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春夏秋冬治療咳瀉的外用藥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支氣管炎、急性腹瀉等病的外用藥物,具體地是一種春夏秋冬治療咳瀉的外用藥。

氣管炎、支氣管炎、急性腸炎為小兒多發病症,中西醫的治療方法大都是對症處理,一般是輸液5-7天,兼口服一些抗病毒、抗菌、消炎的西藥或中成藥。這種治療方法總的說來是有一定療效的,尤其對症狀單一的急症患者。但上述治療方法療程長,一般5-7天輸液,患兒不易接受,内服藥還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患兒四季患病原因不同,治療卻是相同的手法和藥物。而且針對我國廣大老、少、邊、窮地區而言,治療過程長,且費用高,所以許多患兒得不到及時的治療。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患兒易接受、使用無不良付作用、價廉、效高,可針對患兒四時不同症狀、療效穩定的春夏秋冬治療咳瀉的外用藥。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春夏秋冬治療咳瀉的外用藥物,包括下述配比(重量份)的原料:

淨麻黃5-10全細辛5-10五倍子5-10金不換2-5

雄黃2-5兩面針10-15鵝不食草10-15

紅棗10-20大生地10-30蜂蜜10-30

将上述淨麻黃、全細辛、五倍子、金不換、雄黃、兩面針、鵝不食草共研,過100目篩成細藥未待有用;将紅棗去核和大生地捶搗成漿泥和待用地細藥未及蜂蜜,繼續捶搗成藥餅。

春天加入荊芥,其用量為(重量份)5-10

夏天加入冰片,其用量為(重量份)3-5

秋天加入杏仁,其用量為(重量份)5-10

冬天加入肉桂,其用量為(重量份)3-5

腹瀉加入吳芋,其用量為(重量份)5-10将上述藥物填入患兒的神阙穴即可。

本發明組方藥物合成潤肺、祛風、止咳、化痰、抗炎、抗過敏,藥物歸經等作用。神阙穴是胎兒先天時受母體氣血之處,位于任脈之上,其氣上達肺、下達于腎,且表面角質層脆薄,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直接相連,故敏感度高、通透性好。中醫治病強調辯證論治、理、法、方、藥、天、地、人“整體觀”,天時包括四時、春、夏、秋、冬,人體疾病,特别兒童,四時氣候(因生長、發育未全),還未适應,易受四時風、寒、暑、濕。本發明藥物結合中醫治療特色,春主風、夏主暑、秋主燥、冬主寒、肺主肅降,皮毛,與大腸相表裡的生理病理關系。藥物歸經理論,分别論治,藥物又容易溶化,易吸收、易接受,使用無不良反應,價兼、效高。

下面結合臨床資料具體說明本藥物的效果。

臨床資料

1997、2-1998、10,治療兒童支氣管炎1800例,腹瀉160例,其中男性1150例,女性650例,年齡35天-9歲,病程1-7天。

診斷标準

患兒有咳嗽、噴嚏、鼻塞流涕、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無汗,痙咳。苔薄白或淡黃,指紋風關浮紅、浮紫。

治療方法

經診斷後,先用70%的酒精棉球神阙穴消毒,稍等,取藥适量,填平神阙穴,膠布固定。

療效标準:特效:敷貼12小時後,咳嗽腹瀉得到明顯控制,24小時後,臨床症狀完全消失;顯效:敷貼24小時後,咳嗽、腹瀉減輕,48小時後,基本不咳、不瀉。72小時基本痊愈。無效:敷貼3天後,咳嗽、腹瀉沒減輕,或改變不大

治療結果:其中特效960例,顯效968例,無效32例。

實施例1;淨麻黃5g、全細辛5g、五倍子5g、金不換15g、雄黃2g、兩面針10g、鵝不食草10g及荊芥共研,過100目篩成細藥未待用;将紅棗10去核和大生地20g捶搗成漿泥和待用的細藥未及蜂蜜30g,繼續捶搗成藥餅。

實施例2:淨麻黃5g、全細辛5g、五倍子5g、金不換15g、雄黃2g、兩面針10g、鵝不食草10g共研,過100目篩成細藥未待用;将紅棗10去核和大生地20g捶搗成漿泥和待用的細藥未及蜂蜜20g、冰片5,繼續捶搗成藥餅。

實施例3:淨麻黃10g、全細辛5g、五倍子5g、金不換15g、雄黃2g、兩面針15g、鵝不食草15g及杏仁10g共研,過100目篩成細藥未待用;将紅棗10去核和大生地20g捶搗成漿泥和待用的細藥未及蜂蜜10g,繼續捶搗成藥餅。

實施例4:淨麻黃5g、全細辛5g、五倍子5g、金不換15g、雄黃2g、兩面針10g、鵝不食草10g及肉桂5g共研,過100目篩成細藥未待用;将紅棗20去核和大生地20g捶搗成漿泥和待用的細藥未及蜂蜜30g,繼續捶搗成藥餅。

實施例5:淨麻黃10g、全細辛10g、五倍子10g、金不換20g、雄黃5g、兩面針15g、鵝不食草15g及吳芋10g共研,過100目篩成細藥未待用;将紅棗15去核和大生地20g捶搗成漿泥和待用的細藥未及蜂蜜20g,繼續捶搗成藥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