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品位醫道之二十:古人真不懂血液循環?

現代營養學認為,營養物質通常指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七大類,它們和通過呼吸進入細胞的氧氣一起,經過新陳代謝過程,轉化為構成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中醫的研究沒有這麼精細,依照“取類比象”的原則,将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的來源分為三類,一類由天而來,也就是呼吸之氣,稱為“天氣”;一類由地而來,也就是水谷之氣,稱為“地氣”;還有一類由自身而來,也就是真氣。如果按照“太極含三為一”的道理,則天氣為陽,地氣為陰,而真氣則為“中”。 呼吸之氣進入體内,結合水谷精微,形成“宗氣”,聚在胸中,一方面上出于肺,推動呼吸;另一方面則貫注心脈,推動血行。 真氣則是由命門所生,腎精所化,結合水谷精微而成,沿經絡運行全身而起到推動(動力)和調控(節律)的作用。 飲食進入體内,由脾胃生成為水谷精微,除了參與“宗氣”和“真氣”的構成之外,其中的精華部分化為營氣,進入脈中,運行全身,具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作用;其中彪悍、滑利的部分化為衛氣,行于脈外,具有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阖汗孔等作用。 對于飲食進入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醫也有自己獨到的認識。 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髒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素問·經脈别論》 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上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津。其留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間,沫聚則為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澀不行,水下溜于膀胱,則為溺與氣。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内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

——《靈樞·五癃津液别篇》

結合現代營養學的研究,飲可能指的是水及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維生素等有機或無機小分子,這些物質進入口之後,可以通過胃、小腸、大腸的粘膜細胞直接吸收利用,《内經》中稱其為“遊溢精氣”。“遊溢”兩字十分形象,表現了這些物質浮于其他食物之外,被直接吸收利用的特點。

這兩段文字主要講的是人體的水液代謝。人體的水液代謝與胃、肺、脾、腎三髒的功能密切相關。

其中胃是吸收器官,脾負責把胃吸收的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物質傳遞到肺,通過肺的宣發功能,經由上焦化生為津、液、髓(三者由于所含物質不同,有不同的濃度和粘稠度),分别發揮充皮膚、溫肌肉、濡關節、益腦髓、化陰精等作用。

通過肺的肅降功能,經由下焦将水液輸送至膀胱,下焦同時傳遞腎所化原氣,在原氣的氣化作用下,膀胱的水液分為兩個途徑,一個經由玄府排洩為汗,一個經由尿脬排洩為尿。

食主要指的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的共同特點是必須經過胃腸道的消化才能吸收利用。

中醫對于“食”的消化吸收利用是這樣描述的:
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髒,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素問·經脈别論》

很多人對于“毛脈合精、“府精神明”、“氣歸權衡”不明所以。阿偉哥試着解釋一下:

毛脈合精:類似于現代醫學講的血氧結合。

府精神明:類似于現代醫學講的發生在全身毛細血管網和組織細胞之間的氧、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交換。

氣歸權衡:類似于現代醫學講的血液返回心髒,完成一個循環。

我們仔細對照兩個圖看一看,認真觀察就會有所得。

說實話,有的時候,阿偉哥是真心佩服古人。他們是如何發現這些人體的生命規律的呢?完全依靠“類象”,似乎不可能。不過,阿偉哥對這個問題也暫時無解,有待以後的繼續品味了。


喜歡,就到我的公衆号看看

阿偉哥隻把真正的幹貨給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