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題:
雜病解上
6.消渴根原
作者:黃元禦
【一元堂按:
消渴者,即今之糖尿病也。
或上病消渴,或下病淋癃,或兼見上消下淋。
何以消渴?
黃師曰:"淋因肝脾之陷,消因膽胃之逆。脾陷而乙木不升,是以病淋,胃逆而甲木不降,是以病消。脾陷胃逆,二氣不交,則消病于上而淋病于下。”
消渴緣何會漸衍為危證,甚至死證?
因于淋也。
蟄藏失政,溲溺不止,精随溲丢。若誤治久延,則亡精命殒矣。
何以治之?
病之初起,下病淋癃。或小便太過,或小便之不通,皆以腎氣丸主之。
若上消下淋者,豬苓湯主之。此《金匱》之所謂:"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鬥,小便一鬥。飲一溲一,是溺多而精少也,則猶可治。"
若上消下淋,飲一溲二者,此為死證,危矣!桂附苓烏湯主之。病之初起,有救,久則不治。此所謂《素問 氣厥論》:"心移熱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飲一溲二,是精溺之各半也,是以必死。"
理通則法随。消渴者,非不治之病也。
今糖尿病誤診,誤治,并發症爛手足,截肢,甚至殒命者,觸目驚心。患者,悲哉,醫者,可惡之極!】
原文:
6.消渴根原
消渴者,足厥陰之病也。
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相為表裡,風木之性,專欲疏洩,土溼脾陷,乙木遏抑,疏洩不遂,而強欲疏洩,則相火失其蟄藏。……(略)
但是脾陷,則淋而不消,但是胃逆,則消而不淋。淋而不消者,水藏而木不能洩也,消而不淋者,木洩而水不能藏也。
木不能洩,則肝氣抑郁而生熱,膀胱熱澀,故溲便不通;水不能藏,則腎陽洩漏而生寒,腎臟寒滑,故水泉不止。
肝木生於腎水而胎心火,火之熱者,木之溫氣所化,木之溫者,水之陽根所發。
……(略)
腎氣丸:
地黃(二兩八錢)
山萸(一兩肆錢)
山藥(一兩肆錢)
丹皮(一兩)
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桂枝(三錢五分)
附子(三錢五分)
煉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漸加。
《金匱》:消渴,飲一鬥,小便一鬥,上傷燥熱,下病溼寒,燥熱在肝肺之經,溼寒在脾腎之臟。
腎氣丸,茯苓,澤瀉,瀉溼燥土,地黃,丹,桂,清風疏木,附子溫腎水之寒,薯蓣,山萸,斂腎精之洩,消渴之神方也。
……(略)
豬苓湯:
豬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滑石(三錢,研) 阿膠(三錢)
煎大半杯,入阿膠,消化,溫服。
治上消下淋者。
上渴而下淋者,土溼木郁,而生風燥。豬,茯,滑,澤,瀉溼燥土,阿膠滋木清風,解渴通淋之良法也。
若木郁不能疏洩,宜加桂枝,以達木氣。若消淋兼作而發熱脈浮者,是土溼木郁而感風邪,當以五苓發其汗也。
桂附苓烏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桂枝(三錢)
幹姜(三錢)
附子(三錢)
龍骨(三錢,煅,研)
牡蛎(三錢,煅,研)
首烏(三錢,蒸)
煎大半杯,溫服。治飲一溲二者。
《素問》飲一溲二,水寒土溼,木氣疏洩,宜苓,澤,瀉溼燥土,姜,附,暖水溫中,桂枝,首烏,達木榮肝,龍骨,牡蛎,斂精攝溺。
病之初起,可以救藥,久則不治。
(編輯:一 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