方的回答也非常直率:“這些活都是安排好的。”
可以說,覺姆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修學佛法外,還承擔了寺院内部的很多基本勞動,在外人看來,這些都充滿了辛苦和貧寒,可是她們卻絲毫沒有抱怨,沒有人認為這些是超越了常人的勞動。
她們選擇來到這裡,也漸漸學會用微笑适應了一切。
其實,這一切的背後,還是藏文化中的“女性觀”在起着作用。
早在2500年前,佛陀的衆生平等,“女性亦成佛”的思想也起到了很大的啟蒙影響,男性社會中女性平等的權利受到了肯定,站在“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佛陀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者”。
藏傳佛教的教理之中,也明确肯定了女性的平等地位和價值,甚至可以說,在修行的世界裡,也給了女性崇高的地位。
比如,在密乘戒律中就已經有了明确規定:不能诋毀和不尊重女性,是一切誓言的根本。
這也體現了藏傳佛教對于女性的格外尊重,也實踐了佛教的精神,是佛陀思想延續的體現,他們肯定了女性的尊貴地位,也認同和倡導女性智慧和慈悲的特性。
佛法漸漸得到傳播以後,在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這段時間裡也達到了興盛的局面,從十世紀開始,各個教派迅速興起,也發展和傳承到了今天。
藏地佛教一直實踐着“般若佛母”的佛理和衆生平等的思想,女性的地位更是實現了大腳步跨越,一度成為了智慧的象征。
這樣一來,女性的慈悲和辛勞也被獲得了極大的肯定,藏族女性所具有的吃苦耐勞、育子敬老的美德得到了肯定和尊敬,但這個角色并不具有穩定性。
可藏傳佛教卻賦予了女性崇高的地位和平等的理念,也出現過瑪吉拉尊在内的很多傑出女修行者,藏傳佛教也在實際過程中給了女性一個充滿陽光的空間。
如何讓更多的理念落到實際生活中,讓更多的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加自覺、自信、并且不斷精進,是21世紀藏族女性和覺姆們面臨的挑戰。
在亞青寺的生活被衆多媒體曝光後,外界也提出了很多質疑。
許多人覺得這樣的地方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她們每天的生活都在不斷“複制”和“粘貼”,而且獲得信息的來源也幾乎被掐斷,甚至連活動範圍都會受到禁锢,也有不少人提出要取締這種寺廟。
可是,另一方面考慮,亞青寺為尼姑們提供了一個變相的“世外桃源”。
這裡沒有什麼你争我奪,更沒有勾心鬥角,大家自願來到這裡,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目标,長期的相處也讓大家産生了深厚的感情,每一位都是彼此的知心伴侶。
也有人來到此處采訪,詢問對方是否想過離開,對方的回答卻是:“這是我的家,也是靈魂的歸宿。”
參考龍超力.亞青寺的覺姆們[J].中國民族,2012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