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内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他是中國最“叛逆”的書記,
讓一個窮縣,
成了世界第一的千億市場,
還有100多位中國富豪,
開百輛奔馳迎他“回家”。
他做的事,讓99%的中國人不敢想,
可讓人最悲痛的事發生了......
他,就是謝高華。
1931年11月,
謝高華出生于浙江衢州一個赤貧家庭,
母親給他取個小名“高化子”(叫花子),
意思是苦出身,好養大。
謝高華熬過了悲苦的年年月月,
到窮人當家那一年,謝高華滿18歲。
因為機靈,肯幹,他被選為農協委員,
接着是杜澤區委書記。
然而曆史走向荒誕,
為了達到稻谷“高産”,
一幫人圍着田瞎折騰幾個月,
結果打不出一斤稻谷。
謝高華琢磨一番:
“這種勞民傷财的事,以後不能再幹了。”
在理想和現實的碰撞中,
他開始走一條“叛逆”的路。
當時省裡号召集體養豬,
可養出來的豬比狗還瘦。
謝高華,堂堂區委書記,
為一探究竟,自己帶頭養豬五年,
他發現集體養豬的政策走不通,
悄悄把豬分戶私養,
這下可捅了大簍子,
十年運動,人們一邊吃他養的豬,
一邊把他拉出來批判:
“謝高華,不聽話,膽子實在大!”
因為勞作繁重,他落下嚴重的胃病,
切除了四分之三個胃,
從此瘦的像根杆。
謝高華,前排中
一切結束後,他成了衢縣縣委書記,
一上任就遇到大難題:
當時衢縣年産橘子8萬擔,
統購上交6萬擔,
要是欠收,橘農吃不飽就得讨飯。
還發生過這樣的醜聞,
一些人迫于統購任務壓力,
竟把一個老太太綁在柑橘樹下,
強行摘了人家換油鹽的橘子完成任務。
謝高華痛心疾首:
“我是為人民服務的,
可我讓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
他給橘農打了鐵算盤:
“完成國家收購任務,
哪價格高橘子往哪賣!”
結果商販蜂擁而至,
橘子是都賣出去了,
可國家的統購任務沒完成。
這件事被中央媒體當作反面典型報道,
仕途面臨風險,
謝高華你的“叛逆”改不改?
謝高華梗着脖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
一段時間内必須搞計劃經濟,
不搞計劃經濟不能鞏固國家。
但時間一長,
如果繼續搞單一的計劃經濟,
就會搞到死胡同裡去。”
如此膽魄,如此遠慮,
謝高華要是那麼容易改變,
就不會有日後驚天動地的壯舉。
很快,1982年一紙調令,
謝高華能幹,去義烏當縣委書記吧。
他的老母親知道後哭了:
“兒啊,怎麼會調到那麼窮的地方去,
能不能換個地方。”
母親聽人說過,衢州窮,義烏更窮,
那兒的人連像樣的鞋子都沒有,
一雙草鞋外面用根繩捆捆。
謝高華安慰母親:
“我去,我的職責就是要讓窮的人,
吃飽穿暖富起來。”
赴任義烏,真不是什麼好差事:
這裡是真正一窮二白的貧瘠之地,
七山二水一分田,
糧食低産貧窮縣,
人均土地隻有可憐的五六分地,
不少地方飯都吃不飽。
這樣的地方要想發展,
隻怕比登天還難。
謝高華回憶說:“辦公地有三個'大’:
舊的大食堂,桌椅破敗的大會堂,
再加蒼蠅嗡嗡飛的大茅坑。”
然而就是這樣窮的叮當響的地方,
謝高華,書寫了神話。
義烏人種地沒有活路,
農民便在農閑季節,
走村串巷“雞毛換糖”
(用自己熬的糖,
來換取雞毛用以肥田。)
後來為了多點收益,
在糖擔裡添了些小商品擺攤交易。
然而當時,
雞毛換糖這樣搞自由市場經營,
被視為“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道路”。
雖然改開吹起春風,
但在這方面沒有政策出台,
所以各地對擺攤都采取禁、關措施,
但農民窮啊,便偷偷摸摸的幹,
打不倒、關不掉、禁不住、趕不跑,
群衆擺攤之事,
成了義烏縣政府頭疼的大“包袱”。
每天給謝高華反映問題的材料一大堆,
這邊要打擊倒把,那邊要擺攤生存,
而農民要活路,
要着要着就要到了謝高華面前。
1982年5月的一天,
走投無路的小商販馮愛倩鼓足勇氣,
把謝高華堵在縣政府門口,
向他讨說法:“我們飯都吃不飽,
做點小生意養家糊口不容易,
你作為父母官應該多支持我們。
不擺攤我們吃什麼?”
馮愛倩大聲訴說着委屈。
聽完她講述的,謝高華深思熟慮後,
拍闆了:“你繼續擺攤,
有人來查就說謝書記同意的。”
也就是這一次對話,
改變了整個義烏。
馮愛倩晚年,展示與謝高華合影
之後謝高華調查具體情況,
堅定了開放義烏市場的決心。
但當時農民有“三個不準”,
凡是涉及米面、棉花和木頭産品,
農民一概不得辦廠加工和自由銷售。
可謝高華,“叛逆”而行,
農民緻富無罪,繁榮市場有功。
1982年6月23日,
謝高華主持召開縣委會,
明确提出四個允許:
允許農民經商、允許長途販運、
允許多渠道競争,
允許開放城鄉市場。
他一錘定音:
“出了問題我負責,
甯可不要'烏紗帽’!”
“隻要對義烏發展有利,我簽!”
“隻要對義烏發展有利,我幹!”
“隻要對義烏發展有利,我做!”
但縣委也不免憂心忡忡,
既無明确政策也無先例的狀況下,
開放小商品市場,
這無異于踏足一條無人走過的“禁區”,
謝高華,擔着巨大的風險。
沒有先例?
“叛逆”的謝高華,再次敢為人先,
9月初和縣委一起發出市場開放通告,
這是全國第一份明确認同,
農民商販和專業市場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時人驚呼:計劃經濟下“開閘放水”,
石破天驚之舉,
一場偉大的革命,從義烏開始了。
義烏縣委、縣政府機關大院
三天後,義烏小商品市場正式開業,
當天人潮湧動,交易攤位爆滿,
市委書記來參觀,
車在幾百米外就開不進來。
多達5000人的市場,
預示了一個不平凡時代的來臨。
而随着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興起,
導緻國營商業面臨嚴峻挑戰。
謝高華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質疑喧嚣:
“謝高華不關心國營和集體經濟,
隻關心個體經濟。”
回憶起謝高華面臨的多面重壓,
當年的縣委辦公室的秘書說:
“面對質疑之聲,
謝書記幹脆利落地回了一句話:
你有本事開,沒有本事就關門,
大家和老百姓一起公平競争做生意。”
義烏市場
有次下鄉調研,
工商部門發現該村不止一處代銷店,
指責這是違法經營。
因為規定是一村開一店。
謝高華立即說:“你們不要吃飽飯沒事幹,
隻要百姓需要,
他們想開幾家都可以,不要去限制”。
謝高華還在大會上放狠話:
“你們所有部門,
誰如果不執行縣政府的決定,
你那個廟我拆不掉,
廟裡的菩薩随時可以搬掉!”
這位已經55歲的老人,
用瘦弱的身軀,替義烏的百姓,
扛下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而開放小商品市場後,
謝高華要闖更大的“禁區”。
因為商品不标價格,沒有發票,
往往上午一個價,下午一個價,
如何收稅成了一個大問題。
經過讨論,他拍闆了在市場,
推行“定額計征”稅制,
即對每個攤位設固定計稅額,
目标額度之外收入不再計稅。
“給夠國家的,留夠市場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這又是一項無中生有、
點石成金的舉措,
實實在在的惠利于民。
但這樣的開創,
屬于稅收包幹,違反稅法,
謝高華攤牌算賬,
雖據理力争拿下試行權,
但還是在1984年,被調離義烏。
改革者必然在争議中前行,
據說針對他的告狀信少說也有一麻袋。
可這位平常心的老人,
言及仕途中個人際遇,
總毫無怨言,
既不評價組織決定,也不臧否同僚下屬。
謝高華來義烏,
雖隻有短短的兩年半,
但種子已經埋下,
義烏之後的天翻地覆,
所有人始料未及。
30年後,
義烏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
人均年收入6萬元,
高于上海和北京,
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
30年後,義烏小商品市場,
占領了全球85%以上的份額,
被稱為“全球最大日用商品批發市場”。
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市”;
30年後,
外國人過聖誕節,飾品要從義烏買!
有些國外人不知北上廣,卻知道義烏!
30年後,
義烏成為'一帶一路’新起點,
全球矚目,前途無量......
從一個貧瘠窮縣,
到屹立世界之巅,義烏的崛起,
被視為匪夷所思的奇迹。
博鳌亞洲論壇稱:
“義烏發展是'違背’一般經濟規律的,
沒有地緣優勢,沒有資源優勢.......
成千上萬的義烏農民,
在既缺乏資源要素支撐、
又沒資金扶持的條件下,
崛起為“全球之最”,
義烏,
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曆史上,
創造的前所未有的神話。”
義烏是全中國的榜樣,
這是中國改開曆史上,
最輝煌燦爛的一筆,
這堪稱神迹的一筆,
書寫者,謝高華!
然而這位傳奇老人,
事了浮塵去,深藏功與名,
每當說起當年所做出的成績,
他總是連連擺手,謙虛地說:
“我沒做什麼,那都是群衆的創造。”
他在義烏兩年,幾乎沒有星期天,
除夕年夜飯也因公回不了家,
5個子女結婚,他一次也沒參加婚禮,
他的二兒子謝新彪,
從中越自衛反擊戰前線回來,
途經衢州火車站很想見見家人。
謝新彪的弟弟、妹妹,
想搭父親的順風車去車站,
被謝高華嚴厲拒絕,
理由是“家裡人不能享用公車”。
後來謝新彪轉業後,
安排方案是進衢州市委組織部,
但被時任衢州副市長的謝高華知道後,
堅決不讓去,
理由是“凡是我管到的地方你都不能去”。
謝高華,
給義烏造就了千千萬萬的富翁,
然而這位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接生人”,
在義烏沒有一寸房産、
沒有一個攤位、
更沒有一分小商品城的原始股。
在義烏他抽最便宜的煙,
每天早飯标準的“兩個半”:
一碗稀飯、一塊粗馍、半塊黴豆腐。
自他離任30年,
義烏人民沒有忘記他。
從1995年,
義烏舉辦第一屆小商品博覽會開始,
每一屆博覽會都邀請他參加。
2017年10月19日,
得知謝老受邀前來參會,
數百名義烏商人,
自發組織了車隊迎候在高速路口,
打出的旗幟是“謝天謝地謝高華”,
歡迎老人“回家”。
曾經有義烏商人要重金酬謝,
為他樹碑立像,被他謝絕:
“我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人民群衆才是真正的英雄!”
2018年12月,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
謝高華被授予“改革先鋒”稱号。
2019年10月23日,
這位傳奇老人去世,享年88歲。
記者曾看到他家中牆上,
寫着“信仰”二字,
問何為信仰?
“為老百姓吃飽飯殺出一條血路!”
謝高華,
他敢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從擺攤經濟,
到造就“天下第一市”橫空出世,
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
他走的每一步,可以說99%的中國人,
不敢想,不敢做。
是他的膽魄,他的毅力,
造就了這段傳奇。
功成不必在我,福祉留給百姓,
銘記,緬懷,
為官一任興萬家,
謝天謝地謝高華!
視頻:謝高華的故事
高山景行,隻因罕見中華英魂;
歎為觀止,此間盡閱人中龍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