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宣肺氣,祛痰排膿
;甘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且緩急止痛。
合用則一宣一清,使郁熱散而腫痛消。
蔡妙珊教授臨床中運用桔梗湯不僅用于肺系病症,還主要根據桔梗湯所具有的清宣肺氣、利咽、祛痰、排膿、升提及作為引經藥等方面的作用,使桔梗湯在内、外、婦、兒等各個科中随證靈活加味使用,可取得較好療效。
在臨證時真正做到了“師其法,不泥其方”。
驗案舉隅
病案1 黃某,男,51歲,
初診:
自述咽痛咽幹2天,痰黃稠量多,偶有咳嗽。舌紅,苔黃膩,脈浮弦滑。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20餘年。處方:桔梗10g,甘草5g,柴胡10g,黃芩10g,金銀花15g,連翹10g,牛蒡子10g,射幹10g,闆藍根15g,魚腥草20g,瓜蒌皮10g,浙貝母10g,菊花10g。4劑即愈。
按: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感外邪後易傳入少陽。治療應辛苦開郁為主,方以自拟“柴芩合劑”加減,其在銀翹散和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銀翹散為辛涼平劑,可散上焦郁熱;小柴胡湯為和解退熱之代表方,可解少陽半表半裡之郁熱,共奏表裡雙解之效。桔梗可開宣肺氣而止咳利咽;甘草既可調和諸藥,護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方中銀花、連翹,既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又可辟穢化濁;牛蒡子味辛而性涼,疏散風熱,可解毒利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牛蒡子有抑菌作用;闆藍根可清熱解毒利咽喉,同時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菊花散風熱清利頭目;瓜蒌皮清熱滌痰;患者既往肝炎病史,肝為風木,肺屬燥金,恐木火刑金,予柴胡、黃芩疏肝理氣 瀉熱,柴胡苦平,入肝膽經,透洩少陽之邪,并 能疏洩氣機之郁滞;黃芩苦寒,可清洩少陽半裡之熱,并可防金克木,加魚腥草、射幹等。即所謂 “火郁發之”。
病案2 蘇某,女,40歲,
初診:
咳嗽1月餘,孕3月,咳嗽,痰黃量多,咽癢。舌淡苔薄黃,脈滑細。處方:桔梗10g,甘草5g,麻黃6g,杏仁10g,瓜蒌皮10g,浙貝10g,魚腥草20g,蘇葉10g,桑白皮10g,前胡10g,佩蘭10g。4劑。
按:咳嗽是常見病,多發病,若治療不及時、不恰當,易纏綿不愈變生它病。咳嗽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反應,在咳嗽初期或咳嗽不劇時,應忌用收澀鎮咳之藥,正如《章次公醫案》雲: “痰不得 出反是隐患”。咳嗽時用力使腹壓增高,壓迫子宮,易至流産,故治療時用三拗湯合瀉白散加減以止咳為主,加桔梗,不僅用其祛痰利咽,更借其升提之性,使胎元不緻下陷,尤見工巧;予蘇葉降氣止嘔,佩蘭化濕和胃,脾胃健,則痰無以生;肺為華蓋,治療上根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故用麻黃、桔梗宣肺止咳,咳止則胎安。由此可見,藥物配伍有其重要意義,方中麻黃配魚腥草,一溫一涼,桔梗配前胡,一升一降,共奏寒熱并調、升降同行之功。故在選藥時,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整體調理。
病案3 鄭某,女,34歲,
初診:
1個月前行甲狀腺癌手術,術後恢複可,現咽痛,聲音嘶啞,口腔潰瘍,口幹,尿頻,舌暗紅,苔薄白,脈細數。處方:桔梗10g,甘草5g,玄參10g,浙貝母10g,千層紙10g,僵蠶10g,天花粉10g,麥門冬10g,白術10g,茯苓10g,丹參10g,郁金10g。6劑複診。
二診,患者服上藥後咽痛好轉,無口腔潰瘍。症狀改善。舌暗紅,苔薄白,脈細滑。處方:上方去玄參,加淮山15g,蓮子10g。6劑。
按: 根據患者症狀及舌脈之象,本為腎陰虧虛, 虛火上炎,标以痰瘀内阻。治以滋陰清火,利咽止痛。《直指方》曰: “肺為聲音之主,腎為生音之根。”少陰心經挾咽,足少陰腎經循喉嚨。患者甲狀腺癌術後,損傷局部經絡,少陰客邪,阻滞竅道,故見聲音嘶啞;桔梗、千層紙利咽喉,同時桔梗引領諸藥直達病竈,清利咽喉,條達咽喉局部氣機,使痰瘀不緻壅滞咽喉;僵蠶化痰散結以止痛;玄參、 麥門冬、天花粉冬可滋陰生津,潤肺補腎;玄參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以降浮遊之火;麥門冬治肺中伏火;丹參、郁金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郁金清肝熱,以防木火刑金;浙貝清熱化痰、散結;白術、茯苓建中土,有培土生金之功。同時,此方用花粉、麥門冬清肺潤燥,配合桔梗、浙貝母化痰止咳,是潤燥同用配伍法的具體體現。二診時,患者咽痛症狀好轉,玄參降火之力大,遂停用; “脾為生痰之 源,肺為貯痰之器”,患者術後,正氣本虛,加淮山藥、蓮子益脾氣,固正氣;山藥味甘主補,上補肺氣,中健脾胃,下滋腎陰,以杜生痰之源,喻“正氣存内,邪不可幹”之意在其中。經治療後,患者諸證漸愈。
主講人介紹
陸廣莘,男,漢族,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主任醫師,1948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國醫大師稱号獲得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