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六經辨證,六經傳變入門】

首先會辨别疾病屬外感或是内傷性質。外感病指感染各種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臨床表現,往往由表入裡,疾病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與變化規律。治療重點為祛除病邪,與内傷病以扶助正氣的方式有很大分别。

張仲景

後世醫家将外感病分為傷寒與溫病兩大類。根據中醫的觀點,他們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辨証方法有異;傷寒病以六經辨証為基礎,溫病則以衛氣營血或叁焦辨証為基礎。

六經辨証最早記載于漢代張仲景(150-219AD)之《傷寒雜病論》中,該書對外感病的辨証論治奠定了基礎塬則。它針對外感病的普遍証候,根據症狀特點,劃分為六個証型階段。分别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以此解說外感病勢,以及相互間的傳變關係。實際上六經辨証基本上描述了臟腑、十二經脈病的内容,但由于隻注重分析外感寒邪病,所以是較局限的臟腑辨証。

由以上看出,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條經脈而言。傷寒病開始時,風寒之邪從皮毛腠理而入,再循經脈深入臟腑,發病過程有特定規律。中醫描述為由表入裡,正氣漸衰的過程。六經病的傳變,往往與正氣、邪氣、治療、體質等因素有關。

一般外感病的循經傳變途徑

太陽病指外邪開始侵犯表體階段。又稱為表証。

陽明病指外源性風寒邪轉化為熱邪者燥邪,直接傳入臟腑,影響陽明經相關部位。亦可由于治療失當導緻津液虛耗所引起。表現陽氣未衰,邪氣盛極的激烈情況。

少陽病指表証未能及時緩解,病邪開始侵入内裡,但又未達内部陽明水平的過度階段,屬于半表半裡之証。

太陰病病位在裡,表現虛寒濕証。是由叁陽病傳入中焦,或脾胃素虛所緻。

少陰病表示病在心腎,出現嚴重虛寒,整體機能衰煺情況。

厥陰病病變的最後階段,正氣與病邪相争。但身體正氣已衰,陰陽嚴重紊亂。証候表現極為錯綜複雜。

六經辨證

1、人體的第一層防禦系統:太陽經

太陽經(小腸經-膀胱經)的防禦功能是排洩。機體的吸收、濡養、血液的能量供應以及有毒液體、尿、汗的正常排洩,都是由小腸和膀胱完成的。

這一階段往往發生在體質很好的人體,比如說青少年,這個階段的主要症狀“發熱,惡寒,寒戰,咳嗽,身體痛”等等,都不是簡單的病毒或細菌引起的,需要對治消滅的“症狀”,而是人體為了消除治病因素,恢複平衡的“反應”。

醫生和病人需要考慮的重點是幫助排洩,通過發汗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

2、人體的第二層防禦系統:陽明經

陽明經(大腸經-胃經)的防禦功能是反應。通過發熱,腫痛,炎症,腹瀉來完成必要的抗病、排洩功能。

這一階段往往發生在體質較好的人體,因為這個階段人體有足夠的反應力,醫生所要考慮的是控制反應度,免得太強烈了,損傷自身。

所以在必要時控制症狀,中醫所謂“急則治标,中病即止”。

3、人體的第三層防禦系統:少陽經

少陽經(三焦經-膽經)的防禦功能是抗沉積。此功能可防止在機體内沉積各種形式的結石:唾液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囊腫或良性腫瘤。

這個階段是人體正面防禦的最後一個層次,繼續失守,機體的能量水平就從正向轉向負向。

這就是張仲景劃分三陰和三陽的依據。太陽-陽明-少陽是人體積極防禦的三個正面戰略。

下面的太陰-少陰-厥陰是人體體質不良,能量下降,反應無力,病情層層深入的消極防禦戰略。

4、人體的第四層防禦系統:太陰經

太陰經(肺經-脾經)的防禦功能是防浸潤。此功能可以防止毒素在器官和組織内積聚。毒素積聚可導緻潰瘍、偏頭痛、哮喘、濕疹、風濕、肺結核或淋巴系統疾病等。

5、人體的第五層防禦系統:少陰經

少陰經(心經-腎經)的防禦功能是防退化,即避免各種器官退化,尤其是心腎器官退化。心腎器官退化通常表現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低血壓等。

6、人體的最後一層防禦系統:厥陰經”

厥陰經(心包經-肝經)的防禦功能是抗腫瘤。此經脈阻止激增細胞的擴散,并以此構成維護機體的完整統一的最後防線。

作為中醫,我們通常會告訴病人,隻有當過敏、感染、炎症,高熱非常嚴重,對機體很大的損害,導緻生命體征出現危險成為主要矛盾時,可以使用西醫西藥暫時地、輔助性地的治療,不可以盲目地把西醫的治療方式作為從頭到尾的第一選擇。

打噴嚏、咳嗽、發燒、炎症、感染,是人體的正常反應,這個觀點,不僅是中醫的觀點,也是中西醫院校在學習西醫時的教材内容,醫學百科全書裡也有詳細的相關介紹。

西醫學也是把這些病理過程作為人體的反應,比如說發燒,專業的西醫教材也指出這是人體的調整、修複反應,發燒不一定都和具體的細菌、病毒或感染有關,當人體内部功能失調時,或者精神心理失調,社會适應障礙,作為調整反應,可能表現為發燒。

按照嚴格的西醫診療常規,在疾病的初期階段,比如感冒,或者原因不明的發熱,如果沒有确實的用藥指征,随意使用抗生素和輸液,常常會發生治療不當或者過度治療。更重要的是,這将導緻體質的退化,人體天然的防禦工程被一層層破壞,為之後的健康埋下重大隐患。

但是,請不要就此對任何一種治療方法、任何一種藥物産生偏見和給予絕對否定。隻要在合适的時間,用在合适的對象上,它可以起到恰當的治療作用,為健康帶來好處。

這需要我們花點時間去學習、了解人體這個系統運作的規律,提高辨别力,幫助自己和家人在需要的時候選擇合理的治療手段,來保持長久的健康。當然,平時适當的飲食作息、自我調适,比病後治療更為重要。西醫方法,或是中醫的“清熱、解毒、攻下”,都可能降低人體的防禦能力。

當這一層次能量不足,反應能力下降,人體看似痛苦的發熱,腫痛,炎症就會消失,看起來症狀好轉,其實機體防禦已經下滑至“少陽”階段。

總括來說,陽經病屬表、多熱証、實証;陰經病屬裡、多寒証、虛証。叁陽經病治療,以祛除邪氣為主;叁陰經病治療,以扶助正氣為先。

我們都知道,貫穿《傷寒論》始終的,是六經辯證。如果說“六經病證篇”是《傷寒論》這棵大樹的主幹,那麼六經辯證就是這棵大樹的靈魂,學習《傷寒論》當然是要學好六經辨證理論。

看了《傷寒論》之後覺得怎麼《傷寒論》裡面“三陰三陽”的概念跟《皇帝内經》不一樣呢?聽了郝萬山老師的講座錄音才明白怎麼回事。

三陰三陽在《黃帝内經》裡是來命名人體的髒府經絡。為什麼胃經和胃府,把它叫做陽明,膀胱叫把它太陽,這應當是《黃帝内經》解決的問題。那是根據髒府的生理功能,根據髒府和經絡陰陽氣的多少,也根據人體體表接受陽光照射的多少,來命名和劃分的。

三陰三陽,在《傷寒論》中,它的含義,不是生理的,而是病理的。如果說在《黃帝内經》裡,我們把它叫做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府,那是一個生理概念的話。在《傷寒論》中,我們說陽明就是陽明病,說太陽就是太陽病,它是個病理的概念。既然它是病理的概念,它就涉及到病變部位,它就涉及到病變性質,它就涉及到病變發展的趨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