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作者林緒泉,廣東平遠縣東石中心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學者,專注書法藝術,關注紅學,古典文學,詩詞。
作者
林緒泉
清朝道光年間《文章遊戲》一書記載:'《紅樓夢》一書,近世稗官家翹楚也。家弦戶誦,婦孺皆知。'
《曬書堂筆錄》記載:'餘于乾隆、嘉慶間入都,見人家案頭必有一本《紅樓夢》。”
從上兩則乾隆、道光間所見所聞記錄,可以看出小說《紅樓夢》在當時的影響。自《紅樓夢》以手抄本形式傳開以來,它成了人們談論不絕的話題。
重溫《紅樓夢》,此第一回讀後筆記始于上兩篇佐證資料。
(一)
作者曹雪芹自悔“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钗,我實愧則有馀,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因此他認為“編述一集,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複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于是“欲将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纨之時,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緻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以告天下。”
撰寫之目的因為“然閨閣中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
作者介紹自己 “蓬牖茅椽,繩床瓦竈,并不足妨我襟懷;況那晨風夕月,階柳庭花,更覺得潤人筆墨。”想他此情此境頗有“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之襟懷,但家中境況确已到了“舉家食粥酒常賒”地步了。
(二)
起因:女娲氏煉石補天之時,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靈性已通,因見衆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經過: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知悉詳情後笑道“……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 那裡去走一遭。”
結果:“說畢,便袖了,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後來空空道人訪道求仙,見着這一塊頑石。“因見上面大旨不過談情,亦隻是實錄其事,絕無傷時誨淫之病,方從頭至尾抄寫回來,聞世傳奇。”遂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钗》,并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
(三)
先講述姑蘇城仁清巷鄉宦甄士隐的家庭故事,以及做夢一僧一道談論“绛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故事,引出其女兒甄英蓮;再介紹“葫蘆廟”引出落魄書生賈雨村。
接着講述甄士隐家破人亡後看破紅塵,悟道人所唱“世人都曉神仙好”,解《好了歌》後“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搶過來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瘋道人飄飄而去”的故事。
然後是“新太爺到任了!”引出賈雨村的發迹史,點明其與“甄士隐”家的淵源。賈雨村當時是一個落魄的窮儒,住在葫蘆廟裡賣字作文為生,甄士隐常在家中提起此人,也多有往來,因緣際會,賈雨村和甄家的一個丫鬟嬌杏(僥幸)有了一面之緣,彼此印象深刻。
(四)
讀《紅樓夢》第一回,作者已經将《紅樓夢》的宗旨“大旨不過談情,亦隻是實錄其事,絕無傷時誨淫之病”,将《紅樓夢》名稱由來進行介紹,對在《紅樓夢》中起關鍵作用的一僧一道來曆也講明白了。同時,通過甄士隐的家破人亡悲劇,讓我們感悟到世态炎涼,“世人都曉神仙好”實際是無奈的說法,都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悲夫!
讀《紅樓夢》第一回,明白了這裡有作者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通過賈寶玉的一生和賈府的榮辱興衰過程,借《好了歌》解注及《食盡鳥投林》等詞曲,結合自己的一生榮辱坎坷遭際,深感'人生如夢'。曹雪芹說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事情,其實許多都是真事,但是因為過去的一番夢幻經曆(實為政治因素)不得不把真事隐藏起來,用石頭通靈、假語村言引出一段叫《石頭記》的故事。“真事隐去,假語村言”,所以有“甄寶玉”、“賈雨村”和“甄士隐”。悲夫!
《紅樓夢》第一回有作者曹雪芹的故事,“石頭記”和“木石前盟”的神話故事,甄士隐出場與隕落與賈雨村的隆重上演,一僧一道的穿插故事。其中作者曹雪芹的故事無疑是人們研究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及文學主張等重要内容,有相當重要的研究價值。
第一回中“石頭記”的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好了歌》及注解,賈雨村的中秋詩和“口占一律”,以及對聯“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時飛”和太虛幻境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等都令人回味,這些都是人們研究《紅樓夢》的必不可少資料。
第一回中“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钗》。”有人據此認為是曹雪芹為避文字獄而用的障眼法,但按清朝文字獄情形,不單是作者,連作品的寫序者、刻印者、收藏者等都要牽累的。他的所謂的'修改'、'增删'肯定是免不了罪責的。因此曹雪芹的障眼法遮掩一說是說不通的。由今天看來,即使曹雪芹做的隻是'修改'、'增删'的工作,原稿的面貌已無從知曉。但從他'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的記載,可知他的這項工作的艱辛程度,《紅樓夢》書中已融進了曹雪芹的思想和靈魂。所以,把曹雪芹當成作品的實際作者是當之無愧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與《紅樓夢》已融為一體。
“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重溫經典的我,讀《紅樓夢》第一回,豈能不将這些感悟記錄下來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