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們以為是方法問題,其實本質是積累不夠。
這個是昨天留的一個思考尾巴,作為他們講到,很多時候堅持不下去,就是因為給了自己太多額外的負擔。
還沒寫呢,就開始但是賺不到錢,沒有反饋,還沒看書呢,就開始擔心看完沒收獲,書白讀了。
做什麼事都這麼患得患失,真的很難把一件事做成,而且這麼确定性,反饋這麼直接的事,通常價值都很低。
比如,你去搬磚,搬一塊 1 毛錢,确定性非常高,搬了就能賺錢,生活中很多事并非都這麼清晰直接,有些事沒法拆分成每個動作都有反饋。
玩遊戲有反饋,打一個怪就有金币,這個是遊戲人員設計的,并非是真實世界出現的。
因為擔心白白付出,就不敢真正的付出行動,因為擔心沒有反饋,就不想付出足夠的努力,就是這些無形的壁壘, 把一個個想成功的人擋在門外。
還有同學問,我也想行動,可是想找個好方法,不是說方法用對,效率百倍嗎?
同樣紮心的回答,有多少人抱着這種心理,一直在找方法,卻從未真正去行動過。
好的方法很重要,去使用方法做事更加重要。
有時候,我們也高估了方法的價值,卻低估了行動的價值。
方法的本質是什麼?方法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
也就是說,方法可以讓一件事變得更好更快,但是不能無中生有的解決問題。
比如,你不懂做飯,拿開水泡面也能湊合吃,起碼你有泡面吃,反過來說,如果你沒有泡面,學的做菜技巧多牛,也沒有面可以吃。
這一點很重要,我們重申一下,方法是解決資源效率問題的,而行動是解決積累資源的。
你有了資源,學習方法發揮資源的最大效能這個是對的,但是,如果你本身什麼都沒有,方法卻不能幫你解決原始積累問題。
比如,你有 1000 萬不知道怎麼花,那理财投資對你就是需要的方法。反過來,手裡 10000萬塊都沒有,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趕快去賺錢存錢。
很多事情,我們以為是方法問題,其實本質上是行動積累不夠。
比如,我們退一萬步講,一個人不懂讀書方法,堅持讀書 10 年,他一定會有改變,這個就是從量到質的飛躍。
反過來,一個人懂 100 個讀書技巧,卻從來不去讀書,10 年後他還是一個空心人。
我們起碼能認同一點,什麼厲害的方法,從使用到發揮效果,都是需要時間的,這個誰都改變不了。
就好像用藥一樣,再牛的藥也要點時間,才能發揮效果,比如,退燒藥,吃完就是要一會才有效果。
這個産生效果就是時間,誰都無法跨越。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那就先把數量當成一個目标,先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讓自己完成最基本的積累,最後讓成果自己湧現出來。
另外,還有尺度問題,放在 1000 本書,讀書 10 年的尺度去看,真正幫你的就是長期持續,方法已經不重要了。
方法隻能在很小的範圍能幫,除此以為都是你自己行動積累所得。
過年了,大家都忙着玩,能看進去的人不多,我也看情況,寫到哪裡算哪裡,如果能持續把這個學習和行動的話題寫完,我相信又可以出一本書。
有人問,你不過年休息嗎?
我肯定要過年的,隻是日更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不存在放棄與堅持,也沒有什麼時候開始努力的說法,就是要每天寫。
下一篇
主動學與被動學,天壤之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