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劉保和抓主症用方經驗,一看就會用的33方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談用經方如何“抓主症”》。按照關鍵詞,一個是“經方”、一個是“抓主症”,中間還有個“如何”。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在《扶陽論壇》第二集),馮世綸老師和劉觀濤老師寫的一篇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我摘一下,大家聽一聽:

無數中醫學習者、臨床者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對于《傷寒論》所閱之書既多,則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乃至臨床水平難以提高,“效如桴鼓”的境界堪稱遙不可及。

我也有此感,我們大家學了《傷寒論》以後,這傷寒方子究竟在什麼時候用,是一個大問題;在什麼情況下用,是個大問題。

舉個例說吧,“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人們都說這個病應當用烏梅丸,在這兒大家想一想,你們能在臨床上見到幾個這種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有幾個?這烏梅丸就不能用了嗎?可是你再看看葉天士,最善于用烏梅丸。這樣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烏梅丸到底應該在什麼情況下用?隻有明白了這個問題,你才會用、敢用、廣泛地用,否則的話你隻能用于“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了。

所以我在這個論文的開始就講,經方之不易學,就在于該方證的主症不明,可以這樣講,大部分的經方主症不明。所以要想提高辨證論治水平,使經方容易學、容易用,就必須把經方的主症挖掘出來(我用這詞——挖掘出來)。我們大家都有這個責任,把它挖掘出來,挖掘出來以後告訴别人,這才是你中醫學家的應盡的責任。

你看現在有些病例,說我用某方把某病治好了,他就不說為什麼用這個方把這個病治好了,抓住哪個主症用的,不夠。

現在我開始講第一個問題,關于“病”、“證”、“症”的定義。為什麼要講它呢?因為涉及到第三個——症(就是病字旁的症)。現在我說一說“病”:當陰陽失去平衡時,人體出現不正常反應的過程就是病。這裡面的關鍵詞是“過程”,它有一個時間段。什麼是“證”?當醫生面對病人時(隻是在面對病人時侯,沒面對病人時沒這種情況),是誰的意志呢?是醫生對病人疾病本質的概括,完全是醫生的意志,跟病人沒關系。同樣,前面的“病”跟病人也沒關系,病人知道“我是什麼病”嗎?得靠醫生判斷。但是大家看第三,病字旁的“症”!在疾病過程中,病人出現的不正常反應就是症。

這個完全是病人的意識、病人的感覺,因此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換句話說不以我們醫生的意志為轉移的。你有這個症狀就是有這個症狀,說它沒有,不行的!可是“病”呢?這個醫生可以說是這個病,那個醫生可以說是那個病,這個醫生可以說你是陰虛,那個醫生就非得說心腎陽虛,這個東西不行。但是症狀的症,是不以醫生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說因“症”而知“病”,從“症”而識“證”,“病、證、症”三者之中,隻有病字旁的“症”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因而這三者當中病字旁的“症”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就談什麼是主症。我們顧名思義,主就是主要的意思,在病人的所有症狀當中,要把它提煉出來,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狀。說最重要是因為它決定了疾病的本質,說最主要是說它不應當多。因為它決定了疾病的本質,所以它是最重要;由于它不多,所以它最主要。不多是多少呢?一到三個,絕對不能超過三個!

我們每個人長期臨床都知道,我為什麼用這個方子?我抓住了一個主症。但是你問問他:“你怎麼抓住的?”那就顧左右而言他,因為它太珍貴了,它是秘訣、是訣竅。舉例說:補中益氣湯和歸脾湯怎麼分辨?我告訴你們,餓的時候心裡空、胃有下墜感這是補中益氣湯;餓的時候胃裡空、有心慌的感覺是歸脾湯。這就叫主症,像類似的東西多了。主症為什麼不能超過三個呢?因為我們辨證辨的是什麼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個、病位一個、病性一個就足夠了,不能再超過三個。

再有一個問題,主症是病人感覺最痛苦的嗎?恰恰相反,病人感覺最痛苦的症狀,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覺最痛苦的症狀是标不是本。比如這個人頭疼,頭痛劇烈它是主症嗎?它不是,如果我們醫生檢查,他繞臍痛、多日不大便、脈沉實有力這才是主症。因為這個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質,頭痛劇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這裡所說的主症,是指體現疾病本質的症狀。所以你抓住了這個,你用大承氣一瀉,頭痛好了,所以頭痛不是主症。

我這裡邊就談到了,主症是隻有醫生才能查知出來,是每個臨床醫生的獨得之秘,體現了辨證論治水平,所以把它稱作“秘訣”或者叫“訣竅”,一般的是不輕易告訴别人的。張仲景告訴了嗎?也沒告訴,張仲景也沒告訴。有的告訴了,桂枝湯“汗出、惡風、脈浮”告訴了,但是大部分的他沒告訴。

我這裡邊說了一段“火神派”的問題,僅供參考。“火神派”善用附子、四逆湯,說他一生用了幾噸附子,說他遇的病人90%都得用四逆湯。可是我們回顧一下四逆湯,它是什麼症狀?《傷寒論》叙述的:手足逆冷,大便溏甚至下利清谷,脈微細甚至欲絕。如果說“火神派”90%病人都用四逆湯的話,按照《傷寒論》怎麼解釋?那就證明《傷寒論》這個四逆湯證不是主症,那主症到底是什麼呢?我就看了很多“火神派”的書,他也沒告訴我,到現在他也沒告訴我。你這個用附子、用四逆湯,你不按着《傷寒論》用,你按什麼用呢?不說。你說這叫什麼事?到底他知不知道?他肯定知道;他療效好不好?他肯定好。但是他不告訴你啊,你怎麼用?你敢用嗎?什麼病都用四逆湯,你不敢用。隻有當他告訴你,用四逆湯他的心目當中的主症的時候,你才敢用,但是他不告訴你。

這就是我們中醫界的一個缺點,你看人家西醫發現了什麼問題了,争先恐後地告訴大夥;而我們中醫自己有點東西,千方百計揣在兜裡不告訴别人。

下面我們看第三,《傷寒論》有一條最著名的條文:“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一看見這條文,高興透了,真高興。那個“症”在《傷寒論》張仲景時代是言字旁,咱們現在應該改為病字旁,這不一樣的。張仲景說小柴胡湯證一共九個,叫做柴胡九症,其中你見到一個,你就可以用小柴胡湯,這純粹胡說,不可能的事。

咱就說說“往來寒熱”,逍遙散證往來寒熱,達原飲證往來寒熱,哪是小柴胡湯證?“胸脅苦滿”,肝氣不疏的人誰胸脅不苦滿?四逆散證、柴胡疏肝散證都胸脅苦滿,行嗎?“嘿嘿不欲飲食”,逍遙散證三大主症,其中一個就是厭食,它是小柴胡湯證嗎?“心煩喜嘔”,溫膽湯證都心煩喜嘔,它是小柴胡湯證嗎?這就四大證了。然後加三個,口苦、咽幹、目眩又加上了,加上這個幾個了?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和喜嘔一共五個,現在加上口苦,大家看,你說這人上火了口苦,龍膽瀉肝湯證口不苦嗎?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口不苦嗎?它是小柴胡湯證嗎?“咽幹”更是說不過去,陰虛的病人誰都咽幹,麥味地黃、知柏地黃咽幹嗎?肯定咽幹。“目眩”,肝陽上亢的都目眩,天麻鈎藤飲、鎮肝熄風湯目眩,它是小柴胡湯證嗎?也不行。最後還有人加了一個叫作“脈弦”,它是主症嗎?張仲景都說有水飲的脈弦、受寒的脈弦,它是小柴胡湯證嗎?所以“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這句話是錯誤的。

我說這個錯誤的立足點,在于他說他那幾個症狀見到一個就是,這是錯誤的。那麼到底有沒有主症呢?到底什麼是小柴胡湯證主症呢?還真有,還真有啊!關鍵是張仲景沒明告訴你。所以我叫挖掘,對于《傷寒論》方證的主症要挖掘。

第一方:小柴胡湯

現在我們就挖掘挖掘它,張仲景在談到了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等以外,下一條文就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大家看這裡邊“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都說了,那麼在那九個症狀當中,還什麼沒說呢?下邊“藏府相連,其痛必下”,注意這個痛出來了,而且“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兩個“痛”字!在此之前還說“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那證明痛在什麼地方?在于脅下,這才是主症。

為什麼?他說得很清楚啊,他說由于“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争”,然後才出現的“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這就證明,所謂“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那全是标,本在于“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所出現的痛。他又說“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很明顯“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都是标,隻有那個“痛”才是本,才是導緻小柴胡湯證的症結之所在。

那麼他痛在脅下肯定之後,為什麼痛在脅下呢?他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這是誰的毛病?說病位在三焦,首先告訴你在血弱、氣血不足的情況下,三焦所主的腠理開洩了。大家一定要明白三焦和腠理的關系,“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靈樞·本髒》)膀胱對應着毫毛,三焦對應腠理。所以在氣血不足的情況下,病邪從毫毛進入腠理、從皮毛進入腠理,進入哪條經呢?手少陽三焦經。因為明指的是三焦。

但是有一個問題,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在人體的頸部和肩部相交,結果病邪随之進入足少陽膽,然後足少陽膽通過缺盆,絡肝屬膽,進入了膽了。膽在什麼地方?如果論病位,确實在右邊,但是我們中醫不講這個,我們中醫不講解剖部位,我們就講他疼究竟是在左邊肋弓下疼呢,還是在右邊的肋弓下疼?因為膽經是兩條,他為什麼偏偏在右不在左邊?剛才有個同學明白這個道理,原來在右的原因,是因為肺氣從右而降。因為肺主皮毛,病邪随着肺氣通過上焦,從右邊降下去,因此它結于脅下,必然在右脅下而不在左脅下,明确地告訴大家是在右肋弓下,而不在左肋弓下。

因此我們在臨床中,隻要見到疑似小柴胡湯證的病人,用手敲擊他的右胠脅,醫生敲,不是自己敲,病人感覺右肋弓下疼痛,同時右肋弓下也有壓痛者,這個病人100%是小柴胡湯證。

這就是主症!張仲景沒明确地告訴你,但是他說出來了。如果要說是“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的話,那誰都不是,隻有它是,因為它是疾病的症結所在,也就是病本所在。什麼叫本?本就是疾病的症結所在病位,原發病位。“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全是繼發病,繼發的症狀。原發病位是痛,他所體現的症狀是痛。因此我們隻要按照我剛才的說法,就可以用小柴胡湯了,但是我僅僅說是用小柴胡湯。

如果這人平時強壯,你就去掉黨參;如果病兼有劍突下壓痛,你就用柴胡桂枝湯;如果病人中脘壓痛,你就用大柴胡湯;如果病人在中脘部位,吃飯以後有停滞感,你就小柴胡配平胃散,如此等等,就可以用。

關于“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我這裡邊講得已經很清楚了,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說了。總之,他說明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痛”才體現了病本,其它那些症狀都不體現,因此,抓住這一個症狀就可以用小柴胡湯。

下面我病案舉例:

第一個,産後發熱:

某某,26歲,女,産後第三天就開始高熱,39℃~40℃,住我們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住了一個月,高熱不退,但是她有時候熱又退了,在一天當中熱退了,然後又上來,幹脆就不住院了。

把我請到她家去,當時沒熱,我就懷疑她有小柴胡湯證了,我就按照這個方法,結果她非常吻合。我就開小柴胡湯原方,産後畢竟虛了,正在開方的時候熱起來了,再測體溫40℃,還是不變,以小柴胡湯一付,好了!再也不發熱了。我就說這是主症,不就是個發熱嗎!

第二個,耳聾:

一個老太太,76歲,感冒一個月,左耳聾,患有納呆、幹哕、口苦、咽幹、烘熱,确實是有柴胡證,但這不是主症。發現她有這個以後,用小柴胡湯原方,加通草、枳殼、牛蒡子、蟬衣、川芎、連翹,四劑痊愈。

第三個,閉經:

一個農民,29歲,婚後四年,已經四個月沒來月經,檢查沒有懷孕,确有這個主症,以小柴胡湯原方加香草湯。我覺得應當把這方子記住,因為閉經非常難治,香草湯裡面有香附、益母草、雞血藤、當歸、澤蘭、川芎、白芷,是上海一個婦科名家的方子,陳筱寶他的方子。

吃了四付以後,月經就來了,此後轉為正常。我在臨床上單純用香草湯,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沒效,但是如果病人具有如此主症,配小柴胡湯那是有肯定的療效,顯然增加了香草湯的療效。什麼原因?它通暢三焦。雖然香草湯調和氣血,但更重要的則在于小柴胡湯通暢三焦。

下面第四個,頭痛、頭暈:

一個女孩子,15歲,頭痛、頭暈兩個月,左太陽穴直上,耳上頭疼,平常大便偏幹,兩到三天一次,已經三到四年了。

見到這個主症,以小柴胡湯加當歸、川芎、大黃,七付痊愈,再也沒有複發。小柴胡湯原方加當歸、川芎、大黃。

第五個:尖銳濕疣:

這種病很不好治!一個工人,女,30歲,外陰患尖銳濕疣五年,中西醫治療無效,目前還有一個在外陰,癢感明顯,帶多黃稠,大便幹,三天一次,大便拉不盡,早晨口苦、口幹。

雖然有口苦症狀,但是我認為并不是主症。發現這一主症以後,而且摁她左少腹有壓痛。注意!左少腹,肚臍的左下方有壓痛。于是用小柴胡湯加桂枝茯苓丸。注意啊!桂枝茯苓丸的主症就是左少腹壓痛。小柴胡湯加桂枝茯苓丸,加土茯苓、金銀花、炮山甲、荊芥、防風、生大黃,連服十四劑痊愈,再沒有複發。尖銳濕疣很不好治的。

第六個,早洩、陽痿:

一位男同志,30歲,是一位軍官(我在看的時候是1999年)。1988年底他懷疑病毒性腦炎,醫院給抽脊髓,從那以後就出現腰疼,躺久了、站久了,腰脊部有頂脹感,但是活動後有所減輕。

1992年第一次結婚,女方對性生活不滿意,然後1996年離婚了。從那以後,他就悲觀,不想吃飯,也睡不好覺。兩年前又再婚,病仍還不好,仍然有早洩、陰莖疲軟不堅,雖然能進入陰道,但是一分鐘就排精。一個星期還能性交一到兩次,性欲還可以。他告訴我他20歲以前有手淫,白天尿頻,夜尿兩到三次,有尿不盡的感覺。

這種情況給人感覺又像腎虛又像肝郁,所以就用過六味丸、用過逍遙散、用過補中益氣,絲毫沒有效果。後來我就敲打這個地方,果然如此,而且臍上有壓痛。大家注意!臍上有壓痛,臍上一寸的部位有壓痛。

然後我就用小柴胡湯加化瘀靈和茯苓、澤瀉、車前子利尿。小柴胡湯加化瘀靈、茯苓、澤瀉、車前子七付,陽痿、早洩改善。原方繼服,到4月29日,陽痿、早洩完全痊愈。1999年1月3日看的,中間發生了很多曲折,又用六味地黃、又用逍遙散、又用補中益氣都沒效,到4月8号才想到用小柴胡湯加化瘀靈,結果到4月15号明顯改善,4月29号痊愈。

由此證明,有此主症用小柴胡湯是不可替代的。他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嗎?沒有啊!都沒有!“口苦、咽幹、目眩”,沒有啊!所以這個才是主症。

第二方:甘麥大棗湯

這在《金匮》裡面是個很奇怪的方子。它說“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什麼意思?“婦人”,說這病多發于女同志,就是女人。“髒躁”,髒,是内髒;躁,煩躁,病發于内而導緻的躁擾不安。“喜悲傷欲哭”,這病人悲傷、總想哭,是虛還是實?《内經》說“肝虛則悲”,這絕對不是實證了。“數欠伸”,當什麼講?打哈欠、伸懶腰,這裡面包括兩個問題:一個是打哈欠,一個是伸懶腰,打哈欠是深吸,伸懶腰是伸直你的腹肌,證明病位在肝,為什麼?《難經》說“吸入腎與肝”,深吸氣是太息,病位在肝;為什麼要伸懶腰?因為腹肌拘攣,病位也在肝,那證明這個病病位在肝,而且肝虛。于是肝虛怎麼治?《金匮》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後邊有很重要的一句話:“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就是當你肝虛的時候你才能補脾,肝不虛絕對不能補脾。什麼藥才能補脾呀?甘味藥(甜的),所以甘麥大棗湯。

但是我們在臨床上見得到嗎?農村有,偶爾有的講,婦女突然之間哭起來了,說是有黃鼠狼來覓人了。這病農村有,城市少見。但是在城市少見,你就不用甘麥大棗湯了嗎?我們可以看《臨證指南醫案》,葉天士最擅用甘麥大棗湯,但是有這症狀嗎?沒有!證明這個不是主症。那麼什麼是主症呢?兩個字——緊張!“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那個“急”就是緊張的意思。什麼緊張?情緒緊張!什麼表現?病人感覺沉不住氣,當别人交給他辦什麼事的時候,他立刻去辦,隻要見到這個症狀,就是甘麥大棗湯證,而不管他出現什麼其他症狀,都不管。你見到病人的時候,你不妨問一問,平常脾氣怎麼樣啊?愛緊張嗎?比如說别人交給一個事辦,是當時就辦了,還是待會兒辦的?沉不住氣,立刻就辦,你就用這方子,别的病随之好轉。

下面我們舉病例:

第一個,咽炎:

男的,37歲,四個月以來,每當喝啤酒和熱湯的時候,咽部就有紮疼感,咽幹,但是沒有異物感,于是就找醫生吃藥,一直沒有效果。他說這個病是由于一次喝熱湯燙了嗓子以後,以後隻要一喝啤酒、一喝熱湯,心情就緊張。我就用甘麥大棗湯原方。

吃了七付以後,病人喝啤酒、喝熱湯就再也不紮疼了,但是他說吞咽的時候嗓子還有點幹,平常喝豆漿和菊花茶的時候喜歡放糖,那說明陰液還不足,我在這方子裡面加了白芍,再七付,各種症狀完全消失,這是第一個病例。

第二個,月經淋漓不盡:

一個女的,20歲,是我們中醫學院中醫系的學生。兩個月以來啊,月經淋漓不盡,我們學校的老師給她治療啊,歸脾湯、六味地黃湯加減無效。她感覺飯後胃脘發脹,走路久了腳後跟疼,腰酸,躺卧以後舒服,這不很像六味地黃?但是沒效。

于是就問她既往史,她說月經淋漓不盡,時發時止已經四年了,少則一二十天,多則兩到三月不止。怎麼引起的呢?是在家鄉上高中一年級時候,住校以後引起的,當時天不亮就起床出操,學習時間長,休息時間少,課業負擔重,于是心情十分緊張。上了大學以後,雖然休息時間多了,但是心情緊張之感未除,遇事着急,必趕緊辦好才能使心情緩和下來。而且還有一個症狀,我讓她躺在床上,兩個腹直肌非常敏感,這一摁她敏感,原來很軟的,立刻就硬,這就什麼啊?那不就拘攣嘛、拘急嘛。肝苦急啊,對不對?

所以用什麼方子呢?用王旭高緩肝之法——甘麥大棗湯加陳皮、白芍,七副,患者吃了一付,血即大減,三付完全幹淨。後來腹直肌仍然有緊張、拘急、敏感的感覺,方子裡面重用白芍、當歸、黃芪,加強補血的作用,讓它柔肝,補血柔肝。後來心情緊張的感覺也沒了,讓她吃補中益氣丸,連服一個月以後,這個病再也沒有發生。為什麼?要補脾啊,因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肝虛,虛在哪兒啊?肝虛就虛在血,所以用補中益氣從中焦化生氣血,痊愈。

第三個,贲門痙攣:

一個老太太,60歲,我那時候在中醫學院門診,由她丈夫攙扶進入診室,極度消瘦,行動不利(看病的時間1991年10月4号)。她說從1978年開始就患吞咽困難,西醫經過鋇餐造影,說她贲門痙攣,中西醫治療無效。雖然肚子餓得慌,但是咽不下去,食物到了心口窩以後,就覺得有腹脹感,然後就惡心,就必須吐出去。

當時看病的是10月4号,由于10月1号過節來人多,她這個病情就更加嚴重,連續三天,每天隻能進食一兩,最近兩天連水也喝不下去,她說胃裡邊空虛,覺得惙惙地慌。身高1.6米,體重不足30公斤。她說平常心情不好,每當亂心的時候,病情就發作,生氣、着急也發作,很有意思。她說更主要的,有時家裡什麼事也沒有,卻心裡覺得有多大事似的,這是她主訴。左腿覺着煩擾不甯,要求别人必須按壓。大家都知道左邊屬肝,所以用甘麥大棗湯原方,一個不變,不加不減。吃了一付以後,進食阻擋感覺減輕,三劑以後可以正常飲水,能夠多喝點兒稀粥了,一天可以進食二兩,再也不痛,接着再吃七付,進食已沒有阻擋感了,而且能吃少量的固體食物了,比如饅頭、米飯,心也不煩了,原來總覺心裡懸着,現在這種緊張的感覺也沒了。接着再吃,各種症狀都好轉,進食都正常,一天能吃四兩主食,但是脈仍然細弱,就在上方甘麥大棗湯裡面加上六君子湯。10月4号看的,到了11月1号,每天可以進主食六兩。然後讓她再吃原方,到11月11号,一切症狀消失,沒有再複發。這個病人有沒有“髒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象如神靈所作”呢?哪有啊!所以“緊張”二字是用甘麥大棗湯的主症。

第四個,頭暈:

男,22歲,2002年4月3号初診。八九歲時從車上掉下來,以後又被父親打耳光,打得鼻子出血,十四歲就出現頭暈,近兩年以來,尤其于午飯後頭暈重,心中煩熱,睡不着覺。

大家注意,八九歲從車上掉下來,十四歲出現頭暈,五年!在這裡我告訴大家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外傷以後、生大氣以後,恰好五年發病,不管什麼病,不多不少五年,既不是四年也不是六年。用什麼方子呢?我敲他右脅下引劍突下痛,不是引右肋弓下痛!引劍突下痛,然後就用血府逐瘀湯。血府逐瘀湯主症就是這一個,敲擊右脅肋引劍突下痛。午飯後頭暈明顯減輕,心裡面不熱,而且也能睡會兒了。但是他又告訴我,說平時想起有刺激的事兒,就心慌緊張,剛開始沒告訴我這個,後來那個沒事,他告訴我這個了,然後我就在這個方子加甘麥大棗湯原方,他心慌緊張感完全消除。後來早晨起來仍然覺着頭蒙,遇涼風吹舒服一點兒,在這方上加點菊花,這個病完全治愈。

第三方:四逆散

四逆散證的主症在哪兒呢?在肚臍的左側,中指同身寸0.5寸,在這地方出現壓痛就是四逆散證。什麼“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洩利下重”一概不管,隻要遇到這個,你就用四逆散,保證有效。

下面咱們看病例:

第一個,紫癜:

19歲,男,學生,3月18号初診。元旦以後下肢出現大量紫癜,呈點狀、小片狀,按之稍微疼痛,不癢不熱。曾經服過防風通聖和西藥無效,然後檢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加金鈴子散七付,紫癜完全消失,再未複發。

第二個,入睡難、頭脹昏蒙:

這個病人躺下以後,兩三個小時睡不着覺,已經一個月了,白天巅頂和太陽穴發脹,病人有血下不去的感覺,頭昏蒙,兩腿煩擾不甯,喜歡捶打。檢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配合二陳湯,七付以後,頭昏蒙和血下不去的感覺消失,兩條腿煩擾和入睡難減輕十分之六七,夜間仍然感覺有點煩熱,這個方子加丹皮、山栀、知母。9月20号再看,痊愈。

第三個,尿頻:

我們學校中西醫結合系一個學生,19歲。七歲開始就尿頻、尿不盡,每節課後必須要排尿,但是到了廁所又等尿,尿不出來,也尿不幹淨。腹診具有剛才說的主症,用四逆散原方七付。3月5号告訴我,可以兩節課後排尿,但仍有不盡感,再來七付,3月12号能憋住尿了,可以三節課後排尿了,尿不盡和等尿完全消失。

第四個,痤瘡:

女工,26歲,兩個面頰滿布痤瘡5年餘,心煩急躁多夢,兩條腿煩擾不甯,夜間睡覺兩個腳灼熱難忍,要把腳伸到被子外頭去。平常咽部黏滞不爽,覺着有東西粘着,但是又沒有東西咳出去,大便幹五六年。檢查具有典型的腹診症狀,用四逆散加川楝子、元胡、當歸、大貝、苦參、生大黃七付,痤瘡大減,沒有再生,腿煩消失,夜間睡覺也不伸到外頭去,隻是嗓子還覺着發黏,這個方子加牛蒡子、射幹、知母十四付。三個月以後帶着别人來看病,告訴所有疾病完全消失。

第五個,病人常呼叫:

1989年開始社會實踐,暑假帶着學生到承德縣一個村莊的小學,來一個五十歲的農民,坐不到十分鐘,突然“啊”地呼喊,問他哪裡不舒服,不搭理(不好意思說)。出去騎着自行車狂轉,大概半小時以後回來,他以為這樣就不嚷嚷了,待不到20分鐘,“啊”,又嚷,聲音非常大,旁邊的病人都瞅他(都知道他得這病已經四年了)。他四年前跟兒子生大氣,留下了這個毛病,必須每隔十到二十分鐘,要大叫一聲才舒服。一天二十四小時,每十到二十分鐘要叫一次,是什麼感覺?到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看,1989年花了四千多塊錢,毫無起色。知道我們來了,要看。我别人先不看,先給他看。我知道這肝氣太旺啊,躺下摸摸,恰好典型的主症,就開了四逆散原方,一付藥三毛錢,兩付。兩天以後他到招待所來告訴,“吃了一付以後就不叫了,到現在也沒叫,大夫,你這藥是麻醉藥吧?”他說,“怕你走了我還叫,開七付。”我說:“有學生在承德縣,讓他來看你。”暑假回來告訴,從那以後再也不叫了。這什麼病?就使我想到了嶽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肝氣太旺了!

為什麼四逆散就有如此大的作用?我給大家講一講:少陰病四逆是說手腳涼,同時病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這些或然症都是肝氣的沖擊,沖到肺就咳,沖到心就悸,沖到脾就腹中痛,沖到腎就小便不利,沖到自己的本經,就洩利下重。那麼它把大量的氣都往别處沖,剩的元氣還能達到末梢嗎?于是才出現四逆。所以我們想辦法讓他的氣不集中沖到一處,讓它緩慢地散到全身各處,這病不就好了嘛。所以呼喊都是氣沖的表現,為了發洩。我們不讓它往上發洩了,讓它全身發洩,這氣不就沒了嘛,所以四逆散就起這個作用。

第四方:旋複花湯

旋複花湯更有意思!“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複花湯主之。”就三味藥:旋複花、蔥和新绛。如果你按張仲景的話,這方沒法兒用。誰閑着沒事成天捶着玩?那是大猩猩!但是這個方子在葉天士那兒常用了,辛潤通絡的代表方劑。我把這個方子略加調整,學習葉天士,一共七味藥,大家記下來:旋複花、當歸、郁金、桃仁、茜草、澤蘭、柏子仁,把它命名為“化瘀靈”。用于什麼?主症臍上一寸處壓痛(水分穴)。臨床隻要見到這個症狀,無論他發生什麼病,一概有效!農村最多見,我覺得在座的農村來的不少。如果發現三四十歲左右的女同志,農民,說她是幹活的命,隻要下地,什麼病都沒了,一回到家這渾身就難受,就用這個方。40~50%的婦女都是這症狀,一概有效。

病例:

第一個,冠心病:

女,57歲。心前區憋悶,頭部憋脹,感覺必須出一身汗才舒服。平常心前區刺痛,這病二十年了。懷疑有這個病,按她臍上這個部位,出現明顯壓痛,就用這個方,七付。吃了以後,心前區就不再憋悶和疼痛了,但是上樓氣短而且喘,這個方子就配生脈飲,交替隔日服用,一直到疾病痊愈。這個方法用了兩個月,完全治愈。體重增加10公斤。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治冠心病不一定必須活血化瘀,健脾、補腎、理氣、清熱、化痰都行。如果兼證有瘀血的話,不一定要用通經絡,隻要把肚臍上這一塊瘀血給他拿掉,心髒疾病立刻好轉,甚至消失。什麼原因?我給大家、給病人解釋:這地方就像三峽大壩,而這心髒就像重慶,如果這地方堵住,重慶怎麼辦?萬噸巨輪可以直達重慶,重慶這塊水都不流了,人受得了嗎?我們人的心髒的血不動了,受得了嗎?證明疾病的病本沒在心髒本身,而在臍上部位瘀血。把這個地方瘀血解決了,心髒本身問題随時解決。

第二個,嗳氣:

男,72歲。經常嗳氣,嗳氣達五年,夜間睡眠因為亂心而醒,就是心裡煩,醒來以後,必須嗳氣連連,而且聲音很大。十年前用力猛拽一棵樹,不慎摔倒于地,證明五年外傷發病。五年以前發什麼病了呢?右大腿疼痛劇烈,西醫認為有血栓,用脈通,一直到現在還吃脈通。我按他臍上部位,壓痛,用剛才的化瘀靈,七付。夜間睡覺不亂心了,還嗳氣一到兩聲,病人說基本好了,我說你再吃十付吧,結果各種症狀完全消失。他夜間嗳氣五年了,是因外傷引起的,但是一定要有這個主症。

第三個,呃逆:

80歲,男。曾經患十二指腸潰瘍,經過中藥治愈以後,一直遺留呃逆,九年不愈。呃逆不是嗳氣,是呃逆!呃聲斷續呈無力狀,每天發作十餘次,同時嘔吐痰涎粘沫,每天晚上還要從嘴裡面把那些粘痰掏出來之後才能睡覺,經常感覺有氣從劍突下上沖,憋悶欲死,呃逆一發作,流眼淚。

腹診檢查具有如此症狀,用化瘀靈加半夏、杏仁三付。第一付呃逆停止,到看病的時候沒有發作,但是仍然感覺有氣從兩脅下向肚臍這個方向聚集,随後就覺得臍腹部有氣散開的感覺。囑咐再吃五付,五付以後呃逆一直沒發,停藥,再沒有複發。

第四個,口腔潰瘍:

我們學校的學生,女,21歲。三年來經常發口腔潰瘍,這次已經兩天了,下唇至齒龈紅腫,并且破潰疼痛。近兩個月來,每喝水就迅速排尿,尿頻,尿過更渴,再喝再尿。摁她這個主症,果然存在。用化瘀靈三付,口腔潰瘍痊愈,但是仍然口渴欲飲,喝了水還要尿,尿後還渴,而且飲不解渴,證明是太陽蓄水證。仿照劉渡舟教授的苓桂茜紅湯,用五苓散加茜草、紅花,七付,“飲水即尿、尿完即渴”症狀完全消除,口腔潰瘍也沒再發作。

我們要想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要想方劑的療效具有可重複性,注意!可重複性!就必須要抓主症。但是經方的主症欠缺,這就給我們學習經方帶來極大困難,所以經方不容易學、不容易用、不容易推廣。怎麼辦呢?這就要求我們群策群力,把經方的主症挖出來,挖出來之後你可以發表文章、你可以寫書告訴大夥兒。這樣的話,咱們中醫水平不就提高了嗎?咱這經方就容易用了。

按照我的經驗,應該怎麼樣挖掘呢?就是以原條文所述症狀及其方藥為基礎,聯系《内經》、《難經》的有關論述,探讨其病機,最重要的找出其症結所在,以及可能代表其病機、症結的症狀。注意!我說這個症狀不是《傷寒論》、《金匮要略》說的症狀,是指能夠代表這個病機、能夠代表這個症結的症狀,也就是原發病位、原發病機的症狀。你發現這個症狀以後,見到病人可能是這個方子的主症,有效了;見到另一個病人不妨用一下,然後又有效;這還不行,見到第三個又有效,差不多了;如果連續見到五個都有效,就把它固定下來!這個就是這個方的主症。這就是我在臨床上挖掘經方所對應主症的思路和方法,僅供同道參考。

以下就天麻鈎藤飲為引,抛開教材中對方劑的認知,學習劉保和教授通過抓主症用方。

抓主症

什麼是主症?顧名思義,主就是主要的意思,在病人的所有症狀當中,要把它提煉出來,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狀。一到三個,絕對不能超過三個!

我們每個人長期臨床都知道,為什麼開這個方子?因為抓住了一個主症。舉例說:補中益氣湯和歸脾湯怎麼分辨?餓的時候心裡空、胃有下墜感這是補中益氣湯;餓的時候胃裡空、有心慌的感覺是歸脾湯。主症為什麼不能超過三個呢?因為我們辨證辨的是什麼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個、病位一個、病性一個就足夠了,不能再超過三個。

主症是病人感覺最痛苦的嗎?恰恰相反,病人感覺最痛苦的症狀,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覺最痛苦的症狀是标不是本。比如這個人頭疼,頭痛劇烈它是主症嗎?它不是,如果我們醫生檢查,他繞臍痛、多日不大便、脈沉實有力這才是主症。因為這個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質,頭痛劇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這裡所說的主症,是指體現疾病本質的症狀。所以你抓住了這個,你用大承氣一瀉,頭痛好了,所以頭痛不是主症。

天麻鈎藤飲:三大主症

王氏熄風和陽法所選用的羚羊、丹皮、甘菊、鈎鈎、決明、白蒺藜等品,隻适用于“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的症狀。而臨床常見疾病遠較此證為複雜,應當掌握更多方劑以備應用。

就肝陽上亢、肝風上擾而言,常用方有羚羊鈎藤湯、鎮肝熄風湯、建瓴湯、滋生青陽湯、羚羊角湯等。筆者臨床體會,療效最好、适用範圍最廣、最容易掌握的方劑就是天麻鈎藤飲。

天麻鈎藤飲首載于《中醫内科雜病證治新義》,出版于1956年,是現代方劑。本方由天麻、鈎藤、石決明、山栀、黃芩、夜交藤、朱茯神、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組成。

教材中多把本方的病機和功用認識為:

病機:肝腎不足→肝陽偏亢→生風化火。

功用: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但筆者對于本方的認識是抓三大主症,臨床隻要見到頭暈而脹喜涼爽、失眠或睡眠不實、腰膝酸軟,不論任何疾病,用之均有肯定療效。

本方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

  • 天麻、鈎藤、石決明、山栀、黃芩,清瀉風火與潛鎮肝陽并用,專治頭暈而脹喜涼爽;
  • 夜交藤、朱茯神,清心安神,專治失眠或睡眠不實;
  • 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補肝腎、壯腰膝,專治腰膝酸軟。

臨床所見輕、中度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者,大多并見此三大主症,适用本方的機會很多。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三大主症必須缺一不可,否則就應考慮選用其他方劑。

有很多病人,常以失眠為主訴就診,即使并非高血壓病,隻要具備此三大主症,失眠病亦可迅速治愈,而且隻有本方才能取得如此佳效。就此類失眠的治療而言,本方可謂“存在而且唯一”。

病案舉例

王某,女,35歲。住石家莊市元北小區。2005年11月15日初診。

一年來着急則血壓可升至140~150/90~100mmHg,現查血壓為160/110mmHg。頭暈,暈時必須閉眼,否則即覺房屋在旋轉。稍過一會兒可暈止。暈甚時又惡心,如吐出少許食物可舒。常覺頭頂有堵悶感。有時耳鳴。平時怕熱,喜涼爽,頭暈時如涼風吹覺舒适。難入睡,且易醒,再難睡。睡時多亂夢,醒後心煩。有時覺心慌,發則伴有上氣不接下氣之感,深吸氣覺氣堵于劍突處而再難下行。腰酸腿軟,訴如喝醉酒樣,頭重腳輕,但手足尤以兩足卻覺冷甚。夜尿3~4次。月經正常,但經行覺小腹發冷。脈寸浮滑數,關尺細數而尺脈無力,呈上實下虛之象。舌暗紅,苔白膩。

予平肝熄風合和胃化痰法,以天麻鈎藤飲加味治療。

天麻、鈎藤、夜交藤、桑寄生、茯神、黃芩、川牛膝、杜仲、焦山栀、益母草、地龍、陳皮、半夏、竹茹、槐花各10克,生石決(先煎)、夏枯草各30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11月22日。

上述諸症均已大減。今查血壓130/90mmHg,頭頂已不覺堵悶了。原不能轉頭,現能轉了,但低頭時仍覺暈。手足已轉溫。仍有吸氣時堵悶于劍突部位之感。睡眠已轉正常,頭重腳輕之感已除。

上方加蘇子、葛根、制首烏各10克。7劑。

三診:12月10日。

今陪同其子來看病,訴上方服後一切症狀消失,血壓已轉正常。今測其血壓為125/85mmHg。

按:本例患者具典型天麻鈎藤飲三大主症。此外其多夢、心煩、時有嘔惡,吸氣難達于劍下,乃痰熱阻滞,故合溫膽湯法而取效。

附:“抓主症”方彙總

1、解郁消愁湯

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薄荷、陳皮、半夏、香附、酸棗仁、遠志、焦三仙、生龍牡、甘草。

主症:悲愁、納呆、少寐三症并見。

2、溫經湯

主症:經期小腹涼甚,冬日手足涼,唇口幹燥。

3、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主症:叩擊右脅肋痛并引劍突下疼痛,凡辨證屬氣血瘀滞見此主症者。

4、足跟化瘀湯

丹參30克、川牛膝10克。(印會河所傳授)

主症:兩足跟按之痛,初觸地行走時痛甚,行走後反漸覺痛減。

5、隔下逐瘀湯《醫林改錯》

主症:臍上1寸處痛明顯,兩關脈尤以右關脈澀象顯著。

6、桂枝茯苓丸

主症:左少腹(臍的左下方)按之悸動而痛,脈右寸浮而澀,左關弦細澀。

7、升陽益胃湯

黃芪30克、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白芍、澤瀉各10克,羌活、獨活、柴胡、防風、炙甘草各6克,黃連、生姜各3克,大棗3枚。

主症:①呼氣費力而吸氣正常,體力勞動時尤甚;②脈沉細而弱,兩寸尤甚,但兩尺重按有根;③舌淡紅,苔薄白而水滑。

8、七味祛痰湯

紫菀、桔梗、杏仁、陳皮、前胡、枳殼各10克,炙甘草6克。

主證:咳嗽頻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悶,尤以天突穴下至10厘米胸骨之間憋悶嚴重,以緻痛苦異常。

9、小柴胡湯

主症:用手敲擊右脅肋,感覺右肋弓下疼痛,同時右肋弓下也有壓痛者。

10、甘麥大棗湯

主症:緊張——情緒緊張,病人感覺沉不住氣,當别人交給他辦什麼事的時候,他立刻去辦。

11、四逆散

主症:肚臍的左側,中指同身寸0.5寸,在這地方出現壓痛就是四逆散證。

12、化瘀靈(旋複花、當歸、郁金、桃仁、茜草、澤蘭、柏子仁)

主症:主症臍上一寸處壓痛(水分穴)。

13、天麻鈎藤飲

主症:頭暈而脹喜涼爽、失眠或睡眠不實、腰膝酸軟三大主症。

14、培土洩木方

黨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木香、白芍各10克,吳茱萸、炙甘草各6克

主症:饑餓時心中(即胃)空虛難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飽,過一會又覺餓,飯量很小,飲食喜熱惡涼。

15、四逆散:臨床凡見病人臍左并伴臍右下少腹部壓痛,舌質正常但舌中有裂紋,苔薄白,脈沉弦偏細者,用此方必然有效。

16、化瘀靈:①臍上水分穴壓痛明顯;②脈沉澀;③患者諸症常覺休息時加重,活動後減輕,尤以周身沉重、手足憋脹表現更為突出,常訴睡一宿覺周身沉重,難以轉側,醒來手足憋脹,兩手發脹難以拳握。但下床活動一會兒反而減輕。

17、苓桂茜紅湯:對胃脘部拍擊有振水音,并伴臍上水分穴壓痛者,不論出現何種症狀,均有明顯效果。

18、葉氏通補奇經法:全身怕冷,有寒冷徹骨之感。

19、王氏培土洩木方:餓時心中(即胃)空虛難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飽,過一會兒又覺餓,飯量很小,飲食喜熱惡涼。見此主症,不論任何疾病,均可于此方治療。

20、甘麥大棗湯:緊張。

21、栀子豉湯:以拇指按其劍突下均可出現憋悶或疼痛,這是運用栀子豉湯的主症之一。

22、二陳湯加焦三仙、木瓜:小兒雖活潑,卻厭食、不覺餓。

23、烏梅丸:①ロ苦咽幹而下腹部、下肢畏冷;②飲食欲冷,但食後不舒;③脈浮弦按之無力或細弱無力。

24、溫膽湯:主症之一是既悲傷又憤怒。

溫膽湯:多夢、心煩,乃痰熱阻滞。

25、炙甘草湯:雖然病人在安靜時即覺心悸,但活動後心悸更甚,這種心悸除具有一般所謂的心慌感覺外,并覺動蕩不甯,恐懼不安。

26、大定風珠:脈虛弱尤以尺脈無力;口燥咽幹;安靜時覺心前區停動明顯,活動後更加嚴重,并覺動蕩不甯,恐懼不安。

27、大建中湯:頭旋雖甚,但非頭重不舉,而是腹中疼痛劇烈,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伴嚴重嘔吐。

28、附子理中湯:手足不溫,腹痛便溏。

29、《近效》白術附子湯:頭目眩暈特甚,以緻頭沉重而不能拾舉,并伴不知食味,脈虛軟無力。

30、自拟嗆咳飲:①嗆咳;②咽幹,尤以夜間與晨起為甚;③心煩。

31、加味杞菊地黃丸:頭目眩暈而覺躺卧減輕,腰膝酸軟而晨起覺舒兩尺脈無力。

32、補肝氣血陰陽法:累。

33、獨活寄生湯:累,尤以下肢酸軟無力。

國醫大師印會河教授是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學識淵博,醫理精湛,懸壺56年,臨證善“抓主症”, 遣方用藥每多奇效,尤其對一些疑難病證的診治有獨到之處。

疏肝散結方

印會河教授研制的疏肝散結方,用于治療内、外、婦科增生性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方适宜于肝郁血滞、痰熱互結的增生性疾病。方中重用丹參、赤芍、生牡蛎活血通絡、散結消癥;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海藻、昆布、夏枯草散結消瘿、化痰清熱;玄參、川貝母、海浮石滌痰散結。前列腺增生者,宜加懷牛膝、冬葵子引熱下行;乳腺增生者,宜加蒲公英、橘葉,甚或三棱、莪術、山甲珠;甲狀腺腺瘤者,宜加生薏苡仁、山慈菇、山甲珠、白芥子、黃藥子;慢性淋巴結腫大者,宜加連翹、生薏苡仁、皂刺、煅龍骨、貓爪草、山甲珠;骨質增生者,宜去昆布、海藻、玄參、川貝母,加威靈仙、木瓜、透骨草、生山楂、鹿銜草;頸部增生者,加葛根;腰部增生者,加獨活;痛甚加制馬錢子。

【驗案】

李某,男,52歲,1994年8月10日初診。

病史:患者經某醫院X線攝片診為“第5、第6頸椎增生”。現症見:眩暈、惡心,甚則嘔吐、視物昏花,頸肩活動受限,右手指麻木無力,肢體一側易汗出,汗後肢冷畏風、煩躁易怒。經牽引、理療、針灸等法治療後症狀緩解,但停止治療則症狀又反複。

辨證:肝郁痰滞,筋骨失養。

治法:疏肝散結,舒筋化瘀。

處方:疏肝散結方加味。

柴胡10g,地鼈蟲10g,丹參30g,赤芍30g,葛根30g,當歸15g,夏枯草15g,透骨草15g,木瓜15g,鹿銜草15g,海浮石15g(先煎),天葵子15g,生牡蛎60g(先煎)。

患者連服30劑後,諸症消失。再服杞菊地黃丸,每次1丸,每日2次,堅持服藥30天,以鞏固療效。

除痰降火湯

除痰降火湯,是印會河教授治療痰火擾亂證的經驗方,即“抓主症”系列方之一。印老認為凡見狂躁、驚恐、抑郁、失眠、亂夢等而有大便幹結症狀者,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組成:柴胡9g,龍膽9g,栀子9g,青皮9g,枳殼9g,竹茹9g,石菖蒲9g,天竺黃9g,黃芩15g,半夏12g,青礞石50g,珍珠母50g,制膽南星6g,遠志6g。

【驗案】

王某,男,67歲,1986年11月2日診。

病史:患者癃閉,尿滴瀝而下已1月餘。旬日來,膀胱部脹疼,伴心煩頭昏,失眠亂夢,不欲飲食,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而厚。經西醫檢查診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辨證:痰火壅結于上,濕熱阻塞于下。

治法:除痰降火,通利膀胱。

處方:除痰降火湯。

柴胡10g,栀子10g,半夏10g,龍膽10g,海浮石30g(先煎),青礞石50g(先煎),青皮10g,竹茹10g,天竺黃10g,制南星6g,澤瀉30g,土鼈蟲15g,白茅根30g。5劑,水煎服。

1986年11月8日二診:患者服藥5劑,小溲利而痛脹減。前方加夏枯草30g,肉桂3g,生牡蛎30g(先煎),繼服10劑。小便通暢自如,再未發病。

【按】中醫學認為,前列腺乃肝之經絡所屬,一般多以疏肝散結、利水通淋為法。而患者王某兼煩躁不寐,頭昏心悸,大便幹結,此乃痰火濕熱互結、瘀滞膀胱、氣機瘀血阻于下焦而緻。故投以除痰降火湯加化瘀散結、通淋利水之品,則上源清而下竅利,痰火除而癃閉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