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着曆史悠久的茶文化,《紅樓夢》裡就多次寫到茶。古人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今天就說說紅樓夢裡比較特殊的三幾杯茶。
一、寶玉的楓露茶:李嬷嬷的錯誤認知和寶玉結局的隐喻
第八回裡,提到了寶玉喜歡喝的一種茶——楓露茶,這種茶要“三四次後才出色的”,可見茶之名貴和寶玉對茶的講究。
但這杯茶寶玉并未喝到,而是讓貪嘴的李嬷嬷給喝了,最後引起了一場小風波,寶玉身邊的茜雪多半受此牽連,被攆了出去。因此有人将此茶諧音理解為“逢怒茶”,倒也不無道理。
細思這件風波背後,卻是奶媽李嬷嬷的錯誤認知和寶玉結局的隐喻。
先來說李嬷嬷,她自認寶玉是喝她的奶長大的,所以有幾分體面,就忘了身份,而一個人忘記自己的身份,也就很容易忘記本分,繼而找不準自己的位置,難免就驕縱起來。
李嬷嬷仗着是寶玉乳母,在薛姨媽家勸寶玉不要貪杯時,已惹的寶玉不悅,後來又把寶玉留給晴雯的豆腐皮包子拿給了自己孫子,這都為寶玉最終摔茶盅埋下伏筆。
李嬷嬷錯就錯在,她再怎麼得臉,也還是奴才,不過有幾分體面罷了,她就滿心以為寶玉真的成了她的兒子,自己成了嫡母一般。
這一點,李嬷嬷就不如他的兒子,同樣也在寶玉身邊當差的李貴清醒。寶玉進學堂前去給賈政請安,李貴借機勸學,跟寶玉說“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賺些好體面,我們這等奴才白陪挨打受罵的。從此後也可憐見些才好。”
在李貴眼中,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再怎麼得臉,都是奴才,而李嬷嬷則不這麼以為,她偏偏仗着喂奶有功,處處顯擺自己的“功勞”,看她都怎麼說的。
“我的血變的奶,吃的長這麼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氣了?我偏吃了,看怎麼樣!”“把你奶了這麼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
可是李嬷嬷忘記了,功高震主,自古都是上至帝王下至将相乃至主人家最忌諱之事,而寶玉也早就對這位奶媽厭煩了,說她“比老太太還受用呢,問他作什麼!沒有他隻怕我還多活兩日。”
作為一個奴仆,仗着自己那點功勞,忘記本分,處處僭越,躺在所謂的功勞簿上混吃混喝,被辭退攆出便是遲早的事。
再說楓露茶對寶玉結局的隐喻,脂硯齋批語透露,楓露茶與“千紅一窟”遙映,可知這茶來頭不小,而寶玉最終又是有過“寒冬噎酸齑,雪夜圍破氈”經曆的。
此時,他因李嬷嬷喝了這茶而大怒摔茶盅,哪裡會想到,自己也有連正經的茶都喝不上的時候,晴雯臨死前要喝茶,寶玉去倒,原文說“未到手内,先就聞得油膻之氣。”此處脂硯齋亦作批:不獨為晴雯一哭,且為寶玉一哭亦可。
可知,今日之富貴公子寶玉,會因為一杯茶而大怒,甚至趕走了丫鬟、奶媽,他日之落魄子弟寶玉,亦會因為一碗茶,而不顧油膻之氣的喝下,管他出色不出色,隻要解渴便好。
二、寶钗黛玉之茶:真正的親密從同飲一杯茶水開始
寶钗黛玉是曹雪芹筆下平分秋色的兩個人物,二人同用一首判詞,且分别跟寶玉組成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兩種姻緣。
在“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之前,可以說兩人屬于面和心不合,表面點頭微笑,心裡各有算計,尤其在愛情中極為敏感的黛玉,從前認為寶钗心裡藏奸,所以兩人是貌合神離。
但在兩人互剖心迹之後,沒有了芥蒂和隔膜的二人,感情迅速升溫,尤其在薛姨媽母女看望黛玉之後,單純善良的林妹妹更是從此将薛姨媽當作了自己的媽,把寶钗當成了自己的姐姐。
我們說,測試兩個人感情最好的方式,便是能否同用一物,有肢體或其他物事上的親密接觸,賈府元宵夜宴,黛玉曾用自己的酒杯送到寶玉嘴邊,讓其代酒,這是兩人感情親密的見證;妙玉亦曾用自己常用的綠玉鬥為寶玉斟茶。
同樣,在寶玉生日一回,面對襲人端來的一杯茶,钗黛兩人亦先後同飲,等于公開“官宣”她們已是最好的閨蜜。
襲人本來準備了兩盞茶,分别給寶玉、黛玉飲用的,但等端來時,黛玉卻跟寶钗在一起,另一杯先被寶玉端去。于是,襲人就面臨了一個難題,隻有一杯茶,寶钗、黛玉給誰先喝呢?
襲人也精明,并不指名道姓,顯得厚此薄彼,而是含糊其辭地說了句“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若是往日,以寶钗之心機之成熟,自然會把茶讓給多心的黛玉。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黛玉就曾語帶譏諷地說“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作為丫鬟,襲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平時處處忍讓,以和為貴的寶姑娘,這次倒先端起了茶盅,且她不是用來喝,而是用來漱口,剩下的一半茶偏偏遞在了黛玉手裡。
寶钗笑道:“我卻不渴,隻要一口漱一漱就夠了。”說着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内。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鐘盡夠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幹,将杯放下。
讀到此處,不免為曹公描寫人物的細緻入微擊節贊賞,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語境中,同飲一杯茶,往往意味着同心同德,親密異常,非夫妻、姊妹、家人所不能為也。
即便今天,如果關系沒有好到一定程度,我們也斷不會與人同飲一杯茶水,況“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林黛玉?反之,曹公通過钗黛同飲,向我們,同時向賈寶玉傳遞了一個信号,即這兩個女孩,早已握手言和,成了最好的閨蜜。
寶钗用茶漱口,不怕黛玉生氣地将剩下的半盞茶遞給她。而黛玉也再無多心的念頭,甚至将此看成兩人真正義結金蘭的明證,将剩下的半盞茶一下飲幹,也足以說明,此時的钗黛二人,關系之親密,以從貌合神離到了心神合一的境地。
三、賈母劉姥姥之茶:貴婦人之品茶與村老妪之解渴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還是個需要賈府接濟才能保一家人衣食活命的農村窮婆子,到了二進榮國府,卻早已面貌一新,且投了賈母的緣,被帶到大觀園一遊。
即便劉姥姥“多收了三五鬥”,但在賈府上下之人眼中,她依然是來“打秋風”的村老妪,一言一行都顯得粗俗,而粗俗中又帶着幽默和農人特有淳樸善良本色,因而能成被賈母待若上賓。
賈母曾帶劉姥姥去栊翠庵品茶,妙玉深知賈母喜好,早準備了老君眉,可知賈母在飲食上“挑剔”的品味,而劉姥姥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窮苦人,自然談不上什麼品味,餓了有飯吃,困了有床睡,冷了有衣穿,渴了有水喝,已經是他們的最高追求了。
賈母喝了半盞妙玉精心準備的老君眉,覺得不錯,于是分享給了劉姥姥,但劉姥姥喝完茶的感受,與賈母大相徑庭。
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着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衆人都笑起來。
在賈母這樣的貴婦人眼中,喝茶之道,自然是妙玉說的“一杯為品”,倒也不是顯擺炫耀,而屬于富貴之家飲茶日常,但于窮苦人劉姥姥,茶對于她來說,更多地則是為解渴之物,亦即妙玉所說“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
因此她不會去細細品味,隻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般“一口吃盡”,更不懂得品茶之味,因為村野之人,隻以濃茶為上,淡則無味。
即便今天,這樣的飲茶方式,依然在富貴階層和大衆階層流行,我們見那富人喝功夫茶,天價茶,一個小小的茶具,似酒盅般,卻能細細品味,而尋常百姓之家,則是大大的茶杯,濃到發黑的茶水,卻最是解渴的。
同樣一杯茶,不同階層的人飲用,有天淵之别。賈母喝了便是品,也反映了她的品味,體現的是茶的附加屬性,而劉姥姥則将其看成是飽餐一頓後的解渴之物,更多地體現的是茶的基本屬性。
綜上可知,一杯茶裡也包含了世事人情,亦能看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親疏遠近,社會階層的高低貴賤,由此一物事,也讓我看到了意蘊更加豐富的世間百态,聞到了味道更加淳厚的紅樓之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